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震后气缸高温竟非燃烧快?专家揭秘引擎真凶!

各位车友们!

今天用车社又来给大家聊聊发动机那点事儿,尤其是那个让不少人头疼的“爆震”。

你说,好端端地,车子怎么就突然“咔啦咔啦”响个不停,像敲锣打鼓似的?

更让人纳闷的是,有些车主反应,爆震过后,发动机温度那叫一个“高歌猛进”,简直跟进了蒸笼一样!

这到底是咋回事儿?

发动机“上火”了,还是咱这油品不太行?

爆震后气缸高温竟非燃烧快?专家揭秘引擎真凶!-有驾

今天,咱们就来个深度剖析,看看这爆震和温度升高之间,到底是不是“燃烧速度快”那么简单!

首先,咱得弄明白,啥叫爆震?

这玩意儿,听名字就透着一股子“暴力”。

简单来说,就是发动机燃烧室里的混合气,本应该等火花塞老老实实地点燃,然后平稳燃烧,对吧?

结果呢,这帮“不守规矩”的混合气,在火花塞还没点火,或者刚点火的时候,就自己个儿“炸”了!

这在技术术语里,叫“提前自燃”或“爆燃”,咱俗话说,就是“提前点火”了。

那为啥会提前点火呢?这事儿,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咱得从几个方面瞅瞅:

油品“不够硬”——辛烷值偏低!

这汽油,就像咱们的“粮食”,得有好品质才行。

辛烷值,简而言之,就是汽油的“抗爆性”。

辛烷值越高,这油就越“沉得住气”,越不容易在高温高压下提前自燃。

要是你加了标号低的油,这油的“脾气”就比较火爆,稍微给点压力,就容易“炸”给你看。

这就像一些人,稍微一刺激就上头,而有些人,就比较“稳”。

所以,下次加油,别光图便宜,看看车辆手册,给爱车加对“粮”,很关键!

燃烧室里的“脏东西”——积碳堆积!

爆震后气缸高温竟非燃烧快?专家揭秘引擎真凶!-有驾

发动机燃烧室,时间长了,难免会积点碳。

别小看这些黑乎乎的碳粒,它们可是“火种”的潜在来源。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这积碳,一方面会把燃烧室的容积“挤”小了,在同样的压缩冲程下,压力自然就更高了,温度也就跟着水涨船高。

另一方面,这些积碳在高温下,本身就容易发红发热,成为新的点火源,等混合气压上来,它就“嗖”地一下,给你点燃了!

所以说,定期清理积碳,不光是为了发动机“干净”,更是为了它“安全”!

天太热,“上头”了——进气温度升高!

夏天,大家都知道热。

“赤日炎炎似火烧”,可你知道吗?

这天热,对发动机来说,也是个大考验。

空气温度高了,吸进气缸里的空气温度也跟着高。

你想啊,本来就热乎乎的空气,再经过压缩,那温度瞬间就能飙升。

这就像本来已经挺热的天气,再来个“桑拿”,那温度岂不是要“爆炸”?

这种情况下,混合气就更容易达到自燃点,爆震也就更容易找上门来。

所以,夏天开车,尤其是在拥堵路段,发动机温度如果控制不好,爆震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发动机“发烧”了——散热系统失灵!

这就像人发烧一样,身体机能肯定会受影响。

爆震后气缸高温竟非燃烧快?专家揭秘引擎真凶!-有驾

“病来如山倒”,发动机也是,如果散热系统出了问题,比如冷却液少了、循环不畅、水箱风扇不转了,发动机的温度就会居高不下。

在这种“高烧”状态下,燃烧室的温度自然就更高,混合气也就更容易提前自燃。

所以说,平时多关注一下水温表,别让你的爱车“发烧”了,不然,“火烧连营”一般的爆震、高温,甚至更严重的故障,都会找上门来!

爆震,到底是怎么个“炸法”?

刚才说了,爆震有俩“派别”。

一派是“早燃派”,顾名思义,就是在火花塞还没点火的时候,混合气就自己个儿“炸”了。

“未发先至”,这玩意儿最要命!

为啥?

