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场冷落的通用汽车,去年竟登全球销量前三!

在汽车圈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老大和老二打架,受伤的总是老三。”然而当全球车企的“销量争霸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时,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剧情上演了——被中国消费者冷落的通用汽车,2022年竟然悄悄爬到了全球销量前三的位置。这个曾经被贴上“保守”“反应慢”标签的百年车企,究竟靠什么上演了这场“逆风翻盘”?

中国市场的“滑铁卢”:从神坛跌落只用了五年

时间倒回2018年,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还能卖出超过400万辆新车。那时的别克英朗、雪佛兰科鲁兹还是街头巷尾的热门车型,五菱宏光更被称为“国民神车”。但接下来的五年里,通用在中国遭遇了断崖式下跌,2022年销量只剩230万辆,创下五年新低。

国内市场冷落的通用汽车,去年竟登全球销量前三!-有驾

最直接的导火索是通用激进的“三缸发动机战略”。当中国消费者抱怨三缸机抖动、动力弱时,通用却坚持在别克、雪佛兰等主力车型上全系推广。结果显而易见:2018年别克英朗销量暴跌37%,原本月销3万辆的“爆款”直接腰斩。即便后来部分车型恢复四缸发动机,消费者的信任早已被透支。

更尴尬的是,通用在中国市场一半的销量竟然来自均价不足10万元的五菱品牌。这个被称为“秋名山神车”的品牌虽然能走量,但利润率极低。反观大众、丰田等竞争对手,早已在中高端市场站稳脚跟。用业内人士的话说:“通用在中国像是拄着拐杖走路,五菱是唯一的支撑。”

国内市场冷落的通用汽车,去年竟登全球销量前三!-有驾

北美市场的“钞能力”:皮卡和SUV的印钞机

就在中国团队焦头烂额时,通用在北美市场悄然发动了一场“钞能力”反击战。2022年,通用在美国卖出227万辆车,逆势增长2.5%,硬生生从丰田手里夺回丢失一年的销冠宝座。

国内市场冷落的通用汽车,去年竟登全球销量前三!-有驾

秘密武器是高利润的“油老虎”——全尺寸皮卡和SUV。一辆雪佛兰索罗德的平均成交价超过5.2万美元(约合36万元人民币),凯迪拉克凯雷德更是直逼7万美元(约合48万元人民币)。这些“钢铁巨兽”的利润率是普通轿车的两倍以上,堪称行走的印钞机。

更绝的是,通用精准抓住了疫情后的消费心理。当芯片短缺导致日系车企产能受限时,通用通过优先保障高利润车型生产,把每一块芯片都用在“刀刃”上。这种“保大放小”的策略,让其在市场寒冬中实现了营收23.4%的惊人增长,创下五年来最佳财报表现。

国内市场冷落的通用汽车,去年竟登全球销量前三!-有驾

全球布局的“乾坤大挪移”

通用的全球战略像极了围棋高手——不纠结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谋篇布局、伺机而动。当中国消费者吐槽“通用电动车跟不上节奏”时,这家车企已在北美悄悄编织起一张野心勃勃的大网:

国内市场冷落的通用汽车,去年竟登全球销量前三!-有驾

- 锂矿到电池的全产业链:投资6.5亿美元控制美国锂矿,自建三家超级电池工厂,誓要把电动车命脉攥在手里。

- 奥特能平台的“变形金刚”:一套电池系统兼容凯迪拉克豪华SUV和雪佛兰平民皮卡,开发成本直降40%。

国内市场冷落的通用汽车,去年竟登全球销量前三!-有驾

- 自动驾驶的“秘密武器”:旗下Cruise公司已在旧金山运营300辆无人驾驶出租车,这个烧掉19亿美元的黑科技,被通用视作“未来十年的现金牛”。

这些布局看似与中国市场无关,实则暗藏玄机。当中国新能源车企还在为“内卷”头疼时,通用已在美国建立起从锂矿开采到软件服务的完整生态链。用CEO玛丽·博拉的话说:“我们不想再做汽车公司,而是要成为轮子上的科技巨头。”

国内市场冷落的通用汽车,去年竟登全球销量前三!-有驾

冷思考:大象转身的启示录

通用的逆袭故事,给中国车企上了生动一课:

国内市场冷落的通用汽车,去年竟登全球销量前三!-有驾

1. 利润比销量更重要:通用宁愿丢掉中国市场销量,也要保住北美每辆车1.5万元的利润,这种“壮士断腕”的勇气值得借鉴。

2. 转型需要长期主义:从2016年就开始布局电动车平台,到如今每年豪掷70亿美元研发投入,通用的转型没有“弯道超车”,只有“十年磨一剑”。

3. 全球化不是单选题:当中国市场竞争白热化时,通用在俄罗斯、南美等新兴市场的布局,反而成了抵御风险的缓冲带。

站在2023年回望,通用的故事远未结束。那个被中国年轻人吐槽“老气”的汽车品牌,正在用北美市场的真金白银和自动驾驶的黑科技,悄悄改写全球汽车产业的游戏规则。这场“冰与火之歌”的下一章,或许就藏在玛丽·博拉办公室里那张写着“2030年收入翻倍”的战略蓝图中。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