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买车,尤其是考虑新能源车的时候,心里头总有那么几个绕不开的坎儿。
平时在城里开,用电确实省钱,可一到节假日想出个远门,服务区里充电桩排长队的景象,估计不少人都亲眼见过或者在网上刷到过,那种焦虑感是实实在在的。
所以很多人就把目光投向了混合动力汽车,觉得它既能享受用电的经济性,又有燃油发动机作为后盾,长途不愁,听起来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但现实中,很多混动车主用着用着就发现,事情好像没那么简单。
不少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比较短,实际跑起来也就几十公里,在市区里通勤,可能没两三天就得充一次电,便利性大打折扣。
而且充电速度也不尽如人意,真要把它当电车用,体验并不算好。
针对这些普通消费者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岚图汽车最近通过一场线上发布会,展示了他们的一套名为“岚海智混”的新技术,他们没有长篇大论地讲参数,而是用一系列非常直观的实验,来回应大家对混动车的种种疑虑。
首先,充电慢是新能源车主们抱怨最多的问题之一。
那种“排队两小时,充电一小时”的体验,极大地影响了出行的便利和心情。
岚图这次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直接应用了目前行业里比较前沿的全域800V高压系统。
这个技术名词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方来理解。
这就好比是把家里的自来水管换成了一根更粗的消防水管,电压升高了,电流就能更顺畅、更快速地进入电池。
官方公布的数据是,这套系统的峰值充电功率可以达到320千瓦,并且支持5C超快充。
这在实际使用中意味着,将电量从20%充到80%,只需要大约12分钟的时间。
这个时间长度,基本上就是我们在高速服务区下车休息、买杯水、上个洗手间的功夫,车辆就已经补充了大部分续航,完全不耽误行程。
即便是在赶时间的情况下,哪怕只充5分钟,也能增加123公里的续航里程,对于城市内的日常通勤来说,这个补能效率已经非常高了。
当然,很多人会担心,实验室里的数据在现实生活中会不会打折扣,尤其是在极端天气下。
夏天天气炎热,冬天异常寒冷,都会影响电池的充电效率,这是电池本身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为了打消大家的这个顾虑,岚图在发布会上展示了在两种极端环境下的充电测试。
他们将搭载这项技术的测试车,分别开到了夏季地表温度高达52摄氏度的吐鲁番,和冬季气温低至零下24摄氏度的内蒙古根河。
在这样酷热和严寒的环境中,车辆从20%充到80%的电量,时间都稳定在13分钟以内,和常温下的表现相差无几。
这背后依靠的是一套智能化的温度控制管理系统,它能主动地为电池进行加热或降温,确保电池始终工作在一个最适宜的温度区间,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外界环境对充电速度的影响。
这种敢于在极端条件下公开展示技术实力的做法,确实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强的信心。
解决了充电速度,接下来就是混动车另一个核心问题:纯电续航里程。
根据行业机构的统计报告,在2023年,市面上超过七成的混合动力车型,其官方标称的纯电续航里程都不到80公里。
这个数据在实际使用中,因为路况、驾驶习惯、气温等因素,往往还要再打些折扣,可能也就剩下六十多公里。
这意味着,如果车主想在日常通勤中完全使用纯电模式,可能需要非常频繁地充电,这无疑增加了使用成本和时间成本,让混动车的“电”属性显得有些鸡肋。
岚图的做法非常直接,他们为这套混动系统配备了一块容量高达63度电的电池包。
这个电池容量,已经达到了许多入门级纯电动汽车的水平。
大容量电池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纯电续航的大幅提升,根据官方信息,搭载这套技术的车型,其CLTC工况下的纯电续航里程可以达到360至410公里。
以即将上市的岚图追光L为例,其410公里的纯电续航,如果按照每天通勤50公里计算,完全可以支撑一个多星期的纯电使用,真正做到了“一周一充”甚至“半月一充”,让车主在日常使用中可以放心地把它当作一台纯电车来开。
再加上燃油发动机的辅助,其综合续航里程超过了1400公里,这对于长途驾驶来说,意味着彻底告别了里程焦虑。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电池的安全性。
对于新能源汽车,无论性能多么强大,安全始终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传统的电池安全测试,通常是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针刺、挤压、火烧等单一项目的测试。
但岚图认为,真实的交通事故往往是多种复杂情况叠加发生的。
因此,他们进行了一项号称全球首次的“电池包组合串行极限实验”。
实验人员将同一个电池包,先放置在高温环境中,然后用钢针进行穿刺,模拟电池内部发生短路的情况。
紧接着,这个刚刚经受了高温和针刺考验的电池包,又被从5米的高度自由落体摔下,模拟车辆在事故中可能遇到的剧烈撞击。
这是一套远比国标要求更为严苛的连续性破坏测试,更贴近真实事故中的极端状况。
实验结果显示,整个过程中,电池包除了在针刺时有两次短暂的冒烟现象,全程没有发生起火或爆炸。
能达到这样的安全水平,得益于其多重防护设计。
在电池内部,有智能管理系统实时监控每一颗电芯的状态,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卫士;在外部,则构建了包括“三维隔热墙”技术、16层物理防护结构以及强度高达1500兆帕的超高强度钢底护板在内的坚固堡垒,为电池提供了远超行业标准的安全保障。
总的来看,岚图这套“岚海智混”技术,从充电、续航、安全这几个消费者最关心的核心痛点出发,给出了相当有诚意的技术解决方案。
它不仅仅是参数上的提升,更是通过一系列公开的、严苛的实证,展示了技术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今年下半年,这项技术将陆续应用在岚图品牌下的轿车、MPV和全新SUV车型上,实现对主流家用车型的全覆盖。
这种不回避用户痛点,用扎实的技术和透明的沟通方式来解决问题的做法,或许正是当前汽车市场竞争中,一个中国品牌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关键所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