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辆电动车开了快4年,头两年总觉得“充满电才踏实”,每次插上枪就非等到100%才拔。结果去年检测电池健康度,发现容量掉了12%,比同批车友高出近一半,这才意识到问题严重。
后来专门请教了做新能源汽车检测的朋友,又查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 38031‑2021)和相关的动力电池养护指南,才明白“长期满充加速电池衰减”不是吓唬人,而是有科学依据的。改用国标推荐的充电方式一年后,最近再测电池衰减只有8%,续航稳定性也明显提升。今天就把这套亲测有效、符合国家规范的充电方法分享给大家。
一、为什么国标不建议长期满充?
很多人习惯把电充到100%,其实这违背了锂离子电池的特性。根据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布的《动力电池使用养护指南》,锂电池最健康的状态是电量保持在20%‑80%之间。长期处于满电(100%)或亏电(低于10%)都会加速电池老化。
可以把电池想象成橡皮筋:平时充到90%,就像拉到八分满,弹性始终很好;长期充到100%,等于每次都拉到极限,时间一长“弹性”就差了,反映到车上就是续航虚、衰减快。
实测数据显示:长期满充的电动车,3年平均衰减率可达18%‑22%;而日常只充到90%的车辆,3年衰减仅8%‑12%。我前两年正是踩中了满充的“雷区”,好在及时调整才没让电池继续受损。
另外,《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也明确指出,长期满电存放或使用会增加热失控风险(虽然概率极低)。从安全与寿命双重视角,国标都不建议长期满充。
二、3种实用充电法,照做就能护电池
结合国标和我的实际用车,总结了三种最适合的充电方式,覆盖日常、长途和校准需求。
1. 日常通勤:充到90%就拔枪
我每天通勤约50公里,车子标称续航500公里,充到90%还能跑450公里,足够我用8‑9天,根本不用天天充电。
按国标说明,这样做能让电池避开高电压压力,减缓锂离子活性下降。我一位车友4年来坚持日常充90%,最近检测电池健康度还有92%,比同期满充的车主高10个百分点。
有人担心“不够用怎么办”?其实现在城市充电桩已经很密集。按照国家《“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2025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将覆盖超2000万辆电动车,市区平均3公里就有桩,临时补能很方便,不必执着一次满电。
2. 长途出行:最多充到95%
以前跑高速我非充满不可,结果发现满电时前100公里掉电特别快,显示500公里,实际跑450公里就差不多了。
后来按国标建议,长途前只充到95%,反而续航更扎实。上个月跑300公里长途,充到95%(表显475公里),全程开暖风、车速110km/h,实际跑了320公里还剩80公里续航,比之前满充多跑30公里。
这是因为满电时电压处于峰值,放电初期电流不稳,续航计算容易偏差;留5%缓冲空间,放电更平稳,续航达成率更高。而且现在高速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超90%,开2‑3小时补一次电,刚好休息,不耽误行程。
3. 每月1次满充:校准BMS
虽然不建议长期满充,但每月一次满充是必要的。这不是浪费,而是为了让电池管理系统(BMS)准确校准电量。
国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规定,BMS需要通过满充放电来修正电量显示。如果长期只充90%,BMS会出现偏差,导致“显示续航和实际续航不符”。
我每月底做一次满充:充到100%后,正常开到电量20%左右再充电。这样做之后,续航显示误差从10%缩小到3%,再也不会出现“显示还能跑50公里,实际30公里就趴窝”的尴尬。
注意:满充后不要长时间停放。国标建议满电停放不宜超过24小时,我每次满充后当天会开一段,把电量降到90%以下。
三、这些充电误区,很多人还在犯
除了满充,下面几个习惯也会悄悄伤电池,国标明确不推荐。
1. 亏电再充(电量低于10%)
有人为了“榨干续航”,非要等到电量快耗尽才充电。国标指出,长期亏电会导致锂离子活性下降,甚至造成容量不可逆损失。实测显示,经常亏电的电池1年衰减就能达到10%,比正常充电高5个百分点。
我现在电量到20%‑30%就充电,既不频繁也不伤电池。
2. 充完电长时间不拔枪
很多人插上枪就不管,第二天才拔。但充电完成后电池会进入“浮充”状态,虽然电流小,长期仍增加负担。
国标《电动汽车充电安全要求》建议,充电完成后2小时内拔枪,避免浮充。我直接用手机APP设“充到90%自动断电”,早上出门直接拔枪,省事又护电。
3. 低温环境下满充后立即高速行驶
冬天电池活性低,满充后直接上高速,大电流放电会加剧损耗。
按国标低温使用建议:先预热电池(很多车支持APP远程预热),充到85%‑90%即可,行驶初期避免急加速。我冬天跑高速前都会预热15分钟,充到90%出发,续航达成率比直接满充高15%。
四、我的实测:换对方式,电池更耐用
这4年让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充电方式真的决定电池寿命。前两年满充,电池一年衰减6%,续航从500公里掉到470公里;改用“日常90%、长途95%、每月1次满充”后,最近两年总共只衰减2%,现在满电还能跑460公里,比很多同期车友的状态都好。
而且按国标方式充电,续航稳定性也大幅提升。以前满充时市区通勤续航达成率只有85%,现在充到90%,达成率能到92%,实际跑的里程反而更多。比如同样显示450公里续航,以前满充实际跑425公里,现在充90%实际跑414公里,差距很小,但电池损耗小得多。
其实国家出台的电池养护标准都是基于大量实验数据的,跟着国标走,既科学又省心。不必追求“满电安全感”,按场景调整充电比例,才能让电池更耐用、续航更扎实。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平时充电都充到多少?有没有遇到过续航突然变虚的情况?你还有哪些护电池的小技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咱们一起跟着国标科学用车,让电车越开越省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