雷克萨斯辉煌不再,销量下跌40%,消费者:不加价也不买了
你还记得那个“加价三万还一车难求”的雷克萨斯吗?当年提一辆ES,不加个两万三万,4S店销售都懒得搭理你。LM加价十几万?那都不是新闻。那时候,雷克萨斯车主开出去,腰杆子都比别人硬一截——“进口车”、“服务好”、“省心耐用”,哪一条不是让人闭眼入的理由?可如今呢?走进4S店,销售比你还着急:“大哥,这车现在优惠八万,现车随便挑!”从“求着买”到“求着卖”,雷克萨斯这波操作,真让人唏嘘。
最近看到一组数据,2025年上半年,雷克萨斯在华销量仅8.5万辆,同比暴跌40%!这可不是小打小闹,是实打实的“腰斩”。曾经的“加价神车”,如今连原价都守不住,优惠十万都难卖。消费者的态度也变了:“不加价?那我更不买了!” 这背后,到底是雷克萨斯不行了,还是我们变了?作为一个开过十年合资车、也试驾过几款新势力的老司机,今天我就来聊聊,雷克萨斯这“神坛”是怎么一步步塌的。
从“信仰税”到“性价比”,雷克萨斯的“神”设崩了
雷克萨斯的辉煌,说白了,是建立在“进口+服务”这两块基石上的。当年,BBA还在国产化边缘试探,雷克萨斯一句“全系进口”,直接把身份感拉满。再加上“跪式服务”、“终身免费保养”这些营销话术,成功俘获了一大批70后、80后中产的心。那时候买车,买的不是车,是“面子”和“安心”。
可问题是,这种“信仰税”能收一辈子吗? 显然不能。当理想L系列、蔚来ET系列这些新势力横空出世,人家直接把大沙发、大冰箱、大彩电搬进车里,智能座舱、自动泊车、高速NOA一个不落,还免费OTA升级。你再看看雷克萨斯,还在用那套“2.5L自吸+CVT”的老组合,美其名曰“平顺可靠”,可开起来,那动力响应,那油门脚感,真像是从十年前穿越过来的。
网友调侃:“雷克萨斯车主都很优雅,因为他们开不快。” 这话虽然扎心,但确实道出了问题。现在的消费者,尤其是90后、00后,他们要的不是“低调内敛”,而是“科技感拉满”。你让他们花三四十万买一台车机卡顿、语音智障、连个像样的辅助驾驶都没有的“老干部座驾”,他们当然不干。
电动化转型慢半拍,雷克萨斯错失了时代
如果说产品力落后还能忍,那雷克萨斯在电动化上的迟钝,就真是致命伤了。别的品牌都在推纯电平台、智能架构,雷克萨斯呢?UX300e,油改电,续航300公里,卖36万? 这价格,别说跟比亚迪比了,就是跟五菱宏光MINI EV比,都显得不接地气。后来的RZ,起售价37万,配置平平无奇,智能化更是拉胯,直接被市场遗忘。
“丰田那一套,在豪华上不吃香了。” 这句网友热评,一针见血。雷克萨斯背靠丰田,技术储备不可谓不雄厚,但它太“稳”了,稳到不愿意冒险。它总觉得自己那套“工匠精神”、“可靠耐用”能通吃天下,殊不知,现在的“豪华”,早已从“皮质座椅”变成了“智能座舱”,从“工匠精神”变成了“OTA升级”。
更让人心寒的是,雷克萨斯对国产的态度。传了十几年的“广汽雷克萨斯”,至今没影。全系进口,本来是优势,现在却成了负担——价格高、等车久、维修慢。而国产新势力,同样配置便宜3-5万,还有终身免费充电、免费道路救援,服务一点不比雷克萨斯差。你说,消费者凭什么还要为“进口”多掏钱?
品控下滑,“匠心”变“躬匠”,信任感被透支
过去,雷克萨斯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开十年不坏”的口碑。可这几年,品控问题频发:ES/IS仪表盘老化开裂、NX因GPS天线问题召回、ES200排气系统松动召回超10万辆……一个一百多万的LS,仪表台晒裂了,车主吐槽:“真对不起这价位。”
所谓的“工匠精神”,在现实面前,变成了“躬匠精神”——不是真的匠心,而是让消费者低头、躬身去接受。当“可靠耐用”这个核心标签也开始动摇,消费者最后的信任感,也就被彻底透支了。
写在最后:雷克萨斯,还能重回巅峰吗?
雷克萨斯的衰落,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它是过去20年不断加价、配置落后、转型迟钝、品控松懈的积累结果。 它曾凭借“进口+服务”登上神坛,但这个时代,不再迷信神坛。讲不出新故事的品牌,终将被新势力的热潮拍在沙滩上。
你说它还能翻身吗? 也许可以。但前提是,它必须放下架子,重新理解中国消费者。电动化、智能化、年轻化,这三座大山,雷克萨斯一个都绕不开。否则,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从“神话”变成“神伤”。
毕竟,割了20年韭菜,市场也该要个交代了。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现在要买一台30万左右的豪华轿车,雷克萨斯ES,还在你的备选名单里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