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在德国销量暴涨2225%这事儿,讲真,数字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姿态。
这个姿态不是给德国人看的,是给咱们自己人看的。
什么叫暴涨2225%?就是去年这个时候,德国人可能一个月就买了百来辆比亚迪,图个新鲜,跟去动物园看新来的压缩毛巾一样。今年一个月卖了三千多辆,说明这压缩毛巾泡开了,还挺好用。但这不关键,关键是,在国内市场大家卷生卷死,销量同比下滑的时候,比亚迪突然在海外整了这么一出“行为艺术”。
这叫什么?这叫不装了,摊牌了。
国内的牌桌太挤了,一桌麻将恨不得围上来八个人,还有几个站着看的。大家都在拼命胡小牌,搞点什么“遥遥领先”,弄点“冰箱彩电大沙发”,本质上还是在桌子规则内玩。但比亚迪突然就悟了,或者说是被逼得悟了。它发现最好的竞争手段,不是把对手的蛋糕抢过来,而是直接把整个餐厅给爆了。
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修仙小说里的“斗法”了,你出一招我挡一招,大家点到为止,讲究个仙风道骨。现在是道诡异仙,是黑暗森林。我活不好,你们也别想活。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过。要么一起成仙,要么集体成盒。
所以比亚迪去德国搞事情,本质上是一种发疯。它在国内市场被一帮新势力用各种花里胡哨的打法搞得心态有点爆,回手就跑到欧洲去搞“闪电战”。你不是跟我卷价格吗?行,我直接去你欧洲老家,用你一半的价格,卖一个配置比你高一倍的车。就问你怕不怕?大众宝马看了也得傻,自家后院怎么来了个雷电法王杨永信,上来就开电。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卖车比喻成修仙,可能多少沾点离谱,但你仔细想想,又好像没那么离谱。
你看,比亚迪这个操作,就非常符合“渡劫”的逻辑。国内市场是内卷的心魔劫,欧洲市场是开拓的飞升雷劫。渡过去了,就是海阔天空;渡不过去,就是身死道消。你看它搞本地化生产,在匈牙利建厂,这不是单纯的商业布局,这是在欧洲大陆建“传送阵”,准备源源不断地把自己的“道兵”传送过去。你看它自己搞了8艘运输船,这不是船,这是“星际战舰”,是移动的“任意门”,直接把供应链的金钟罩铁布衫练到了极致。
我作为一个开了几年电车的中年人,我跟你讲,欧洲人对汽车的理解,有时候特别玄学。他们不是在买一个交通工具,尤其德国人,他们是在维护一种信仰。奔驰最值钱的是那个三叉星,大众最值钱的是“Das Auto”那句广告词。这是一种身份认同,跟性价比没什么关系。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所以比亚迪这种闯入者,想靠技术参数说服他们,很难。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这些东西的关键不在实验室,在现实。现实是什么?是欧洲那稀稀拉拉的充电桩和贵到太阳都要一个趔趄的电费。
这时候,比亚迪最骚的操作就来了,它主推宋PLUS DM-i这种混动。这简直是降维打击。你德国本土的地头蛇们还在为“电动爹”的续航焦虑布道,我直接釜底抽薪,告诉你我的车能加油。坏了菜了,这直接掀了纯电的桌子。你信仰是很牢固,但信仰在没电的时候,也是真的虚。在零下十几度的冬天,看着别人的混动车从趴窝的纯电车旁边悠然开过,什么信仰都得崩。
说实话,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玩红警,造一堆矿车直接堵别人家门口,不为打赢,就为恶心人。
当然,挑战巨大。比亚迪现在在德国市占率才1%,跟那些本土的“用户信仰”比起来,还是个弟弟。但这个口子一旦撕开,就停不下来了。因为它用了一种最不讲理,但最有效的方式在打:实用主义。
别跟我扯什么品牌文化、驾驶乐趣,我就问你,我这个车,又大又便宜,配置又高,还不用担心充电,你买不买?一开始可能没人理,但只要有一个邻居买了,第二个、第三个就会出现。这玩意儿传染。加大加大加大。
所以,比亚迪在欧洲的未来,根本不取决于它的技术有多牛,或者它的工厂能建多快。而是取决于欧洲本土巨头们的傲慢还能维持多久。当他们还在纠结要不要给车里多加一个屏幕的时候,比亚迪已经把价格打到了让你怀疑人生的地步。
都杀疯了,还谈什么体面!
最终的结局可能不是比亚迪在欧洲大杀四方,成为第一。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用一种近乎自爆的方式,把欧洲新能源车虚高的价格和挤牙膏式的配置,彻底打回了原形。它不是为了赢,它就是为了告诉所有人,这个桌子,我想掀就掀。
这个姿态,才是最骚的。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