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哥们儿,来,坐。
今晚这酒,咱得喝得慢点。为啥?因为我刚看了一份招股书,看得我脑仁疼,但又觉得特别有意思,跟看一部悬疑混搭家庭伦理剧似的。
这戏的主角,叫泓毅股份,安徽一家搞汽车配件的。现在正雄心勃勃地要敲锣上市,去北交所。乍一看,这剧本光鲜亮丽啊。你瞅瞅这业绩,噌噌往上涨,跟坐了火箭似的。22年赚七千多万,23年就一个多亿,到了24年,直接干到两亿四。这势头,放哪儿都是个优等生吧?
但你把这份漂亮的成绩单翻过来,背后的字儿就有点扎眼了。
这事儿好玩就好玩在这儿。
泓毅股份,这家公司,就像一个长得特壮实的大小伙子,看着挺独立,肌肉也挺发达。可你凑近了一瞧,嘿,发现他身上还连着根没剪断的脐带。而脐带的另一头,连着一个巨无霸——奇瑞汽车。
你猜怎么着?
泓毅超过六成的收入,都来自奇瑞。这数字还在涨,从47%一路飙到快70%。
什么概念?
打个比方,你开了家包子铺,生意火爆,街坊邻居都夸你手艺好。但实际上,你家包子十个里有七个,都是隔壁你二舅一个人买走的。你二舅今天心情好,顿顿吃你家包子;明天他要是闹肚子,或者跟你二舅妈吵架了,说不吃了,你这包子铺当天就得关门一半。
这还不是最绝的。
招股书里还藏着个词儿,叫“关联方”。这词儿在财经圈里,就跟侦探小说里那把带血的凶器一样,一亮出来,所有人的眼神都得变。泓毅和奇瑞,不光是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按咱们大白话说,他们是一个“体系”里的。再往根上刨,芜湖市国资委,既是泓毅的实际控制人,也是奇瑞背后的大老板之一。
这下明白了吧?
这哪是自由恋爱,市场竞争啊?这压根就是“内部解决”。左手是自家开的配件厂,右手是自家开的汽车厂,左手生产,右手采购,肥水不流外人田。账面上,钱从右口袋挪到左口袋,数字漂漂亮亮,皆大欢喜。
要我说,这模式其实挺聪明的,在特定阶段,简直是发展的利器。你想啊,背靠奇瑞这棵大树,泓毅压根不愁订单。奇瑞卖得越火,泓毅的流水就越好看。别人家的销售总监还在酒桌上陪着笑脸求爷爷告奶奶,泓毅的销售估计每天就在办公室里喝喝茶,等着奇瑞的采购单子传真过来就行。
这种日子,舒坦不?太舒坦了。
但问题也恰恰出在这“太舒坦”上。
人在安乐窝里待久了,会丧失野外生存的能力。企业也一样。这种高度绑定的关系,像一根金子做的锁链,看着风光,实际上把你牢牢锁死了。
首先,你没有议价权。招股书里老老实实写了,汽车行业有个“潜规则”,叫“年降”。就是说,你作为供应商,每年都得给客户降点价,这是“惯例”。你听听,多客气。说白了,就是甲方爸爸每年都要从你身上多割块肉下来。别人家供应商还能跟客户掰掰手腕,说“哥,今年原材料涨价了,实在降不动了”,或者“隔壁老王给我开了更高的价”。
泓毅能吗?
他敢跟奇瑞这么说吗?怕是刚一开口,对方就一句“都是自家人,谈什么钱,伤感情”,给怼回来了。你的命脉都攥在人家手里,人家让你降,你敢不降?这就好比你二舅天天买你包子,但条件是你每年得把肉馅换成萝卜丝,价钱还不能变。你干不干?为了保住这七成的“营业额”,你捏着鼻子也得干。
其次,风险高度集中。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谁都知道危险。现在奇瑞风头正劲,新能源车卖得飞起,所以泓毅也跟着吃香喝辣。可万一呢?我是说万一。汽车市场这玩意儿,风云变幻,比女人的脸变得还快。今天你还是销冠,明天可能就被一个突然冒出来的新势力打得找不着北。如果奇瑞哪天打了个趔趄,那泓毅可就不是摔一跤的事儿了,那是直接从悬崖上掉下去了。
所以,泓毅现在想上市,这个动作就变得特别耐人寻味。
他想干嘛?
