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一辆曾经满大街跑的小车,有一天会安静到几乎被人遗忘?
不是它不够好,而是世界变得太快。曾经,本田飞度(Fit)是年轻人的第一台车,是网约车司机的黄金搭档,是二手车市场的保值神话。它皮实、省油、空间灵活,像一块万能积木,塞进城市生活的每一个缝隙。2014年,它在中国月销轻松破万;2018年,哪怕面对众多SUV冲击,还能月均六七千台。可就在2025年6月,乘联会数据显示:飞度的月销量,只剩75台。
这数字像一记耳光,打醒了谁?
我们当然可以归咎于市场环境:新能源车狂飙突进,比亚迪海豚、五菱缤果、吉利星愿这些“电小妞”们,用更低的使用成本、更智能的体验、更时髦的设计,把飞度赖以生存的“经济实用”优势,一点点蚕食殆尽。你看,海豚月销轻松过万,续航三四百公里,支持快充,车机还能联网刷视频——而飞度呢?还在用那台可靠的1.5L自吸发动机,加92号汽油,仪表盘连个大屏都没有。
但问题来了:如果一辆车足够“工具化”,它是否注定会被更高效的工具取代?
飞度的悲剧,不在于它做错了什么,而在于它太坚持“对的事”了。它始终相信:省油、耐用、好开,就是王道。可今天的消费者,尤其是它曾经最核心的年轻群体,已经不只想要“代步”——他们要的是“体验”。哪怕只是十几万的预算,也想拥有“智能座舱”的仪式感,想在等红灯时刷个短视频,想用语音控制空调温度。飞度过于纯粹,反而显得“过时”。
这让我想起一个朋友。他开飞度开了八年,去年换了辆比亚迪海鸥。我问他:“你不怀念飞度的驾驶感吗?”他笑了笑:“怀念啊,但海鸥充满电只要三十块,能开一百五十公里,我每天通勤四十公里,一个月电费不到两百。飞度再省油,也省不了这么多。”你看,理性计算面前,情怀不堪一击。
甚至,飞度的“神车”光环,某种程度上成了它的枷锁。人们期待它永远年轻、永远热血、永远是“平民超跑”。可本田似乎并不想迎合这种期待。新款飞度变得更精致、更安静,却也更“佛系”了。它不再强调“运动”,而是强调“舒适”和“安全”——这本是进步,但在粉丝眼里,却像是背叛。
更深层的问题是:当整个出行生态在重构,我们还需要“代步神车”这种概念吗?
十年前,拥有一辆车是身份象征;今天,车更像是一种按需调用的服务。年轻人宁愿月付几百块租车,也不愿花十几万买车养着。共享出行、自动驾驶、城市公交一体化……车的“所有权”正在淡化。飞度赖以生存的“私人代步工具”定位,正被时代悄悄瓦解。
所以,飞度的75台,不是一个车型的失败,而是一个时代的回响。
我们该为它哀悼吗?或许不必。它完成了它的使命——让普通人轻松拥有驾驶自由。但下一个问题来了:在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洪流中,“好车”的定义,究竟由谁来书写?是技术公司?是用户?还是像飞度这样,曾经定义过时代,却最终被时代定义的老将?
当一辆车安静到听不见引擎声,我们听见的,或许是整个汽车文明的转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