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号那天,巴西总统卢拉的脸,笑得像朵花。
那激动劲儿,隔着屏幕都能把人给点着了。
他从比亚迪老板王传福手里接过一把车钥匙,转身就是一通燃到爆炸的演讲。
你可能觉得,不就一辆车吗?一个总统,至于搞这么大阵仗?
但这真不是一辆普通的车。它不只是比亚迪全球第1400万辆新能源车。
更重要的,这是巴伊亚州成千上万个家庭的饭碗,是真金白银的希望。
想看懂卢拉的激动,得先回到一年前,那件让所有巴西人憋了一肚子火的事。
山姆大叔不玩了
去年3月,美国福特,说走就走。毫无征兆地关了它在巴西的超级工厂。
屁股一拍,人没了。留下一地鸡毛,和一群瞬间失业的工人。
在巴西,很多家庭的日子本就紧巴巴。一份工作,就是天。
工作没了,孩子的奶粉钱,下个月的房租,一下子全断了。
这还不算,简直是往伤口上撒盐。
福特前脚刚走,美国总统特朗普后脚就来了一记“背刺”,挥舞着关税大棒,对着巴西的产品猛加40%的税。
这双重打击,让本就难熬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你可以想象卢拉心里有多窝火。
他自己在演讲里说过,他这个总统,是直到7岁才第一次吃上面包的人。
从那种苦日子里爬出来,他比谁都懂,老百姓没了饭碗是什么滋味。
所以,当福特和特朗普这两座大山压下来,他心里的火,早就憋不住了。
中国速度,巴西懵了
就在巴西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一家中国公司站了出来。
去年7月,比亚迪正式接盘了福特留下的烂摊子。
接下来的事,让所有人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
翻新厂房,安装设备,调试生产线……到今年7月,第一辆车下线。
全程只用了15个月,差不多450天。
一般车企建个新厂,没个两三年根本下不来。比亚迪这速度,简直是“基建狂魔”开了倍速。
快得让人不敢相信。难怪卢拉总统都忍不住感叹:“中国速度太不可思议了!”
更重要的是,比亚迪不是来捞一笔就走的。人家是真来解决问题的。
工厂一开,就创造了大量岗位。预计到10月底,员工能突破1800人。
等工厂火力全开,直接间接能创造两万多个工作机会。
这意味着,那些被福特扔下的工人们,又有了养家糊口的机会。
总统的怒吼,巴西的选择
10月9号的下线仪式上,有个细节特别暖。
巴伊亚州议会做了个决定,把工厂门口那条路,正式命名为“比亚迪路”。
这可是整个南美洲第一条用中国车企命名的路。这种认可,比什么甜言蜜语都实在。
卢拉总统的演讲,把现场气氛彻底点燃了。
他指着台下成千上万的工人,大声吼道:“同志们,比亚迪工厂不只属于老板们,从今天起,它也属于你们,由你们塑造!”
话音刚落,掌声像打雷一样。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炮口直接对准了美国:
“我们反对美国用不实借口加税,这就是为什么要深化与中国的合作!”
“我们是全球南方大国,要的是平等相待,绝不接受任何人的指手画脚!”
这番话,掷地有声。翻译过来就是:你美国搞霸权主义?我偏要和中国交朋友!
卢拉对美国的火有多大,对中国和比亚迪的尊重,就有多真。
不止造车,更要织网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比亚迪在巴西早就是个“老熟人”了。
这家中国公司已经在这儿干了11年。他们的电动大巴,早就跑遍了巴西的大街小巷。
现在,比亚迪更是连续两年,成为巴西新能源市场的销冠,有超过17万车主。
这次建厂,更像是老朋友的关系又进了一步。
而且,比亚迪的野心,远不止造几辆车。
就在仪式前一天,王传福还去考察了圣保罗地铁17号线的云轨项目。
当天,一辆22米长的纯电铰接大巴也正式交付。用的刀片电池,续航350公里,技术杠杠的。
这条云轨线,建成后能连接两条地铁,预计2026年就能用上,每天能方便10万人出行。
这哪是在建一个工厂?这简直是在帮巴西织一张绿色的立体交通网。
结语
卢拉在演讲最后说:“比亚迪的到来让我倍感骄傲。”
这句话,听着心里发暖。福特的离开,充满了资本的冷漠和任性。比亚迪的到来,却充满了仗义和担当。这对比,太鲜明了。
现在走在巴西街头,比亚迪的车越来越多。那股劲头,就像当年大众汽车席卷中国一样,挡都挡不住。
这背后,早就不只是两家公司的输赢。这是一场汽车江湖的“改朝换代”,是新能源对燃油车的降维打击,更是中国制造对旧格局的猛烈冲击。
曾几何时,汽车工业是欧美日韩的天下。现在,中国车企正用技术和诚意,在南美大陆上,硬生生闯出了一片天。
从福特撤离时的一片萧条,到今天“比亚迪路”上的车水马龙。
从两万工人失业的愁云惨雾,到如今重返岗位的灿烂笑容。
这一切,只用了一年多。
中国速度和中国诚意,就这么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一群人的命运。平等合作从来不是空话。
比亚迪给巴西带来了饭碗和未来,巴西回报给比亚迪市场和信任。
这种互相成就的伙伴关系,可比某些国家的霸道和指手画脚,靠谱太多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