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个礼拜六,小区车位边上,天天修理底盘的老余又得闲坐着,拿着一根万用钥匙转来转去,看着新来的那辆小米YU7说:“你们懂啥叫轮轴比吗?刚网上吵得热,搞得跟啥新发明似的。”旁边有个卖二手车的辽宁口音师傅插嘴:“其实吧,这说法二十年前老外就讲,劳斯莱斯那帮设计师一直拿轮直径配轴距整比例,可没人叫‘轮轴比’这么响亮。”
头些天,一汽丰田赵总倒是在朋友圈晒过一回,说小米这轮轴比算法写差了。他是看着人家小米的PPT,说那三倍轮轴比其实算出来是四倍。群里有人表示,车厂抄作业连错的也抄,听起来像初中生补考,一波人把名字盖错行了。轮轴比,本地销售以前没提过,全靠现在宣传闹得热乎,其实书上基本没专门解释,小米算是给这个老比例配了新噱头。
顺带聊几句这车配置,听说YU7电车轮子是20寸的,轴距2970mm,换算吧,也就那几倍的事。两天后修理铺里小韩边修边说:“电车都讲内部空间宽敞,不就仗着轴距拉长了,把轮子往两头一顶,比例自个儿好看点。”小米这回宣传做大了,连邻居老宋都疑惑,咋一夜之间全是“轮轴比”的海报?群里有个技术宅还翻出老杂志,说早在2000年前后,《汽车知识》上就有类似表述,轮径和轴距做参考挺常见的,只是名字好几个——侧面模数、视觉平衡啥的。
不过这事儿,车企宣传急功近利也见怪不怪。每当新名词冒出来,销售开口满嘴“创新”,买车的人听得热乎,实际开起来多一倍少一寸没啥明显区别。多少年前,我叔那辆奇瑞A15,仰仗轴距长过轮径一点,后排一如既往憋屈。有车友群自嘲:“咱们买车都变成了买参数,轮轴比要是能省气耗,早就加进环保积分咯。”但实话说,真开起来细评:“比例好看,停部队大院有人围观,内部座椅调两圈,轮轴比算个毛。”
有趣的是,这回争议搞大了,不光高管互怼,连车主群里也吵起来。有一次去修理厂换刹车片,技师老胡顺嘴说个冷门:“其实好多高端老车轮轴比不高,只是屁股造型沉稳,侧面一拉很大气。宝马E28那种,轴距不长,但轮子小点,线条顺眼,开出去没人管比例。”有人纠正,说现在电车拉长轮轴比,想学MPV空间感,结果后悬挂结构都得妥协,不然城市坑洼路上一年两次掉球头。
再补一句,冷门配置里,YU7低配居然还剩个隐秘的自修胎功能,听群里小张去年自测扎胎后跑了七八公里,没漏气,轮撑着。多数主流品牌这种配置早砍光了。维修师傅笑称:“省下修胎钱,轮轴比多一倍也白搭。”另一个消息,前阵子北方省市下大雪,YU7后悬挂抗扭比普通轿车高,人家实际测了,半夜托运过去,轮轴比真假没人问,轮胎打滑才是要紧事。老司机吐槽:参数能骗买车头一阵,后头全是修理铺见分晓。
至于这轮轴比的后续,也谁都说不准。小米官方半天没见动静,可能忙着整售后,群里有人猜测:“等明年一堆新车上市,都带个轮轴比标签,反正车圈就这风。”小区门口那辆YU7,一礼拜之后,车主整天拍照发朋友圈,一脚踩下去,轮轴比怎么算都不管用。也许半年后风头过去,这个词会像“零百提速”那样,成为车友间闲聊时的段子。
资料嘛,有师傅讲的,有群里转的几份小报,还有去年修车时听来的行业八卦。谁知道这是潮流还是一阵风,反正下回有人提参数,记得多问两句,别跟着口号买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