按招股书里的漂亮话,叫“开拓市场,引入新客户,降低对单一客户的依赖”。听着是不是特有道理?特有上进心?就像那个靠二舅过活的小伙子,突然有一天跟你说:“我要独立!我要去外面闯荡!”
你会感动得热泪盈眶,然后把钱投给他吗?
等等,咱先别急着掏钱。咱再看看他拿了钱,打算怎么“闯荡”。
泓毅这次打算募资8个多亿。其中最大头的一笔,4个多亿,要去搞一个“汽车零部件智能化工厂建设项目”。听着高大上吧?说白了,就是建个更牛逼、更先进的厂房。
问题来了:这新厂房,给谁供货呢?
用脚指头想想也知道,大概率还是给奇瑞。建得越好,产能越大,就越能满足奇瑞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哪是“独立宣言”啊,这分明是“投名状”啊!
这就好比那小伙子找你借钱,说要去闯世界,结果你发现他拿着钱,是在他二舅家隔壁又盖了栋更豪华的厨房,专门用来给他二舅做包子。你啥感觉?
他不是想摆脱依赖,他是想用你的钱,去把这段依赖关系搞得更深、更牢固。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很残酷,也很真实。对于泓毅来说,走出奇瑞的“舒适区”,去外面真刀真枪地跟别的供应商抢市场,那是一条充满荆棘的、九死一生的路。外面的世界有多险恶?招股书里有个小细节,简直是神来之笔。
泓毅有个子公司,给另一家叫“合众汽车”的供货,结果对方欠了一千多万不给。官司打到一半,对方直接申请破产重整了。这一千多万,基本上就是肉包子打狗。
你看,外面的世界就是这么个德行。相比之下,还是在奇瑞这棵大树下乘凉来得安全。
所以,上市的真正目的,可能压根就不是为了“独立”。而是为了“输血”。
用资本市场广大股民的钱,来给自己这个“御用作坊”升级装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整个“奇瑞-芜湖”生态系统。这盘棋下得大着呢。泓毅上市,拿到了钱,扩大了再生产能力;奇瑞呢,有了一个更稳定、更便宜、更先进的“自家后院”;对于整个地方来说,又多了一家上市公司,面子里子都有了。
一举三得,完美闭环。
唯一需要思考的,就是我们这些在屏幕前看戏的、可能成为“新股东”的局外人。我们在这场“家族盛宴”里,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是尊贵的客人,还是……上菜的盘子?
我不是说泓毅这家公司不好,恰恰相反,能在“内卷”到极致的汽车零部件行业里做到这个规模,没有两把刷子是不可能的。它的产品、技术、管理,肯定有可取之处。
但它的商业模式,这种“寄生式”的繁荣,实在是太有中国特色了。它不是一个纯粹的市场化故事,而是一个夹杂着地方产业布局、国资战略、人情世故和商业利益的复杂综合体。你买它的股票,买的不是一家公司的未来,而是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豪赌。你赌的是奇瑞这艘大船能一直乘风破浪,而泓毅作为船上最重要的一颗螺丝钉,也能跟着水涨船高。
这事儿,你说它风险大吧,可只要奇瑞不出事,它就稳如泰山。你说它稳吧,可一旦奇瑞有个风吹草动,它连个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写到这儿,我酒醒了一半。这哪里是什么悬疑剧、伦理剧,这分明是一出现实主义的荒诞剧。每个人都在用最专业的术语,讲一个最“江湖”的故事。
所以,朋友,这杯酒敬谁?
敬泓毅的坦诚,至少它把这60%多的“脐带”写得明明白白。也敬这背后的棋手,能把一个“内部循环”的故事,讲成一个面向公众的资本故事。
至于这锣该不该敲,敲了之后是响彻云霄还是砸出个坑,咱就搬个小板凳,坐着慢慢看吧。
这事儿你怎么琢磨?来,评论区聊聊,让我看看还有没有比我更“阴谋论”的。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