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裂,小米、小鹏、蔚来9月交付量创新高,新能源车企竞争白热化,行业格局正悄然变化

9月的交付数据像是狠狠甩给行业的一记耳光。小鹏交付了41581辆,同比增长95%,这增速不是开玩笑,差点把我吓得想问一句:你们是不是瞄上了火箭技术?不光是小鹏,蔚来、新入局的小米,还有老牌零跑,都创了历史新高。哪怕是零跑66657辆,这数字也让不少人挠头,这么多车从设计图到装配线,背后供应链得有多紧密才能撑起来?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蔚来的这三条品牌分流让我印象深刻。13728辆是蔚来主品牌,15246辆是乐道,5745辆是firefly萤火虫。说真的,我刚开始还以为乐道和萤火虫只是内部代号,后来销售人员笑着跟我说:你别看我们小品牌,交付量比不少独立品牌大。还真是高手在民间,供应链协调得像打麻将一样讲究听牌,几个环节卡住,整体就掉链子。

炸裂,小米、小鹏、蔚来9月交付量创新高,新能源车企竞争白热化,行业格局正悄然变化-有驾

供应链这一块,老实说,我一开始以为中国新能源车企都挺轻松,毕竟有国家大力支持。但事实是,各家都像站在绳索上的杂技演员,有的厂商拿着核心电芯技术,另一边供应工厂又因全球晶圆短缺被迫增加等待时间。简单点说,就是研发做饺子,供应链就是馅料,馅料不新鲜或不够,饺子皮再好也是空头货。这段先按下不表,我接着说销量里的那些活生生数字。

比亚迪虽然9月没创新高,但39.63万辆新能源车销量依旧擎天柱般稳健。它去年同期41.94万,确实滑落点儿,但全年累计326万辆,同比增长超18%,这没得挑。对比而言,像小鹏、零跑这种增长率接近100%的,或者更夸张的218%,在哪个阶段也难以持续,但这种势头太吸睛了。

我上次跟朋友打趣说:雷老板是不是背后藏了个小核反应堆?理想9月交付33951辆,第三季度竟交了93211辆,数字摆这儿,信心满满。更令人费解的是,理想的充电桩覆盖3420座站,18897个枪口已经排成长龙似的。经销商那边吐槽:有些城市排队比上车还费劲,充电站数量成了影响交付体验的瓶颈。这话说得没毛病,交付多了,使用体验承载得起吗?

炸裂,小米、小鹏、蔚来9月交付量创新高,新能源车企竞争白热化,行业格局正悄然变化-有驾

销售渠道话题聊几句。理想全国542家零售中心覆盖157个城市,拿这个数据对比某些传统品牌真有点后发先至的感觉。供应链紧张,产能瓶颈,有了销售和服务体系的支撑,至少能把车送到手上,甚至卖后服务做得动作快点儿,用户心里踏实。

说到服务,刚才某4S店修理工跟我抱怨:我们这修理口人手紧,零件库存跟不上,交付高峰期维修也跟不上节奏,顾客一看排队又闹情绪。供应链这东西,交付量上去了是喜事,可日常维护必然更难,供应链环节稍敲山车,服务体验立刻被放大成千真万确的痛点。

再来个临场计算,听起来傻,但我心算了一下:如果一辆新能源车的纯制造成本(电池、芯片、组装线人工等)大约在12万上下,蔚来9月交付34749辆,产值大致超400亿,哪怕扣掉品牌溢价和上下游利润,供应链环节现金流是个庞然大物。可供应链稳定也就意味着更大的资金压力,尤其当市场还处于高速扩张期时,谁忍得住焦虑?

炸裂,小米、小鹏、蔚来9月交付量创新高,新能源车企竞争白热化,行业格局正悄然变化-有驾

我得承认,前面说涨速,差点以为所有新势力都能一飞冲天,有点大意了。毕竟长城、北汽这样老牌车企9月的表现也很坚实,尤其长城新能源汽车销售45961辆,同比增长52.55%,海外销量也创新高,说明传统厂商不服老,实打实在抢份额。

这让我想起来前两天和朋友闲聊,他突然杠了句:你说这些数字能有什么用?谁能让用户真心买单才是王道。我当时没反驳,但心里其实思考了许久。毕竟,研发部门推新技术,销售喊订单,供应链拼货源,最终还得靠用户掏钱包。

炸裂,小米、小鹏、蔚来9月交付量创新高,新能源车企竞争白热化,行业格局正悄然变化-有驾

或许下次我得好奇问你们,哪个品牌的交付背后,供应链最稳?抑或是哪个车型交付数量一高,用户体验就成了隐患?这可能才是新能源车竞赛最关键的角力点。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小米汽车首次突破4万辆交付,其实内部刚开始挺紧张的,有销售人员对我说:有人半开玩笑地说,咱们供应链跟手机这边比,还差点火候。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自嘲,也让我意识到,这条从手机跨界到车的路,供应链节奏完全不同,不能简单对比。

好奇你们怎么看,现在新能源补贴逐渐减少,这会不会成为接下来各品牌交付的隐形门槛?毕竟9月的大数据看得爽,但谁能保证10月、11月不出点小插曲?交付量之外的变量背后,更多的是供应链调配与渠道适应的博弈。

炸裂,小米、小鹏、蔚来9月交付量创新高,新能源车企竞争白热化,行业格局正悄然变化-有驾

所以,放个小尾巴:在各种数据背后,你觉得现在用户关心的,是新能车的交付数字,还是充电体验、售后服务,或者更细节的一点——例如,说说你周围朋友买新能源时,对品牌供应链靠谱还是不靠谱的真实评价吧?我倒想听听。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