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消息,新能源和MPV的市场依然火得不行,转个身,别克的全新GL8陆上公务舱刚刚以24.99万正式亮相。你们说,起步价格是不是还算合理——毕竟,过去几年的全新SUV都在20多万起,别克这次是不是把价位拉高点?不过我倒是在想,配置是不是也跟着丰富不少。记得我刚才翻了下笔记,除了常规的多媒体,新增了全景影像、透明底盘,还有电容感应方向盘,那些细节其实挺能提升驾驶感受的。
我试着算了下,别克这套2.0T加9AT,动力看着还算中规中矩:最大功率174kW(大概230匹左右),百公里油耗估算在9升左右(这段先按下不表,省着用,好像2.8元/升),一天下来差不多20块钱油钱吧。说白了,它的油钱和开个家用MPV差不了太多,但配置和智能辅助系统真不少,尤其L2级辅助,支持ACC、车道居中啥的,这点我挺赞的。
但你有没有觉得,别克在这个价位,哪些功能是标配的?我到目前为止,除了基础配置,很多智酷配置好像都变成了先享版的内容——谋划得挺细的。更别说,底盘升级——用我平常的生活比喻,就像我们换房子,原来的摇摇欲坠的梯子升级成了稳固的两侧扶手式楼梯。
我突然意识到,别克选择不搞那种全景大屏幕拼空间效果,而是把配置升级到更实用的智能辅助上,这是偏实际那点。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对普通家庭造成压力,毕竟,多少家长会因为多用点辅助驾驶就觉得踏实一些?我觉得这个趋势挺明显,品牌都在注重智能+安全。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别克的底盘从扭力梁升级到四连杆悬架,是不是有点弄巧成拙?我想,可能它是为了提升行驶质感,可如果说底盘维护得更复杂,维修费是不是也会更高?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让这种升级变成了一把双刃剑。
你们会不会好奇,这车的内饰用料到底是不是那么豪华?或者说,中控的大尺寸屏幕是不是纯粹为了炫耀?我个人觉得,随着信息变得太丰富,反而容易让人忽略了真正重要的驾驶感受。我的一个朋友,他买了另一款车,通过简单操作就能找到熟人门路,车机也变得更为直观。这是不是意味着,智能越多,用户反而越容易迷失在操作界面里?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注意到一件事——别克这次对座椅的设计也做了升级,第三排可以4/6地调节,能折叠,当然看似小改动,但其实这挺关乎日常使用的便利性。现在的家庭,可能偶尔会拉个大件,或者留点空间给孩子玩,那就得座椅灵活调配。
我心里还在琢磨——到底车子配置越多,越安全吗?我始终觉得,安全带未必靠那些高科技来保障,更重要的,还是驾驶人的反应能力和操作正不正确。智能辅助,毕竟还是辅助,万一情况下,真正的安全还是要靠自己。
而且,别克这次还拿了个陆上公务舱来打广告,感觉像是试图塑造一种商用兼家庭的多面性。你们觉得,这个公务标签,会不会让人觉得傻傻的?我猜,可能营销也在对准那些既想日常开,又偶尔公务用的客户,毕竟谁还能每天跑那么多场合?这也让我想到,别人说别克在这个价位,竞争是不是有点盯着奥迪A6L那帮公务车在晋级。
说着说着,我心里又有个疑问——这样的车,续航和油耗,跟我平时用车频率有关不?我用车每天大概跑个50公里,不追求极限续航,但有时候周末会跑远点,感觉每升油的性价比是不是更重要。毕竟,一直都在上扬,新能源车的续航优化,也在催促我考虑换车的时机。
这段时间我还在琢磨新能源车,吉利银河E8长续航版的推出,算不上奇迹,但它配懂得我这类电池续航焦虑用户的期待——610公里的续航,配上250kW的大马力,恨不得跑得快,跑得远。我也常问自己,长续航是不是意味着重量变大?它的电池会不会让车更笨拙?这个我没细想过,但猜测应该是——续航越长,车越沉,耗能也会更大吧。
我曾跟一个修理工聊天,他说,电池的寿命和使用环境关系挺大,有些人喜欢在高温下折腾,最后卡在维护上。你们知道,电池耐久到底是个技术问题,还是个使用惯的问题?技术上而言,也许和我们用热水洗碗一样,温度太高,寿命想长都难。
说到这个新车,其实我好奇一个点,内饰和科技感是不是就只有面子功夫?还是说,真能用个两三年还看得起?超级大屏其实也有个问题——搞得好像核弹级级别,操控起来会不会成为视线盲区?我这个人就喜欢用简单来衡量复杂,尽管科技方便,实用才是王道。
差不多到这里,我感觉自己也问了不少奇怪的问题,也算心里有点小算盘——这些新车,究竟是真升一级,还是只是在泛起水花?你们心里觉得呢?它们丰富的配置和所谓智能化,是不是都在迎合我们对更好生活的一种幻想?还是就是品牌拼刺刀的互相竞逐,然,最后能真正落到实处的,也许只是一个细节,比如车里那点微弱的香味,或者一秒未发话出的静音效果……
[这其实引发了我一个疑问,可能还不够成熟:是不是我们太过看重科技,因为科技带来的便利感,让我们忽略了用心这件事?]
这就像一辆车,外表越做越漂亮,但车内那一块残留的灰尘才是真实感受的体现。谁知道呢?也许,最后的差别,就是那个微妙到不能再微妙的细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