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i8刚上市一周,理想就宣布将从3个配置改到统一配置,将冰箱、VLA大模型等配置从“选配”改为“标配”,并统一售价为33.98万元。如此迅速的调整,在汽车行业十分罕见,传统车企几乎不可能做到。李想称这是根据用户需求做出的调整,理想发现,98%用户都选择中高配版本,证明用户需要冰箱、VLA。“掏钱的用户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价格是合理的,希望我们能提供一个更好的配置。”
在当下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这种对用户的敏锐洞察,快速的行动力,是一家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必备的心理素质和能力,也是一个企业能打胜仗的关键。
大部分人眼里,理想是一家产品驱动型企业。但李想认为,产品驱动只是一个结果,理想的核心驱动力只有两个字“成长”。而i8变阵,理想又经历了重要的“成长一课”。
文 | 张默
编辑 | 新言
运营 | 步鸟
听见用户的声音
“是我们陷入惯性思维了”,8月5日,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在微博写道,紧跟着他宣布,“理想i8将只有一个版本,不再设Pro、Max、Ultra三个版本。”SKU缩减至一个后,i8价格统一调整为33.98万元。
这时距离i8新车发布,只过去了7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配置、价格迅速进行调整,不止在汽车行业,任何行业都不多见,很多大企业会犹豫,“这不就相当于承认错误吗?”但理想果断做出这一决定。
有消费者称,宣布价格配置调整时,他正好在试驾,本身i8就让他坐进去不想出来,突然销售告诉他价格变了,“那种感觉像试驾路上突然掉下2万块”,他没有犹豫,立马下单。大部分消费者对理想的这一决定给予了积极反馈,他们留言,“真正贯彻用户价值,组织能力和效率体现在了产品上”,“短期内失去的都会夺回来的”。
具体来看,理想进行的调整是,实现统一SKU,将冰箱、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司机大模型等配置从选配改为标配,二排舒享套装(含零重力座椅、遮阳帘、双侧小桌板)也同步升级为标准配置。
理想i8整体以Max作为标准配置,并将售价从34.98万元调整为33.98万元,额外赠送价值1万元的铂金音响,选装后舱娱乐屏,只用再加1万元。也就是说只花34.98万元,就能购买到“满血版i8”。而此前花36.98万元选择Ultra版本的,可以退2万元的差额;原选择Pro版本的用户,将提供退订或升级选项。
i8火速从3个配置改到统一配置,并不是个容易做的决定。在传统又漫长的汽车制造体系,终端用户反馈的数据、需求,往往要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穿透层层决策链,到达高管手中,多数车企也主要是以年度改款的形式,满足用户早已存在的需求,具有一定滞后性。
但理想汽车做出改配决定只用了7天。在这背后是理想高效的作战能力。积累了一部分大定后,理想团队发现98%用户都选择中高配版本,这证明用户都需要冰箱、VLA。李想称,“有3万的小定用户在观望,掏钱的用户告诉我们,他们想要什么样的配置,他们认为什么样的价格是合理的,希望我们能提供一个更好的配置。”李想是理想最大的产品经理,做产品本质是对用户需求的洞察,作为一家以用户为出发点的企业,听到真实的需求后,便迅速作出调整。
在当下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这种对用户的敏锐洞察,快速的行动力,考验的是车企是否具有互联网基因,这是企业必备的心理素质和能力,也是能打胜仗的关键。不仅是此次i8配置调整,许多例子都表明,理想愿意倾听用户的声音。
今年4月,理想MEGA Home版发布,座椅进行了升级,最主要是二排推出两把可以180度旋转+零重力座椅,以及加上了舒适型配置,比如座椅按摩、通风加热等功能,不过MEGA新版本的棕色座椅颜色与老款有了差别。
