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款车公认纸糊车,懂车的人从不买,却被很多车主当宝

在咱们老百姓的生活里,买车绝对算得上是一件大事。

它不像买件衣服,不喜欢了可以随便放进衣柜,这可是个关乎全家出行安全的大件,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花销,谁都想把钱花在刀刃上。

可是,汽车市场里的门道实在是太多了,各种品牌、各种车型看得人眼花缭乱。

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出现了:有些车,在懂行的人嘴里,安全性备受质疑,甚至被贴上了“纸糊车”的标签,可回头一看销量榜,它们却稳稳地排在前头,被成千上万的车主买回家,甚至还赞不绝口。

这5款车公认纸糊车,懂车的人从不买,却被很多车主当宝-有驾

这到底是为什么?

难道是咱们大多数人真的不懂车,被厂家的广告和漂亮的外观给蒙蔽了吗?

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里面的事儿。

这股对汽车安全的大讨论,真正被推向高潮,还得从那次著名的碰撞测试说起。

主角,就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大众帕萨特。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帕萨特在国内消费者心中几乎就是“德系品质”的化身,是商务和家用的可靠选择。

然而,2019年,国内一家叫做“中保研”的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机构,对它进行了一次公开的“考试”。

其中有一项叫“正面25%偏置碰撞”,这个测试非常贴近现实,模拟的就是车辆以64公里的时速,用车头左前方四分之一的面积去撞击一个固定障碍物,就像我们开车时不小心撞上电线杆或者对向来车的边角一样。

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帕萨特在碰撞中,那根连接车顶和车身、保护驾驶员生存空间的A柱,竟然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弯折,几乎断裂,导致驾驶舱严重变形。

最终,它的车内乘员安全指数得到了一个“P”,也就是“差”的评级,创下了当时中保研测试车型里的最差纪录。

这个结果一公布,舆论一片哗然。

人们想不通,自己如此信赖的“神车”,怎么会连最基本的安全底线都守不住?

更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是,同一时期在美国进行同样测试的帕萨特,却拿到了优秀的成绩。

这种“区别对待”无疑深深刺痛了国内消费者的心。

这5款车公认纸糊车,懂车的人从不买,却被很多车主当宝-有驾

虽然厂家后来紧急推出了改款车型,针对性地加强了车身结构,并在后续测试中挽回了颜面,但那次“弯折的A柱”就像一道抹不去的伤疤,让人们开始深刻反思:销量高,真的就代表一切都好吗?

如果说帕萨特事件是给了大家一个沉重的警醒,那么日系车里的一些常年热销的车型,则是在用另一种方式考验着消费者的安全观念。

以日产轩逸为例,它能常年占据轿车销量榜的头把交椅,最大的法宝就是“省油”和“舒适”。

但为了做到极致的省油和成本控制,它在一些看不见的地方也做出了妥协。

很多人可能都听过或者亲身体验过,用手指去按压轩逸的车门或者引擎盖,能明显感觉到钢板很薄,会凹进去一个坑,松手后才慢慢弹回来。

虽然我们得承认,车身覆盖件的薄厚并不直接决定碰撞安全(那主要看内部的骨架结构),但这至少反映出一种造车理念,那就是在不影响基本功能的地方能省则省。

更关键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轩逸的很多配置版本,竟然连ESP车身稳定系统这个在关键时刻能救命的配置都省略了。

ESP是什么?

