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汽车宣布以45亿元出售总部大楼以改善财务状况,同时半年净亏超百亿,裁员工厂关闭等措施显示其经营困境不断加剧

我一边翻着日产最新的财报,一边琢磨这个品牌的处境。你知道的,比如近几年日系车在全球市场的表现,尤其是日产。去年到今年,这个数据就能感觉到一股咸湿的败退感。半年亏超百亿,半年单亏2219亿日元(差不多人民币103亿),这个数字摆在那里,折射出多大的压力啊。

我在和朋友聊车时,他随口说:日产是不是快撑不住了?我其实也这么觉得,特别是在美国特朗普关税、美元强势、燃油车政策变动的夹缝里,日产像是被夹在一堆沙堆里,动弹不得。

日产汽车宣布以45亿元出售总部大楼以改善财务状况,同时半年净亏超百亿,裁员工厂关闭等措施显示其经营困境不断加剧-有驾

更不要提销量,第二季度全球销量大概77万辆,同比下降4.5%。中国市场也不好差,8.1%的跌幅让人心头一紧。甚至在北美,好歹有6.7%的增幅,还是唯一增长的地区。这让我猜测,为什么北美还能稍微撑住?是不是车款更符合当地偏好?或者是渠道上的差异?我猜可能也是因为那里的进口关税没有国内那么高,或者市场接受度不同。

但整体看来,日产降得厉害。有个细节你可能没注意:它预测全年会卖出大概325万辆车,个别市场如欧洲、澳洲、甚至日本都说减就减了。这让我想,日系车拼命推新能源,自己却还得靠卖破产的总部大楼来改善财务状况。真是走投无路。

说到这里,突然想到,最近我翻了下日产的研发投入。其实你仔细对比一下,传统车和新能源车的研发差异巨大。传统车像走钢丝:成本低、技术成熟、供应链稳。新能源像刚学爬树,摇摇晃晃的。而且,新能源研发又要新版电池、智能化、自动驾驶等,还要跟得上国内政策扶持,确实不容易。我还听过修理工说:新车型经常出问题,换个电池就差不多得拆半个车。

日产汽车宣布以45亿元出售总部大楼以改善财务状况,同时半年净亏超百亿,裁员工厂关闭等措施显示其经营困境不断加剧-有驾

而且,日产的供应链就像你家厨房:零件五花八门、路线复杂。每个零部件都要找合适的供应商,不能有个差池。比方说,电池供不应求,有时候一批订单要等几个月。去年开始,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码着年产能扩充,但整体供应还是紧张。日产没有自己的电池工厂,只能依赖外供。想象一下:你要做一个新车型,电池延期到旧款,销售就得打折或者延期。有时候觉得这个行业比拼的其实是供应链的管理能力。

其实我还在想,日产一直想把中国市场作为桥头堡。这几年,中方投入大增。去年成立的日产(广州)公司,持股60%,东风持40%,像是咬紧牙关要扎根。你知道的,新能源车型都开始本土化开发,比如那个N7,售价11.99万到14.99万,看起来还挺香的。相比国内竞争对手,价格也还算有点优势。

也别以为就稳了。你看汽车行业的全局:中美贸易、政策变迁、产销节奏,都是变数。像我朋友说的:日产在美国的关税问题要真搞大事,可能就真要和本土品牌硬碰硬。这让我想:很多车企的胜负,还在于这点角力。

日产汽车宣布以45亿元出售总部大楼以改善财务状况,同时半年净亏超百亿,裁员工厂关闭等措施显示其经营困境不断加剧-有驾

说到车企管理,日产的裁员和工厂关闭,是不是让我觉得,生产布局已经走到尽头?从之前的17家工厂到未来的10家,像是在裁剪臃肿的羽翼。但这只是减法——如果不创新不断,还能坚持多久?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品牌的血液,究竟靠什么焕活?除了数字和政策,最关键还是真正让消费者买账。

日产Re:Nissan计划里提到的裁员2万人,关闭7家工厂,能省下成本,但能带来什么样的质变?今年的亏损+这个措施,是不是代表品牌在快速拔河?我觉得,是像是要背水一战了,可是重点还在——下一步的补血措施,到底是什么?新能源市场 player 越来越多,速度都快得令人头大。

日产汽车宣布以45亿元出售总部大楼以改善财务状况,同时半年净亏超百亿,裁员工厂关闭等措施显示其经营困境不断加剧-有驾

你有没有想过,这一切的根本点在哪里?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产品创新、渠道管理,甚至像我刚才说的供应链顺畅,都是关系命运的要素。我在写这个故事时,还在琢磨:越是行业越激烈的阶段,真正吃香的还是那些走在技术前沿、能打破常规的车企。

唉,说点有点跳跃的话题——你觉得未来五年,日产能否借助中国这块试验田,开发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硬核技术?还是说,像我猜测那样,它会陷入不断的救命稻草轮回?我有个不成熟的直觉:这个行业其实更像是一场智斗。技术、渠道、成本,都在比拼谁能把生死线拉得更长。

这让我想到最烦的,不是竞争,而是那些制度和资源在背后拉扯的乱象。有时候技术壁垒和供应链壁垒,甚至比销量差更看中。从这个角度看,日产的转型,像是站在十字路口,还得看手上这些牌怎么打。

日产汽车宣布以45亿元出售总部大楼以改善财务状况,同时半年净亏超百亿,裁员工厂关闭等措施显示其经营困境不断加剧-有驾

真不喜欢这种悬念——未来会走多远?看着这些数据,我心里其实挺乱的。也许,下一秒,日产还能突然爆发,变成业绩逆袭的黑马。可能性多大?你觉得呢?拆掉掉头的车,明天还能不迷路吗?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