为了让24款MEGA车主升级座椅时不突兀,能保留原有棕色,理想第一产品线负责人汤靖透露,理想“专门基于新座椅型面,重新调制了老的棕色,也就是专门开发了两把原款棕色的新座椅。”其实只有一百多名用户报名选择升级座椅,为此理想要花数百万元的投入,内部“也有点犹豫”,但想到客户收到新座椅后很开心,“突然感觉,一切值了”。
在李想的微博里,置顶的内容是2年前一条解释公司内核的文章。很多人都问过他,理想的驱动力是什么,有的企业是技术驱动,有的是价值观驱动,在大部分人眼里,理想是一个产品驱动的企业。但李想认为,产品驱动只是一个结果,理想的核心驱动力只有两个字“成长”。
i8无疑是理想经历的重要“成长”。
从选配到标配,理想回归爆款逻辑
《李想.产品十六讲》课程里,把汽车产品标准划分为三个维度:安全感,价值感和向往感。这三个基本维度,分别决定了用户会不会被劝退、会不会买,以及会不会形成好的口碑。
李想认为,大多数时候,看一个产品,都容易先看有没有亮点能够吸引用户下单。但实际上,最应该先去看的,不是吸引用户的亮点,而是直接劝退用户的致命缺点。
在这样的产品逻辑下,理想听劝改配,i8进化出新的战力。
从配置看,i8全系标配720公里大电池、英伟达Thor-U芯片、禾赛激光雷达等硬核配件,铂金音响、冰箱和舒适“大沙发”也全部拉满。
调整前,理想i8的电池容量分别为90.1kWh、97.8kWh,续航在670公里-720公里之间。调整后,i8全系续航来到720公里。在5C超充技术加持下,i8能做到“充电10分钟增加续航500公里”。
解决了用户的续航焦虑,理想回到自己的舒适区。
i8大胆舍弃了传统SUV长车头的设计,采用短前悬、长车舱、低风阻的流线造型,将车长控制在5.1米以内。这样的设计换来了足以媲美MPV的内部空间,一位身高一米九的设计师坐到第三排仍比较轻松。
要带动这么庞大的空间,理想全系采用双电机四驱动力系统,最大功率400kW,最大扭矩660Nm。前双叉臂式独立悬架、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再加上双腔空悬和CDC,这让i8可以跑烂路,还能满员状态爬60度陡坡。i8的驾驶性能、续航里程可满足多个出行场景,官方称其为“能越野的小MEGA”。
理想花了大力气研发的VLA司机大模型,如今也标配了。调整前,理想i8提供两种高阶辅助驾驶系统AD Max和AD Pro,虽然全系标配了激光雷达,但AD Pro版本的算力低于AD Max。现在全系标配AD Max系统,搭载英伟达Thor-U芯片,拥有700TOPS算力,能更好地支持VLA。
VLA被李想视为“最接近人类职业司机开车水平的方案”,它能完成复杂指令,比如听懂“靠边停一下”、“再往前走”这类自然语言指令;而且能根据语音指令找到目的地,比如“找到最近的麦当劳”;它还有记忆力,开过的路段,再次驶过会调整到上次设置的时速。
理想是目前首个落地VLA智能辅助驾驶的车企,这也是理想i8的核心竞争力。
可以说,“听劝版”理想i8就是冲着30万-40万价格区间产品力最强的产品去的,统一SKU和价格,i8成为爆款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
心理学家施瓦茨提出过一个观点,当选择太多时,人们会难以做出决定,甚至会因为选择太多而感到不知所措,无法做出选择。过多的选择会让人对每个选项都抱有更高的期望,一旦选择了某个选项,就会更容易对结果感到失望。
在消费领域,人们也发现了类似的感受,消费者不喜欢过多选择,选项过多,消费者的疲劳度会直线上升。
现在理想i8设定了一款最具竞争力的配置,统一33.98万元的价格,减少用户选择成本和销售解释成本,这也是爆款产品理想ONE使用过的定价逻辑。
当时理想ONE只提供了一个配置、一个价格,定位中大型SUV,采用三排六座布局,大空间里还配了彩电、大沙发,三十多万的车,配置水平对标50万级豪华车型,精准切中用户需求,帮助理想在发展初期快速敲开了市场的门。全系标配的逻辑,也让更高端的配置通过规模化采购的方式,降低了制造成本。某种程度,理想i8正在复刻理想ONE的成功路径。
在30万市场寻找纯电爆款
推出纯电产品这一年,是理想造车第十年。十年以来汽车圈的工作节奏明显变快了,一款新车的开发周期从五六年缩短到两年内,小改款一年一迭代,甚至年内两更新。
