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问我:“现在买车,到底是选油车还是电车?”我反问他:“你有没有发现,其实现在好多车企都在‘打脸’自己以前说的话?”
以前说“电动是未来”,转头又加码燃油;之前吹“智驾无敌”,结果一脚刹车都踩不利索。真正能让人放心的,不是嘴上喊得多响,而是背后有没有硬核技术撑腰。说到这个,最近我仔细研究了长城汽车首席增长官李瑞峰的一番话,越琢磨越觉得——这哥们儿,有点东西。
别看现在新能源风头正劲,李瑞峰直接点出一个现实:2027年新能源免购置税政策就要退出了。到时候,油车电车站上同一起跑线,拼的不再是补贴和噱头,而是实打实的技术、安全和用户体验。谁要是只靠PPT和营销撑场面,到时候肯定“跌冒烟了”。
那长城靠什么支棱起来?李瑞峰说了,他们不赌单一技术路线,而是玩“全动力覆盖”——汽油、柴油、混动、插混、纯电,全都有。这种“多条腿走路”的策略,听起来保守,其实特别稳。市场怎么变,它都能接得住。就像你吃饭,不能光吃一道菜吧?总得荤素搭配,才顶呱呱。
外观设计:不玩“车界网红”,主打一个耐看
说实话,长城旗下的车,比如哈弗H6、坦克300,从来不是那种“上头”型的网红脸。没有夸张的前脸、浮夸的灯组,但你越看越顺眼。尤其是坦克系列,方盒子造型+硬朗线条,开出去就是“走路摇头晃脑”的存在,停车时总有人过来拍照,妥妥的“出片利器”。
不像某些“车界网红”,刚发布时万人追捧,半年后就看腻了。长城的设计,走的是“国民神车”路线——耐看、实用、不劝退。你说它惊艳吗?不一定。但你说它丑?更不可能。
内饰与空间:家用不将就,偶尔还能“床车”一把
坐进长城的车里,第一感觉就是:这钱没白花。用料扎实,中控布局合理,不会有那种“为了科技感牺牲实用性”的别扭设计。尤其是新车型,座椅宽大舒服,跑长途不累腰,后排跷二郎腿也绰绰有余。
像哈弗大狗、坦克500这些车,后排座椅能放平,秒变“床车”。周末带家人露营,后备箱一铺毯子,孩子能在里面打滚,大人也能躺着看星星。这种细节,才是真正的“舒适性配置”,不是堆一堆屏幕就叫高科技。
动力系统:Hi4电四驱,才是真“驾驶玩具”
说到技术,李瑞峰重点提到了Hi4电四驱系统。这可不是简单的混动,而是让两驱车的成本,实现四驱的性能和油耗表现。百公里加速轻松进6秒,油耗还能控制在5L左右,你说香不香?
以前我们总觉得四驱=费油,两驱=省油但过弯发飘。Hi4直接打破这个“定律”,通过智能分配前后轴动力,让车在湿滑路面、弯道、爬坡时都稳得一批。这技术一出,多少打着“智能四驱”旗号的车型被打脸?
而且长城不只做SUV,皮卡、MPV、越野车全都在用这套系统。从城市代步到野外撒欢,一个技术打遍全场,这才是真正的“全场景覆盖”。
智能化:不吹“自动驾驶”,先做好“辅助驾驶”
现在有些车企,动不动就说“L4级自动驾驶”,搞得好像明天就能无人驾驶上路了。李瑞峰对此很清醒:“技术不能鼓吹,否则连合资品牌都瞧不起你。”
长城的智能系统,不搞虚的。L2级辅助驾驶该有的都有: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主动刹车、自动泊车,一个不少。但不会告诉你“能自动变道上高速”就等于“无人驾驶”。这种克制,反而让人更安心。
我试驾过搭载咖啡智能的车型,高速上开启巡航,方向盘自己回正,遇到前车减速也能平稳跟车,但系统始终提醒你“手别离方向盘太远”。这种“懂分寸”的智驾,比那些动不动就“脱手”的更让人上头。
安全性:电池新国标一出,长城笑而不语
最近电池新国标出台,要求电动车在碰撞后“不起火”——注意,不是“五分钟内不起火”,是“不起火”。这一下子就把很多电池技术不过关的车企打回原形。
而长城早就推出了“大禹电池”,宣称“热失控不起火”,还免费开放专利。这操作,既是技术自信,也是格局打开。李瑞峰说:“安全是底线,不是卖点。”这话听着平平无奇,但在行业乱象丛生的今天,反而最打动人心。
再加上车身结构、高强度钢占比、气囊数量这些硬指标,长城的车在中保研、C-NCAP测试中成绩一直不错。买得起、开得爽,还得活得久——这才是消费者真正想要的车。
竞品对比:面对“神车”们,长城怕了吗?
拿比亚迪宋PLUS DM-i来说,销量确实顶呱呱,省油、安静、配置高,是典型的“买菜车”升级版。但它偏舒适取向,操控感一般,越野?想都别想。长城哈弗H6混动版呢?油耗接近,但多了Hi4四驱,过弯更稳,脱困更强,选择更全能。
再看特斯拉Model Y,智能化和加速是强项,但内饰简陋,悬挂偏硬,后排坐久了腰酸。坦克400 Hi4-T呢?同样价格,能给你越野能力、豪华内饰、大空间,甚至能拖房车。你想要速度与激情,还是全能生活伴侣?
还有丰田RAV4双擎,省油耐用是标签,但动力肉、车机傻、设计老,被网友戏称“老咕噜棒子”。长城的拿铁DHT-PHEV,插混系统更先进,智能化全面碾压,年轻家庭选谁,还用想吗?
写在最后
李瑞峰说,长城坚持“三个高质量”:高质量发展、高质量产品、高质量经营。听起来像口号,但你看它的技术布局、产品力、市场反馈,哪一步不是踏踏实实走出来的?
它不靠降价换销量,不靠营销造神车,而是用Hi4、大禹电池、全场景覆盖这些实打实的东西,让消费者觉得:“这车,真香。”
所以我想问问你:在油电同权的时代,你会更看重技术还是噱头?面对这么多选择,你喜欢那个车呢?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