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买车,尤其是考虑新能源车的时候,肯定没少被各种宣传绕得头晕眼花。
今天这个品牌说我的混动技术百公里油耗只要2.9升,明天那个品牌就喊出2.6升,数字一个比一个低,听着都特别诱人。
可问题来了,这些数字到底是怎么来的?
是真的那么省油,还是厂家玩的文字游戏?
特别是最近,关于油耗标准的争论挺火的,一边是某品牌主打的NEDC工况油耗,另一边是吉利雷神AI电混2.0拿出的实测油耗,两个数字放一起,让不少人都犯了嘀咕。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视角,把这事儿从头到尾捋一遍,看看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咱们中国的汽车技术是不是真的已经这么厉害了。
首先,咱们得搞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这些油耗数字是怎么测出来的。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的词,一个叫NEDC,一个叫CLTC。
您可能在各种汽车评测里都听过,但不一定清楚它们到底有啥区别。
简单来说,NEDC就像是一场在实验室里进行的“闭卷考试”。
它是一套欧洲几十年前制定的测试标准,整个过程非常理想化,车子在平坦的台架上跑,没有风阻,没有红绿灯,加速和减速都特别平缓,大部分时间都在匀速行驶。
这种测试环境,跟咱们日常开车遇到的情况,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您想想,咱们上下班哪个不是走走停停,时不时来个急加速超车,再赶上个大堵车,那油耗能和实验室里一样吗?
所以,现在还有车企拿NEDC的成绩来宣传,就好像一个学生拿着一份特别简单的模拟考卷得了高分,然后到处说自己是学霸,这说服力自然要打个折扣。
那CLTC又是什么呢?
这是咱们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专门制定的一套“开卷考试”标准。
它收集了国内四十多个大中城市,几千万公里的真实行车数据,把堵车、频繁启停、高低速切换这些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的路况,全都考虑进去了。
相比之下,CLTC的测试过程更复杂,更“折腾”车,所以得出来的油耗数据,也更接近我们普通人日常开车的真实油耗。
这就好比高考,它更能反映一个学生的真实水平。
所以,当咱们看到某品牌宣传NEDC油耗2.6L的时候,吉利这边搭载雷神AI电混2.0的银河L7,在更严格的CLTC标准下测出来是2.67L,这个成绩的含金量其实是更高的。
更有说服力的是,在媒体组织的全路况真实驾驶测试中,这台车甚至跑出了百公里馈电油耗2.35L的惊人成绩。
这就不是考试了,这是真刀真枪地在实际场景里跑出来的,参考价值自然是最高的。
光在国内比还不够,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吉利还干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他们把这台搭载雷神AI电混2.0的家轿,直接开到了日本东京,去和混动技术的鼻祖——丰田普锐斯,在同一个场地上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油耗比拼。
要知道,东京的交通状况是出了名的复杂,红绿灯多,路况多变,对车辆的节能技术是个极大的考验。
而且,丰田的混动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公认的标杆。
在这样一场“客场”挑战中,吉利的车最终跑出了百公里2.47L的成绩,成功超越了丰田普锐斯,刷新了全球家轿的节能纪录。
这件事的意义,已经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了,它更像是一种宣告,证明了我们中国的混动技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已经具备了在全球舞台上和顶尖高手一较高下的实力,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了超越。
那么,吉利这套雷神AI电混2.0技术,到底有什么独门秘籍,能做到这么省油呢?
关键就在于它名字里的“AI”,也就是人工智能。
它给这套混动系统装上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大脑”,叫做智慧能量管理系统。
这个大脑可不是简单地根据电量多少来决定什么时候用油、什么时候用电。
它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一样,进行预判和规划。
咱们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比如你设定导航,从家里开车去30公里外的一个商场。
普通混动车的逻辑可能是,有电就先用电,电用得差不多了发动机再启动。
但吉利的这套AI系统在你出发的那一刻,就已经把整个路线“看”了一遍。
它通过导航地图和实时云端数据,知道你前面5公里是一段畅通的高速路,中间10公里是拥堵的市区,最后还有一段下坡路。
于是,它就开始“排兵布阵”了。
在高速路上,它会判断这时发动机效率最高,于是就让发动机多工作一些,不仅驱动车辆,还顺便把电池的电量充得满满的。
等车开到拥堵的市区,需要频繁走走停停时,它就果断切换到纯电模式,让你在车流中安静平顺地挪动,这时候油耗几乎为零。
最后那段下坡路,它又会加大能量回收的力度,把车辆的惯性势能尽可能多地转化成电能,存回电池里,为下一次行驶做准备。
这种“走一步,看三步”的智能策略,让车辆的能量使用始终处于最优化的状态,而不是被动地应对路况。
据说,光是这套智能的能量管理,就能让整车的节能水平提升5%。
这背后,靠的是吉利强大的技术积累,包括高达23.5E FLOPS的云端算力,和超过200亿公里的用户行驶数据。
正是这些海量的数据,才把这个AI大脑“喂”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懂怎么省油。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套AI系统的价值还远不止省油这么简单。
它还致力于优化车辆的整个使用周期,让车主用得更省心、更省钱。
比如,它有一个智慧健康管理功能。
以前我们保养车,都是死板地按照说明书上写的,五千公里或者一万公里去一次。
但每个人的开车习惯不一样,路况也不同,这样一刀切显然不科学。
现在,AI系统会根据你的驾驶习惯、发动机的实际运行状态,来动态调整保养周期。
如果你开车比较温柔,对发动机损耗小,它可能会智能地将保养里程最多延长50%。
这不仅省下了保养的费用,也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再比如对电池的呵护。
它能通过智能算法,激活电池里那些长期不活跃的“死锂”,让它们重新参与工作,从而将电池的整体寿命提升15%。
对于新能源车主来说,电池的健康和寿命无疑是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这项技术无疑大大缓解了用户的焦虑。
而且,这一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技术的进步,车主还可以通过OTA在线升级,不断获得新的功能和体验,就像我们的智能手机更新系统一样。
据说今年第四季度就会有一次大的系统更新。
这意味着,你的车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落伍,反而会越开越新,越开越智能。
这彻底改变了汽车作为一种消耗品的传统观念,让它变成了一个可以持续进化的智能伙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