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吹新势力了,读懂这家“零件厂”,才算读懂中国汽车的底牌

开车这事儿,本质上是一场与物理学的激情豪赌。

绝大多数时候,你以为是自己的车技在掌控一切,油门深浅,方向盘转动,一切尽在掌握。但只要遇上一次紧急情况,比如前车一个急刹,或者雨天路滑,你就会瞬间明白,从“车神”到“卧槽”之间,只隔着一个轮胎抱死的距离。

别再吹新势力了,读懂这家“零件厂”,才算读懂中国汽车的底牌-有驾

而在你猛踩刹车,心脏提到嗓子眼的那一刻,有一套系统正在以毫秒级的速度,替你的大脑和脚踝做出上百次决策,防止你的车变成一个失控的铁陀螺。

这套系统,就是ABS、ESC这些主动安全系统。

你我这种普通司机,压根不知道它的存在。它就像食堂里那个颠勺贼稳的大师傅,你不认识他,但他决定了你中午的饭香不香。

而我们今天要聊的瑞立科密,就是这么一个给全国各大车厂供应“食堂大师傅”的公司。一家靠着卖“后悔药”、“保命符”即将敲钟的狠角色。

别再吹新势力了,读懂这家“零件厂”,才算读懂中国汽车的底牌-有驾

这门生意,听起来没有造车新势力那么性感,甚至有点枯燥,但它妙就妙在一个词:刚需。

而且是那种被法规按着头认定的“铁刚需”。

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这门生意的核心逻辑。瑞立科密做的是什么?汽车主动安全系统。说白了,就是在你把车开瓢之前,车自己先替你点一脚刹车,或者帮你稳住方向。

这玩意儿利润高吗?

其实不高。

技术难吗?

非常难。

那图个啥?

图的就是一个‘必须’。国家说你得上,消费者默认你得有,车企没得选,只能把这个钱花了。

你看,今年5月,国家出了个征求意见稿,要把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从推荐性国标,升级成强制性国标。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以后出厂的车,不管你是买菜代步还是秋名山送豆腐,都得带上这玩意儿,不然别想上牌。

这对瑞立科密这种公司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它的客户名单,从原来的“求着车企选配”,变成了车企排着队来“上供”。这不是市场需求,这是国家意志在帮你开拓市场,简直是把饭【喂到嘴里】。

瑞立科密牛就牛在,它早在2015年就开始布局AEBS,2018年就实现了量产。当政策的东风吹来时,它不是那个追风口的猪,而是那个造风筝的人,早就等在风口上了。

这种提前布局的战略眼光,就是它和那些只会做组装的厂子最大的区别。

车企自己搞不定吗?

搞得定。

有必要吗?

没必要。

为什么?

因为伺候好发动机和变速箱已经够他们头秃了,再养一个几百人的电子团队来搞这玩意儿,性价比太低,出了事还的自己背锅。所以,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供应商,自己做个集成商,这是汽车行业百年来的金科玉律。

瑞立科密吃的就是这碗专业饭。

它的护城河是什么?不是销售渠道,不是品牌营销,而是那一张长得看不到头的专利清单。

459项专利,其中58项是发明专利,还有93项软件著作权。

这堆数字普通人看着可能没感觉,但在业内,这就是刻在城墙上的四个大字:“莫挨老子”。

这就好比开饭馆,别人的菜单都是网上抄的,而瑞立科密的菜单,是自己关在后厨炼了二十年的独门秘方,连酱油都是自己酿的。从ECU到传感器,从设计到生产,全链路自主可控。

这种硬核的技术壁垒,让它在国内商用车主动安全领域,几乎是断层式领先。一汽解放、中国重汽、东风、福田……你能叫上名的国产卡车巨头,背后都有瑞立科密的技术在保驾护航。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它的气压ABS产量和销量,连续10年行业第一。

别再吹新势力了,读懂这家“零件厂”,才算读懂中国汽车的底牌-有驾

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在长途货运司机们最依赖的“保命系统”里,瑞立科密说了算。

别再吹新势力了,读懂这家“零件厂”,才算读懂中国汽车的底牌-有驾

这行里没有那么多弯道超车的神话,更没有所谓的【瞎积薄发】。拼的就是谁的马步扎得更稳,谁的拳头更硬。瑞立科密每年营收的5%到7%都砸在研发上,养着近400人的研发团队,这不是互联网那种【快种快收】的买卖,汽车产业链上,一个螺丝钉的验证周期都可能按年算。

慢,但是稳。稳,才能活得久。

别再吹新势力了,读懂这家“零件厂”,才算读懂中国汽车的底牌-有驾

当国内市场卷成麻花的时候,新的增长点在哪?

答案是,出海。

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出口跟开了挂一样,从300万辆干到近600万辆,顺手把日本拉下马,成了全球第一。

这波出海大潮,整车厂在前面攻城拔寨,瑞立-科密这种核心供应商就在后面跟着吃肉。你看它的境外收入,从2022年的6600万,两年时间干到了3.12亿,营收占比从5%飙到16%。

这就是产业链协同的威力。大哥在海外打下的江山,小弟自然有汤喝。奇瑞、吉利这些乘用车客户,还有比亚迪这种新能源大佬,它们的车卖到哪里,瑞立科密的生意就做到哪里。

这比自己吭哧吭哧去开拓海外市场,效率高太多了。

所以,现在这个时间点选择IPO,逻辑就很清晰了。

国内强制性国标带来了确定性增量,海外市场跟着整车厂出海打开了想象空间。两头都是滚滚而来的订单,现有的产能和研发体系,眼看就要跟不上了。

所以这次募资15个亿,核心就是干两件事:扩产能,搞研发。

在大湾区建新的研发智造总部,翻译一下就是,把现在的精装修小作坊,升级成一个能武装到牙齿的工业母舰。既要满足商用车市场的存量优势,又要大举进攻乘用车市场的增量空间。

说到底,瑞立科密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制造业升级的缩影。

它不靠讲故事,不靠炒概念,就靠着在一个极其细分、极其枯燥,但又极其重要的领域,死磕技术,建立壁垒,然后静待花开。

它的成功,不是因为站在了风口,而是因为它自己就是那堵能挡住风的墙。

这种公司的财报,可能没有互联网公司那么华丽的增长曲线,但胜在每一个钢镚都赚得踏实。毕竟,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汽车在路上跑,只要人们还怕死,那它的生意就永远有得做。

这大概就是工业和实体经济最朴素,也最坚硬的浪漫吧。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