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消息挺让人意外的,就是那个一向以豪华和科技感著称的奥迪,准备在美国市场推出一款全新的硬派越野车,而且直接把目标瞄准了路虎卫士。
这事儿听起来就有点意思,奥迪在大家心目中,开的都是些西装革履的成功人士,车子也都是在城市里跑的,什么A6、Q7,讲究的是一个稳重和舒适。
你现在让它去跟路虎卫士那种能在泥地里打滚、能爬山过河的硬汉去竞争,总感觉画风有点不太对。
更让人好奇的是,奥迪这次造新车,还不是自己亲自动手,而是找了个“帮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咱们今天就来把这个事儿掰开了、揉碎了,用大白话聊个明白。
首先,咱们得明白奥迪为什么要这么干。
说白了,就是为了赚钱,看到了一个新的市场机会。
这些年,高端硬派越野车在全球市场上实在是太火了。
你看路虎卫士,自从新款上市以后,卖得那叫一个好,全世界的有钱人都抢着买,2023年一年就卖了超过十一万辆,这对于一款价格不菲的车来说,是个相当惊人的成绩。
在美国市场更是如此,除了路虎卫士,还有福特的Bronco、Jeep的牧马人,这些车不仅卖得好,而且利润非常高。
奥迪作为一家老牌豪华车企,看着这块大蛋糕,心里肯定也痒痒。
它现在的产品线里,虽然SUV不少,但都是城市SUV,在真正的越野性能上,跟卫士这种专业选手比不了。
与其在已经挤得头破血流的城市SUV市场里继续内卷,不如开辟一条新路,去抢占这个利润丰厚的新领域。
所以,奥迪把目标定为路虎卫士,从商业角度来看,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接下来的问题是,奥迪打算怎么造这台车?
这才是整个事情里最关键、也最有趣的地方。
造一台硬派越野车,技术上和造城市SUV完全是两回事。
硬派越野车的核心,是一个叫做“非承载式车身”的结构,咱们老百姓俗称“带大梁”。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非常结实的梯子形状的钢架子,车的外壳、发动机这些东西都是装在这个“梯子”上的。
好处就是车身刚性极强,特别能抗造,不管路多烂,车身都不容易变形。
而奥迪现在所有的SUV,用的都是“承载式车身”,就是车壳和底盘是一体的,这种结构更轻、更省油,在公路上开起来也更舒服,但真要拿去豁沙子、爬石头,那可就差点意思了。
让奥迪从零开始去研发一套全新的大梁结构,那得花多少钱、多少时间啊?
这成本太高了,而且还不一定能做好。
就在这个时候,奥迪背后的“大家长”——大众集团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大众集团在2022年做了一件很有远见的事,就是把一个叫Scout的美国老品牌给复活了。
这个Scout品牌来头不小,它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诞生,是美国一个叫万国收割机公司生产的,可以说是越野车的鼻祖之一,在美国有很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情怀。
后来这个品牌沉寂了几十年,现在被大众集团重新启用,目的就是为了打造纯正的美式硬派越野车和皮卡,直接跟福特和Jeep竞争。
大众集团给Scout投了不少钱,正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一个全新的工厂,而且研发的就是一套全新的、带大梁的硬派越野平台。
这一下,奥迪的机会就来了。
自己从头研发太费劲,但集团内部不就有现成的吗?
所以奥迪就走了条捷径,决定不自己建厂、不自己研发平台,直接把自己的设计和技术,嫁接到Scout的生产线和平台上。
说白了,就是奥迪出“脑子”和“心脏”,Scout出“骨架”和“身体”,在美国的工厂里组装出一台挂着奥迪四个圈标志的硬派越野车。
这招“借鸡生蛋”玩得实在是高,既省下了巨额的研发费用,又缩短了上市时间,还能利用Scout的美国本土身份,简直是一举多得。
最后,咱们再聊聊这台新车最核心的技术——增程动力系统。
这个技术咱们中国人可太熟悉了,国内的理想汽车就是靠着这个技术一炮而红的。
简单解释一下,增程车其实就是一辆“自带发电机的电动车”。
它的轮子是由电动机驱动的,所以开起来有电动车那种安静、提速快的优点。
但它又没有纯电动车的里程焦虑,因为它车上还装了一台发动机,但这台发动机不负责开车,它的唯一工作就是烧油发电,然后把电存到电池里,再由电池给电动机供电。
把这套系统用到硬派越野车上,可以说是绝配。
你想想,越野最需要的是什么?
是在低速爬坡的时候有强大的力量,也就是扭矩。
电动机的特点就是一通电就能爆发出最大的扭矩,这比传统燃油车需要把油门踩得很深、等发动机转速上来了才有劲要好用得多。
另外一个巨大的好处是,真正玩越野的人,都喜欢去那些人烟稀少的地方,那里哪有充电桩?
开个纯电越野车,跑一半没电了,那可就叫天天不应了。
但增程车就没这个问题,只要能找到加油站,加了油就能继续发电继续跑,续航能力得到了根本的保障。
以前,很多国外的老牌车企对增程技术是不太感冒的,觉得这是个过渡方案。
但现在,眼看着这项技术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们也开始转变观念了。
奥迪这次在美国市场专门为这款硬派越野车选择增程动力,恰恰说明了它们看到了这项技术在解决越野场景痛点上的巨大优势。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些创新和成功实践,已经开始对全球汽车巨头们的产品规划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