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劲爆!
咱们今天不聊别的,就来好好说道说道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小米汽车“未交付先付尾款”的争议。
这事儿啊,听了让人心里头堵得慌,就好比辛辛苦苦攒了银子,还没摸着车呢,就得先把钱掏出来,这跟咱们老百姓买车的规矩,它就不一样!
话说最近啊,网上可炸开了锅,不少小米汽车的准车主们纷纷吐槽,说自己订的车,还在“PPT”上呢,销售就催着赶紧把尾款交了!
这什么操作?
咱买个猪肉,也得等猪肉上了秤才能付钱吧?
这车……还没验货,就得先掏钱?
万一到时候车有问题,找谁说理去?
这不明摆着欺负老实人吗?
这简直是“空手套白狼”啊!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咱们捋一捋。
话说早在2024年底,就有人在社交平台上爆料,说自己的订单显示提车还得等几个月,结果销售就急吼吼地催着交尾款,还撂下狠话,说不交的话,订单可能就直接黄了!
这……还没提车呢,就得面临订单被取消的风险?
这岂不是“煮熟的鸭子要飞了”?
这还不算完,更让人闹心的是,还有用户反映,因为没及时交尾款,提车时间被无限期顺延,还得重新排队!
这心里得多憋屈啊!
本来满怀期待地订了车,结果因为尾款的事儿,提车时间一拖再拖,搁谁谁受得了?
这简直是“望穿秋水”啊!
更让人怒火中烧的是,有用户的订单直接被标注为“违约”,定金面临被扣的风险!
这……还没验车,就得先交钱,交了钱还不一定能按时提车,提了车万一有问题,这……想想就让人血压飙升!
这简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有用户在小米汽车App上看到,自己的爱车还得等22周到25周才能交付呢,结果销售就发来尾款支付通知了,而且还明确告诉你,逾期不付,就当放弃订单处理!
这……这不是把咱们消费者当“待宰的羔羊”吗?
咱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消费者,你是什么感受?
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事儿有点不对劲?
这简直是“骑虎难下”啊!
这还没完呢,更离谱的还在后头。
有用户质疑付款流程的合理性,说车辆还没验车,销售就要求先支付全款,否则无法进入交付排队序列!
这简直是……欺负老实人啊!
这不就成了“霸王条款”了吗?
这事儿,小米客服怎么说呢?
客服倒是承认了,确实有“车辆下线后通知支付尾款”的流程。
听着好像也没啥毛病,但问题是,能验车后再付款吗?
这个问题才是关键啊!
结果呢?客服没给个明确的答复!
对于“车辆未下线即要求付款”这种极端情况,客服就说:“需以交付专员的具体通知为准”,这……这不是等于没说吗?
等于间接承认了这种可能性存在!
这简直是“踢皮球”啊!
而且,提前付款后,万一发现质量问题,怎么处理?
客服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提车时可现场检查”,但具体怎么解决问题,没说!
这……这不是把咱们消费者往“火坑”里推吗?
这简直是“画饼充饥”啊!
咱们再看看,之前媒体也报道过类似的事情。
一个杭州用户,2024年4月订购了一辆小米SU7,交了5000元定金,原本计划7月提车。
结果到了12月,小米说要“工厂备料”,要求7天内支付尾款,否则订单作废!
这位用户无奈,交了尾款,结果被告知需要重新排队,交付时间延后到2025年4月,足足推迟了9个月!
最后,因为没能及时提车,尾款被退回,订单状态反复变更,这……换谁谁不生气?
这简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啊!
今年5月,还有一位博主爆料,说有小米车主的订单显示要等三个月,但销售还是催着要立即支付尾款。
结果,这位博主在社交媒体上曝光了这件事,小米汽车的态度才有所转变,从最初的“定金不退”变成了协商保留订单。
这位博主直言,要是没曝光,自己5000块钱的定金可能就打水漂了!
真是令人细思恐极啊!这简直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啊!
咱们再看看其他车企是怎么做的。
特斯拉、蔚来这些新能源汽车品牌,普遍都是允许用户验车后再支付尾款的,而且明确规定“车辆到店”是付款的前提。
比亚迪、吉利这些传统车企,也多采用“付+提车时结清尾款”的模式,尽最大可能减少消费者的资金占用风险。
这……对比之下,小米汽车的做法,确实有点说不过去了。
咱们老百姓买车,图个啥?图个安心、踏实!谁也不想花钱买个窝心!
这“霸王条款”的问题,说白了,就是信息不对称。
消费者对车辆的了解,不如销售人员,而销售人员往往为了完成业绩,会采取一些不那么光明正大的手段。
这其中,也涉及到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问题。
咱们的法律法规,对保护消费者权益是有明确规定的,但执行起来,有时候就差强人意了。
这简直是“法律是把双刃剑”啊!
那么,问题来了:
小米汽车这种“未交付先付尾款”的行为,到底合不合理?
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小米汽车又该如何改进,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这几个问题,值得咱们每个人深思。
老子有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小米汽车此次的事件,或许能成为其反思改进的契机。
说来说去,这事儿的核心,还是信任问题。
小米汽车作为一个新兴的品牌,想要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站稳脚跟,靠的不仅仅是技术和营销,更重要的是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如果连最基本的付款流程都无法让消费者放心,那么,未来的路,恐怕会更加艰难。
说句实在话,咱们买车,图的就是个顺心。
谁也不想提车的时候,一肚子气。
希望小米汽车能够认真对待消费者的反馈,改进自己的服务流程,真正做到让消费者买得舒心。
有意思的是,这件事也反映出,如今的消费者越来越精明,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
谁要是想蒙混过关,恐怕是行不通的。
所以,这事儿,不仅仅是小米汽车的问题,也是整个汽车行业值得深思的问题。
最后,我想说的是,咱们买车,一定要多留个心眼,不要被销售人员的花言巧语迷惑。
要了解清楚所有的条款,保护好自己的权益。
买车是大事儿,千万要谨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