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陪朋友去提车,他提的是一台全新的奥迪A6L,售价虽高但豪华感十足让人感受到品质的体现

上周六陪朋友去提车,锁定的是一台最新款的奥迪A6L。说实话,这车在车场里一亮相,立马能感受到那种德系豪华的既视感。朋友跟我嘀咕,这价格嘛,35万左右,算是把我工资刚好压死的节奏,但看着内饰、看着那块大屏幕,心理上好像又接受了。

我心里其实有点不太一样的想法。前几天,我还跟一位老渠道聊过,渠道那边压力山大,尤其是豪华品牌,这A6L供货量现在紧着呢。还说这车要是涨价,差不多得涨10%左右——这数字,是他估算的,样本少,不过感觉挺靠谱。你说,这价格稳定得住吗?

上周六,陪朋友去提车,他提的是一台全新的奥迪A6L,售价虽高但豪华感十足让人感受到品质的体现-有驾

朋友装车那刻,我们聊得挺起劲。他说:之前也体验过那个BBA中另一家的旗舰,感觉这奥迪空间大点,设备高一点,尤其是隔音不错。他这话挺有意思,我立马反驳:那车用的自主芯片和这台的电子架构差不多,但服务体验要打个折。这逻辑,是凭多年一线经验的感受,感觉越高端车平台跟供应商之间越打补丁。

当时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这级别的车,动辄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就用上1500万到2000万人民币预算,这还是体感上的估算。研发部门那边的研发投入,就是一座小山,供应链上的每一个零部件,都得像组拼图一样严密配合——一个供应商掉链子,就可能影响整个线上的产能。就这点,我有点理解为什么豪华品牌的价格有点刚性。

后来我们还有点小跑题,聊到国内某个亲戚开的另一款同级别车,价格其实便宜个10万,但空间规格和配置堪忧。结果亲戚叹了口气:这车买回来其实就是代步,别指望什么豪华感和后排体验。我体会这种心情,毕竟同样是30多万,落地感差别真不少。但在我看来,这种差别,不只在装饰面料和座椅按摩能体现,更多是人车匹配这个概念做不到位。研发团队在设计时,必须把渠道和终端用户的心理结构提前读透,否则车型连个灵魂都没有。

上周六,陪朋友去提车,他提的是一台全新的奥迪A6L,售价虽高但豪华感十足让人感受到品质的体现-有驾

顺带说件事,我那个维修厂朋友,平时修车修得多,跟我吐槽豪华车维修成本太高,一些原厂配件价格直逼整车某些小众品牌。比方说A6L的前大灯,一个就能顶到一台新车的某些配置单元。朋友无奈地说:配件贵成这样,倒不如订阅软件功能顺便免费送个灯泡。这话也挺有意思,说明后市场供需链还有大空间。

我又回想起之前的文章里说过,这奥迪A6L的高保值率,网上有人说接近60%;我查找了几个二手车平台,这数据感觉有夸张,估算下来更像是45%到50%之间,具体还得看区域和车况。我承认之前说得有点乐观,毕竟保值率跟品牌口碑、市场供需都扯得紧。

好玩的是,好多喜欢这车的人其实对它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评价不一。销售说:这套系统用起来挺方便,特别堵车时能减轻疲劳。但是我跟朋友圈里开过的几个人一聊,他们说有时系统反应慢得让人想直接人工接管,尤其是复杂市区。其实这问题怪不得奥迪,也怪不得供应商,这就像厨房里厨师和服务员配合,不过步调稍不一致,客人就等着挨饿。

上周六,陪朋友去提车,他提的是一台全新的奥迪A6L,售价虽高但豪华感十足让人感受到品质的体现-有驾

说点更主观的吧,我也琢磨过,豪华车为何总是那么粮草充足,一线车型设计研发基本上是重兵把守,投入大,牵动多部门协同——难怪价格不便宜。换个比喻,这研发体量就像盖一栋高楼,材料采购、施工进度、设计变更,每一环都要严格控制,否则就坐着摇摇车。

我跟朋友临走时,他还在纠结一件事:这车以后保养贵吗?我其实也没完全底,但参考维修厂朋友感觉,平均下来,单次保养成本可能在2500到3000元区间,具体还要看用什么料。价格听起来吓人,但如果跟普通合资中级车半年一保养500元比的话,嘿,这还是让人纠结的。

上周六,陪朋友去提车,他提的是一台全新的奥迪A6L,售价虽高但豪华感十足让人感受到品质的体现-有驾

这车手感、豪华氛围都一流,但这样的体验,到底值不值把工资压死那片儿?不确定。买车这事,有时候也挺像做投机,有种押宝成分。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当买车越来越像买一个身份认同符号,你还会更在意它的实操表现吗?

(这段先按下不表)

其实我还在想,随着供应链逐渐稳定,电动车普及,豪华燃油车的定价能不能掉下来点?毕竟现在这价格弹性越来越小了。朋友圈那位刚换燃油A6L的朋友,压根没说他打算换电车的事儿。你觉得,这需求的刚性还能维持多久?

上周六,陪朋友去提车,他提的是一台全新的奥迪A6L,售价虽高但豪华感十足让人感受到品质的体现-有驾

顺便交代个细节:我刚才翻了下相册,那台车的方向盘下方印着quattro的标识,朋友说这是他最中意这车一个细节,感觉的确比单纯的前驱版本厚重感强不少。这个小细节带来的差异,你们是否也有发现?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