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6实拍曝光! 3米轴距+10分钟充500km,25万起月底见,这波能打动家庭用户吗?
朋友们,昨天我刷微博的时候突然刷到理想汽车产品线负责人李昕旸的动态,他晒了组全新纯电SUV理想i6的官方实拍图,就配了三个字“月底见”,底下评论区直接炸了——车圈这几天讨论最多的,估计就是这台“潜力选手”了。 咱不绕弯子,直接说最让我眼前一亮的点:**3米轴距**带来的大空间、**10分钟充电能跑500公里**的补能速度,再加上**25万起的定价**,这配置放在25万级纯电SUV里,确实够有冲击力。
我盯着实拍图看了好一会儿,这台车真像大家说的“缩小版i8”,线条特别利落,没有多余的装饰,看着就很清爽。 前脸那圈星环灯是真显眼,我想象了下傍晚下班开在路上,天色刚暗下来的时候,星环灯一亮,既不刺眼又特别有辨识度,跟旁边那些普通车灯比,一下子就能区分开。 还有车顶的激光雷达,我本来以为会很突兀,结果看图片嵌得特别规整,小小的一个趴在车顶,既保留了科技感,又没破坏整车的线条感,这点我觉得理想做得挺细致的,不像有些车为了装雷达,把车顶弄得乱糟糟的。
再说说大家最关心的空间,工信部申报信息里写着车长4.95米,不算特别夸张,但**3米轴距**是真的让人惊喜。 我自己身高175cm,之前坐过轴距2.8米左右的SUV,后排腿前面也就剩一拳多的空间,坐久了总觉得蜷得慌。 要是理想i6真能有3米轴距,我估摸着坐进后排,腿前面至少能剩两拳多,跷二郎腿完全没问题。 上次跟我老婆聊换车的事,她就总说现在的车后排太小,带娃出门放了安全座椅,旁边再坐个老人就挤得慌。 要是i6的后排空间真能达标,以后带爸妈和孩子去周边玩,孩子在安全座椅里能活动开,我妈坐旁边也能舒服地靠一会儿,不用总调整姿势,这点真的戳中家庭用户的需求。
动力方面也没让人失望,单电机后驱版250kW功率,双电机四驱版综合400kW,光看数据就知道不弱。 我之前试驾过一台240kW功率的电车,日常通勤加速很轻快,超车的时候踩下油门,动力马上就来,一点不拖沓。 要是理想i6的单电机版能有这表现,市区开肯定够用;双电机版就更不用说了,高速上超车或者变道,动力响应快,开着也更有底气。 最关键的是全系都标配800V高压平台,还搭了宁德时代或者欣旺达的5C磷酸铁锂电池,官方说“10分钟充电能跑500公里”。 咱先不说实测怎么样,单看这个数据,就比很多电车强不少。 我之前开朋友的电车跑长途,在服务区等充电足足等了40多分钟,期间只能在服务区瞎逛,特别耽误时间。 要是i6真能做到10分钟充500公里,以后跑长途,在服务区买杯咖啡、吃个简餐的功夫,电就差不多满了,比加油还省事,这要是实测能达标,真能治不少人的续航焦虑。
价格定在25万-30万,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理想就是想靠i6抢特斯拉Model Y和小鹏G6的市场。 我对比了下这三款车的基础配置,理想i6的轴距比Model Y长不少,充电速度也比同价位的小鹏G6有优势,再加上理想之前积累的家庭用户口碑,说不定真能分走一块市场。 而且理想还放话,2025年底要建**4000座超充站**,这点我觉得特别实在。 之前跟一个开了三年理想增程车的朋友聊天,他就总说补能是电车最大的痛点,有时候跑高速,导航到充电桩还得排队,遇上节假日更是要等好久。 要是理想真能把超充站建起来,以后开i6出门,不用再到处找第三方充电桩,也不用怕排队,补能这块的短板算是补上了,这对经常跑长途的用户来说,确实是个大福利。
不过有几点我得跟大家说清楚,目前理想i6的内饰细节、具体的智能化功能(比如辅助驾驶的具体配置)还有安全性测试数据,**暂无相关信息**,我也不能瞎猜,得等官方后续公布了咱们再细聊。 但从目前曝光的信息来看,理想i6确实把家庭用户关心的空间、续航、补能这几个点都考虑到了。 我那个开理想的朋友还跟我说,理想的车在小细节上特别贴心,比如车内的储物空间多,放手机、水杯、孩子的玩具都方便,中控屏的操作也简单,他爸妈学了两次就会用,不用像有些车那样对着复杂的菜单发愁。 要是i6能保持这些细节优势,再加上大空间和快充电,确实挺适合家庭用户的。
月底就要交付了,现在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实际续航和充电速度会不会“缩水”——毕竟官方数据再好看,实测才是硬道理。 我打算等交付后找机会去试驾下,看看10分钟充电到底能跑多少公里,后排空间是不是真的像数据说的那么宽敞,动力响应够不够轻快。 其实咱们选车,说到底还是看能不能贴合自己的日子:带娃需要大空间,跑长途怕充电慢,日常通勤要省心。 理想i6这次抛出来的亮点,正好戳中了不少家庭用户的痛点,但最终能不能让人心动,还得等实车跑起来才算数。
朋友们,要是你正在选25万级的纯电SUV,会把理想i6放进备选清单吗? 你觉得这台车的大空间和快充电,能解决你的用车烦恼吗? 其实从理想i6的配置能看出来,车企越来越懂用户的需求了——不再只堆参数,而是实实在在解决续航焦虑、空间局促这些实际问题。 这种围绕用户需求的创新,才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关键,也希望后续更多车企能拿出这样的诚意,让咱们消费者有更多好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