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买纯电车,好多人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词可能就是“续航焦虑”。
这四个字就像个紧箍咒,让不少想尝试新事物的朋友在掏钱的前一秒又犹豫了。
一想到节假日高速服务区里,电动车排着大长队等着充电的画面,心里就直打鼓,生怕自己成了那“电动爹”的伺候者。
可话说回来,这都什么年代了,咱们对纯电车的印象是不是也该刷新一下了?
现在的情况可能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样,真正限制你在高速上跑多远的,可能早就不是车里的那块电池,而是我们自己的身体。
咱们先从最日常的场景说起,就是每天上下班开车。
你仔细算算,自己一天来回的路程有多远?
对于大多数在城市里生活工作的人来说,一天能开个五十公里就算远了,就算住在城市的两端,一百公里也基本到头了。
现在市面上的纯电车是个什么水平呢?
咱们就拿二三十万这个价位的主流车型来看,厂家标注的CLTC续航里程,动不动就是七百公里、八百公里。
可能有人会说,这个标准有“水分”,实际跑不了那么多。
这话没错,咱们老百姓买车,不看广告看疗效,那就给它打个折。
就算打个狠一点的七折八折,在天气暖和的季节,不开空调暖风的情况下,实实在在跑个五六百公里是没什么问题的。
你看看现在马路上跑得越来越多的比亚迪汉、极氪001、深蓝这些车,去车主论坛里逛一圈,大家晒出来的真实续航数据,都印证了这一点。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你完全可以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才充一次电。
如果家里能装充电桩,那就更方便了,每天回到家,就像给手机充电一样,把充电枪插上,第二天早上出门,车子又是满电状态。
一度电的家用电费才五六毛钱,折算下来,一公里的花费可能都不到一毛钱。
这种每天出门都是“满油”出发的踏实感,和看着油价涨跌也心如止水的从容,是开油车的朋友很难体会到的。
从这个角度看,对于城市通勤来说,纯电车的续航能力不是“够不够用”的问题,而是已经“严重过剩”了。
好,那咱们就聊聊大家最担心的上高速。
这确实是纯电车过去的一大短板。
因为纯电车没有传统燃油车那样的多档位变速箱,电机在长时间高速运转的时候,能耗确实会比在市区走走停停要高不少。
一般来说,车速保持在一百二左右巡航,电耗会明显增加。
一台标称续航七百公里的车,在高速上能扎扎实实跑个四百到四百五十公里,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看到这,可能有人又要开始焦虑了:“看吧,续航里程直接打了个对折还多!”先别急,咱们换个角度想一个更实际的问题:让你不吃不喝不休息,精神高度集中地在高速上连续开四百多公里,你真的能做到吗?
按一百二的时速算,开四百公里将近要四个小时。
别说四个小时,很多人开上两个小时,也就是跑个两百多公里,就觉得脖子发僵、腰背酸痛,需要找个服务区下来活动活动筋骨,上个厕所,喝口水提提神了。
尤其是早上要是喝了杯咖啡或者豆浆,那身体的信号来得就更快了。
就在你下车休息的这短短十几二十分钟里,以前不敢想的事情现在正在发生。
这背后,是咱们国家“基建狂魔”的实力在撑腰。
过去几年,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桩建设速度简直是飞跃式的。
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现在全国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数量已经超过了十万个,覆盖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以前那种“下一个服务区才有充电桩”或者“服务区里只有一个慢充桩”的尴尬情况,已经基本成为历史。
更重要的是技术的进步。
你可能听过华为的液冷超充,或者理想、小鹏搞的5C超充,还有比亚迪那些听起来很厉害的快充技术。
这些已经不是停留在实验室里的概念了,而是已经大量铺设在高速服务区的现实。
对于现在很多支持800V高压快充平台的新车来说,充电速度快得惊人。
基本上就是你上个厕所、去便利店买瓶水的功夫,回来一看,车子增加的续航里程就足够你再开上两三个小时了。
以前是“充电一小时,排队三小时”,现在变成了“人休息多久,车就充多久”。
整个逻辑完全反过来了,以前是人等车充电,现在是车充好电等人休息。
所以说,续航焦虑的根源,在强大的基础设施和飞速发展的充电技术面前,正在被一点点地瓦解。
当然,纯电车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比如说在咱们北方,一到冬天,零下十几二十度的低温确实会影响电池的性能,续航打个七八折是很正常的。
但即便如此,一台平时能跑六百公里的车,冬天也能跑个四百公里左右,这个距离依然超过了大多数人一次连续驾驶的生理极限。
你总归要进服务区休息的,而休息的时间就足够把电补上了。
对于生活在南方大部分地区的朋友来说,就更没有这个烦恼了。
还有人会说,那买插电混动或者增程式电动车不是更没有焦虑吗?
这话有道理。
如果你确实因为工作原因,一年到头天南海北地跑,或者生活的地方充电条件实在不方便,那混动车型确实是更稳妥的选择,毕竟它能加油也能充电,灵活性更高。
但我们也要看到,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家庭用户来说,一年里真正需要跑长途的机会也就那么几次,可能就是春节回家或者节假日自驾游。
为了这屈指可数的几次长途,而放弃剩下百分之九十多的时间里,纯电车带来的安静、平顺的驾驶体验和极低的使用成本,这笔账是否划算,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很多增程车的车主,一年下来用油的机会都很少,大部分时间还是当纯电车在开。
所以说,现在我们看待纯电车续航的问题,真的需要换一个思路了。
技术的发展已经解决了大部分硬件上的难题,剩下的,更多的是我们心里的那道坎。
我们的大脑还停留在几年前对电动车的固有印象里,那种对未知和不确定的恐惧感,让我们对续航数字变得格外敏感。
其实,只要你不是那种一年有小半年时间都在高速上奔波的极端用户,现在市面上任何一款主流的纯电车,都足以满足你的日常和偶尔的远行需求。
下次再纠结续航的时候,不妨先问问自己,在下一个服务区到来之前,是车先撑不住,还是自己先想下车歇歇。
答案,可能就藏在我们最真实的身体感受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