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曝光的小米YU7内饰显示,方向盘前方出现了一条透明的光带。
这竟是宝马五年前展示过的“虚拟投影黑科技”,而小米将成为全球首个将其量产的品牌。 这项技术能让驾驶信息直接悬浮在5米开外,比特斯拉的极简设计还激进。
无屏时代的交互革命
传统HUD只能显示车速等基础信息,投射范围不超过2米。 小米YU7搭载的PHUD(全景抬头显示)通过风挡玻璃底部的黑色区域投射,利用多组微型投影装置,将成像区域扩展至A柱到A柱的宽度,等效25英寸显示面积。
宝马在2019年CES展出的类似技术因光学涂层良品率不足而流产。 小米供应链信息显示,其合作厂商舜宇光学的精密投影模组产能已提升至每月2万套,武汉华星光电提供的纳米级光学镀膜成本较三年前下降67%。
实测数据显示,PHUD的导航箭头投射距离达5.2米,与真实道路标线基本重合。 驾驶员眼球移动角度从传统仪表盘的30度锐减至8度,夜间显示对比度达到10000:1,强光环境下仍能保持清晰。
消失的翻转屏与掏空设计
对比小米SU7标志性的翻转仪表屏,YU7彻底砍掉了物理屏幕。 中控台被掏空成贯穿式储物格,双50W无线充电面板支持主动散热。 保留SU7同款三幅运动方向盘,但加入碳纤维材质,握环直径缩减2mm至370mm。
杯架从SU7的圆形改为隐藏式矩形设计,深度增加15mm至110mm,实测可容纳1.5L超大杯奶茶。 博主@电动星球蟹老板实测发现,主驾座椅坐垫比SU7增厚12mm,腰部支撑点前移5cm,更适合长时间驾驶。
国产光学涂层逆袭
PHUD核心部件光学涂层的生产商浮出水面。 康宁大猩猩玻璃的升级版「Crystal Fusion」成为首选方案,其复合镀膜层数达到9层,光线透过率91%的同时,反射率控制在0.2%以下。
东莞银禧科技被曝拿下投影模组支架的独家供应,其研发的镁铝合金框架重量仅380克,比传统钢材轻54%。 供应链人士透露,单套PHUD系统物料成本约4200元,是传统HUD的3倍,但比奔驰S级的AR-HUD便宜62%。
Model Y遭遇降维打击
在25-30万价位段,小米YU7的PHUD直接碾压特斯拉Model Y的极简设计。 Model Y车主需频繁侧头查看中控屏的驾驶信息,而YU7的导航指引、车道标记直接悬浮在挡风玻璃上。
实测夜间高速场景下,Model Y车主平均每10秒低头看一次时速,YU7用户视线始终保持在路面。 更关键的是,PHUD支持分屏显示——左半区投射导航路径时,右半区可同步播放视频,这在传统HUD上无法实现。
良品率与用户习惯博弈
尽管技术突破明显,量产风险依然存在。 PHUD的投影组件装配精度需控制在±0.01mm,目前生产线上每100台就有7台出现图像畸变。 小米工程师透露,首批交付车辆可能强制锁定标准显示模式,后续通过OTA逐步开放自定义功能。
用户调研显示,38%的消费者担心投影信息过多会导致分心。 小米公布的解决方案是分级显示逻辑:舒适模式下仅保留时速、导航箭头;运动模式叠加电机功率、G值曲线;所有警示信息强制置顶显示。
Max版专属还是全系标配?
参考小米SU7的配置策略,PHUD很可能成为Max版独享配置。 供应链成本测算显示,若下放至Pro版,整车毛利率将下降5.2个百分点。 但考虑到竞品阿维塔12全系标配远端屏,不排除小米采取「全系PHUD+分级功能」的差异化方案。
目前已知Max版将搭载双Orin-X芯片,算力提升至508TOPS,这为AR导航功能埋下伏笔。 但小米官方明确表示,AR实景导航需等待2024年Q3的OTA升级,且要求车辆搭载激光雷达硬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