打个比方,当你的车在雨雪湿滑路面或者紧急转弯时快要打滑失控了,ESP系统会立刻介入,自动对某个车轮进行刹车,帮你把车身姿态纠正过来,避免车辆甩尾或者侧翻。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这早就是法律强制标配的东西,但在我们这里,却成了一些合资车厂用来区分高低配、控制成本的手段。

为了省下那几千块钱的成本,却拿走了消费者一份重要的安全保障,这笔账怎么算都觉得不划算。

和轩逸同属一个阵营的日产阳光、起亚K2、现代瑞纳等车型,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它们凭借着极低的价格和不错的燃油经济性,吸引了大量预算有限的首次购车家庭。

但低价的背后,往往是安全配置的极度简化。

这5款车公认纸糊车,懂车的人从不买,却被很多车主当宝-有驾

比如日产阳光,车身钢板之薄,用手敲上去的声音清脆而空洞,被很多人戏称为“移动的易拉罐”。

侧气囊的缺失,让它在面对侧面撞击时对车内人员的保护能力大打折扣。

再比如现代瑞纳,很多车主都反映,这车在市区里开着轻便灵活,可一旦上了高速,速度超过100公里每小时,就会感觉车身发飘,稳定性很差,遇到一点横风车身就晃晃悠悠,让人心里没底。

这背后的原因就是车身轻、底盘调校偏软,牺牲了高速行驶的稳定性。

而安全气囊仅仅标配主副驾驶两个,对于后排乘客的安全几乎是零考虑。

在汽车安全标准日益提高的今天,这样的配置水平显然是严重滞后的。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既然这些车的短板如此明显,为什么还能持续热销呢?

这其实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和市场问题。

首先,是价格因素。

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买车的预算是刚性的,便宜几千甚至一万块钱,就足以改变他们的最终选择。

其次,是长久以来形成的品牌惯性。

很多人还停留在“合资品牌就是比国产好”的陈旧观念里,认为合资车技术成熟、质量可靠、更保值。

再加上销售人员的话术引导,他们往往会把注意力集中在省油、空间、外观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方面,而对于车身结构、钢材用料、安全气囊数量这些“隐性”的安全配置,缺乏足够的了解和重视。

说白了,就是利用了信息不对等,抓住了消费者“图便宜、信品牌”的心理。

这5款车公认纸糊车,懂车的人从不买,却被很多车主当宝-有驾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时代已经变了。

当我们还在讨论这些合资“脆皮车”的时候,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已经悄然完成了惊人的蜕变。

同样是十万左右的预算,你现在去看看国产车,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

像吉利、长安、比亚迪、奇瑞等主流国产品牌,早已把消费者的安全放在了首位。

六个安全气囊、ESP车身稳定系统、胎压监测这些在过去合资低配车上想都不敢想的配置,如今在国产车上几乎都成了全系标配。

更重要的是在车身“骨架”这些看不见的地方,国产车也下足了功夫。

大量使用屈服强度超过1500兆帕的热成型钢(这是一种强度极高的钢材,通常用在潜水艇和航天器上),来打造坚固的笼式车身。

所以在中保研的碰撞测试中,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国产车拿到全优的成绩,其安全性甚至超过了不少价格更贵的合资品牌。

所以,现在的选择题已经不是“便宜”和“安全”的二选一了,而是同样的价格,你可以选择一辆安全配置齐全、用料扎实的国产车,或者一辆在安全上有所妥协的合资车。

答案,其实已经不言而喻。

因此,对于我们每一个准备买车的普通人来说,是时候更新一下自己的购车观念了。

不要再被过时的品牌光环和所谓的“销量神话”所迷惑。

在做决定之前,多花点时间做做功课,去网上查一查意向车型的中保研碰撞测试成绩,那是真金白银撞出来的,比任何广告都真实。

去实体店看车的时候,除了看外观内饰,也可以用手敲一敲车门,听听声音,感受一下钢板的厚实程度,这虽然不能完全代表安全,但至少能反映出厂家的用料和诚意。

尤其是在二手车市场,那些价格诱人的老款日韩系小车,如果连最基本的车身稳定系统都没有,那再便宜也别碰,因为你省下的钱,可能远远无法弥补一次事故带来的损失。

归根结底,汽车是用来服务于我们美好生活的工具,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

销量榜只能代表过去和现在有多少人买了它,但它不能保证你的未来。

真正重要的,是车轮上的每一份安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