这种快节奏下,理想是推新品较为平和的车企,但它的产品成功率颇高。凭借对增程车和SUV的理解,理想争夺到了一批优质的家庭用户,个人用车和家庭用车诉求并存,出行场景兼顾商务、越野、露营、长途和城市通勤,是较有消费力的一群人。
在中高端市场,理想也成长为颇具认知度的新能源品牌。凭借L7、L8、L9在30万-40万元的市场成为销冠。据中汽数据,今年1-6月,在30万-40万元SUV市场中,理想汽车销量为6.6万辆,市占率为16.79%,超过了奔驰6.3万、特斯拉4.4万、奥迪3.1万台。
这个成绩离不开理想对产品的精准定义。
将增程产品带火之后,理想发现,30万至40万价格区间的市场仍然可以挖掘,这里缺少一款现象级纯电产品。目前纯电销量第一的是特斯拉Model Y,能月销7000台,其余所有产品月销不超过4000台水平,这意味着这个价格带的纯电市场还是一片蓝海。理想渴望拿下这块蛋糕,这将进一步丰富理想在30万-40万价格区间的产品组合,扩大其基本盘,更好地应对竞争。
不过,30万-40万元算豪华市场的入门阶段,卖车门槛并不低。《2024年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显示,消费者选择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的主要原因包括,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原生新能源汽车平台等方面的技术优势。这意味着,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通过智能化、电动化技术赢得消费者青睐。
智能化恰好是理想擅长的。除了智能辅助驾驶VLA,i8的车主们还发现,车内一个“彩蛋”——理想同学智能体。比如它可以帮车主点外卖,会询问车主想吃什么、哪家门店、饮品是哪款,如同和人类对话一样;进出停车场时,可以帮助缴费。理想同学智能体还能建立“专属记忆”,去过的店、提过的会议,它会主动问,“好久不见,你上次提到的会议怎么样?”
最聪明的是,它知道哪些需要和车主确认、哪些可以自己“做主”。让智能进入生活,让科技带来便捷,这也是李想所说,“做AI公司的意义之一”。
AI之外,理想也在拼命补课基础设施,5C充电网络给了走远途的消费者不少惊喜,也是理想卖高端纯电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理想内部分析过,车价越高的用户对自己的时间价值越看重。如果只卖5C超充技术(10分钟充满500公里),但不提供足够多的超充站,5C技术就没有意义。
2024年理想密集布局5C超充站,为了显示基建决心,特意选择让第1000座充电站落地在海拔超过4200米的珠峰附近,目前理想超充站已突破3000座,超越特斯拉在华2100座的网络规模。平均150公里就有一座理想超充站,李想称“这些是理想i8的豪横‘嫁妆’,真正解决了纯电用户的‘里程焦虑症’”。
十年间,李想和他掌控的公司向市场证明了自己。在李想置顶微博里,他曾这样解释公司核心驱动力“成长”。他认为成长是两部分组成的闭环:一个是学习,一个是训练。训练对于企业而言就是商业实战,但只有真正落地的实战才叫训练。
他说,公司最好的进攻实战是与BBA豪华品牌较量中,理想学会了怎么开门店、选址,并把获客成本降低到了商场店的1/5;学会了如何优化销售转化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这种不断迭代学习,才让理想在如今的豪华市场,储备了一定的知名度、号召力和用户粘性。
李想认为,无论是进攻的实战,还是防守的实战,理想并没有能力改变竞品的销量,竞品也从来没有改变过理想的销量。“理想唯一改变的是学到的更多,训练的更多,成长的更快。最终要‘掌控自己的命运,挑战成长的极限’。”
i8迅速调整作战姿态, 理想再一次体现出对自我成长轨迹的掌控能力。成功带火增程产品后,在30万-40万元价格带,能否打造一款纯电爆款,将成为理想成长路上的下一个极限挑战。
文章为每人Auto原创,侵权必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