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交通出行的变化那可真是日新月异。截至 2025 年 6 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 4.6 亿辆,汽车就占了 3.59 亿辆,新能源车也有 3689 万辆呢,驾驶人更是多达 5.5 亿。2025 年上半年,新注册登记的机动车有 1688 万辆,这里面摩托车占了大约 25.5%,差不多 430 万辆。在这电动化的大潮流下,燃油摩托车却逆势增长,销量涨幅达到了 16.47%,这背后到底藏着啥门道呢?
从市场的整体销量来看,差距很明显。2025 年上半年,燃油摩托车的销量高达 904.01 万辆,一路增长了 16.47%;可电动摩托车这边,销量只有 157.45 万辆,还下降了 3.57%。
再仔细瞧瞧燃油摩托车的内部结构,变化也不小。就车型来说,跨骑车最受欢迎,占比达到了 59.93%,而且销量增长了 21.8%;踏板车占 28.81%,不过销量下降了 7.4%;弯梁车占 11.26%,有小幅增长。还有一个特别明显的消费升级趋势,250cc 以上的大排量车型,产销分别是 51.05 万辆和 50.2 万辆,涨幅达到了 44.7% 和 41.2%,现在骑大排量摩托玩乐,都快成一种刚需了。
那为啥电动摩托车遇冷了呢?主要是政策红利慢慢没了,市场上产品又都差不多,中小厂商只能打价格战,前十的企业加起来,市场占有率都不到 50%。
在市场竞争方面,头部企业的优势越来越明显。销量和技术都排在前十的企业,形成了梯队分布。像大长江,销量有 121.34 万辆,旗下的豪爵系列很有名;隆鑫和宗申合并后的实体,销量达到 144.64 万辆,这些都是百亿级别的龙头企业。还有一些中坚力量,像广东大冶,销量 50.2 万辆,旗下有升仕、启典等品牌;新大洲本田销量 45.01 万辆。另外,还有一些有区域特色的厂商,重庆银翔在三轮车领域做得不错,洛阳北方有央企背景,江门珠峰主要做出口。
从地域上看,广东江门和重庆形成了制造集群的双极格局。江门有大长江、大冶、珠峰等企业,重庆有隆鑫、宗申、银翔等。也有一些新势力成功突围,比如航天巴山,在出口方面做得很好,实现了 “老牌翻红”。
在全球化方面,我国摩托车产业发展得也很不错。出口量和出口质量都在提升,前十的企业出口量达到 396.29 万辆,占总量的 61.33%,隆鑫在出口方面表现突出。而且,出口的摩托车单价也提高了,从 804 美元涨到了 1948.5 美元,250cc 以上的高端车型出口增长了 25%。
在新兴市场,我国摩托车也取得了突破。东盟市场占比超过 40%,这得益于 RCEP 的关税红利。墨西哥市场增长了 40%,巴西市场更是增长了 124%,都成了新的增长热点。国内的自主品牌也在不断升级,宗申在印尼设立了研发中心,大长江通过赛事营销,把技术和文化都传播了出去。
我国摩托车产业有三大发展趋势。技术上,AI 智能化正在普及,辅助驾驶系统的渗透率已经突破 20%,像春风动力就推出了定制化的智能车型;混动技术也在发展,能优化燃油效率,应对电动化的冲击。场景方面,骑行文化越来越社群化,耐力赛(CEF)带动参与的用户超过了 500 万,大排量车型成了大家社交的新宠。
而且,很多城市对摩托车的通行限制放宽了,摩托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慢慢变成了休闲娱乐的方式。在价值链上,头部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像隆鑫、宗申的研发投入增长了 18%,利润率也超过了行业平均;不过,中小厂商的生存压力就更大了。还有,东南亚的电摩市场发展很快,渗透率预计能增长 60%,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
现在摩托车市场的核心矛盾,不是燃油和电动的竞争,而是人们对摩托车的需求,从单纯的工具价值,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要想发展得好,一方面得做好技术储备,不管是高端燃油车还是智能电摩;另一方面,得重视文化运营,比如举办赛事、打造 IP,通过这两个方面,实现双螺旋式的增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