因为这个时候,活塞还在往上顶呢,它这一“炸”,产生一股强大的冲击力,这股力是向上顶的,正好跟活塞的运动方向是反的!

你想想,这活塞本来就使劲往上顶,结果上面突然来这么一下“爆炸”,轻则震动几下,重则直接把活塞给“顶弯”了,连杆、曲轴都能给你干坏了,最惨的,油底壳都能被“干穿”!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这简直是“暴力拆解”了!

另一派是“点火后爆震派”,这派就相对“温和”点,发生在火花塞点火之后。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发生在火花塞点火之后。

火花塞点完火,正常燃烧应该是从一个点扩散开来,像涟漪一样。

但有时候,在火焰扩散的过程中,距离火花塞远一点的地方,由于高温高压,混合气也可能被“压燃”了,形成多个燃烧中心,这就像“多点引爆”。

爆震后气缸高温竟非燃烧快?专家揭秘引擎真凶!-有驾

这种情况下,发动机温度确实会升高,甚至在某些发动机调校上,还会故意利用这种现象来提升动力。

不过,听着那“咔啦咔啦”的声音,说实话,还真有点让人心慌,仿佛能听到金属在悲鸣。

为什么爆震会引起温度升高?这才是关键!

有人说了,是不是因为燃烧速度快了,所以温度就高了?

嗯,有点关系,但不是主要原因,也不是全部原因。

咱得从这几个角度看:

燃烧压力飙升,能量释放更剧烈!

正常的燃烧,是相对平稳的能量释放。

而爆震,尤其是多点爆燃,会让燃烧室内的压力瞬间急剧升高,而且不是一个平滑的过程,而是像“爆炸”一样。

“山雨欲来风满楼”,这种剧烈的压力变化,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波,这些冲击波在燃烧室内来回反射,就像是在一个密闭空间里扔炸弹,能量释放得又快又猛,这部分能量,很多就转化为热能,瞬间就让燃烧室的温度蹭蹭往上涨。

冲击波“撕扯”气缸壁的“保护层”!

爆震时产生的冲击波,对气缸内壁来说,简直就是“暴击”。

“摧枯拉朽”,这些冲击波会反复冲击气缸壁,把原本附着在气缸壁上的那一层气体(这层气体有一定的隔热作用),给“撕扯”掉。

一旦这层“保护层”被破坏,燃烧室里的高温气体就直接接触到了气缸壁,热量传递就变得非常直接和高效,温度自然就迅速升高了。

点火位置“跑偏”,热量传递更集中!

正常点火,火焰中心在火花塞附近,热量传递到气缸壁的分布相对均匀。

爆震后气缸高温竟非燃烧快?专家揭秘引擎真凶!-有驾

“东风压倒西风”,而爆震,尤其是在点火后发生的爆震,可能发生在离火花塞较远的地方。

这意味着,在爆震发生的那个区域,高温高压的燃烧产物更靠近气缸壁,热量传递也就更加集中,导致局部温度急剧升高。

所以说,爆震引起温度升高,不是简单地“燃烧速度快”,而是因为爆震过程中,燃烧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变成了非正常的、剧烈的、冲击波式的能量释放,并且破坏了气缸壁的隔热保护层,导致热量更直接地传递到发动机的部件上。

遇到爆震咋办?别慌,有“药”可医!

既然知道了原因,咱就得对症下药。

“提标”加油,让油品更“乖”!

就像之前说的,提高汽油标号,就是提升它的抗爆性。

“良药苦口利于病”,如果你的车经常爆震,尤其是在夏天或者爬坡的时候,不妨试试加高一个标号的汽油,看看效果。

这就像给发动机“吃”点好的,让它更“抗造”。

“刮骨疗毒”,清理积碳!

定期去靠谱的修理厂,做个发动机内部的清洁,把那些“捣乱分子”积碳给清理干净。

“大扫除”之后,发动机才能“容光焕发”。

这就像给发动机“大扫除”,让它有个清爽的“家”。

“选个瘦子”,用低粘度机油!

在手册允许的范围内,夏天尽量选择手册推荐的最低粘度的机油。

爆震后气缸高温竟非燃烧快?专家揭秘引擎真凶!-有驾

“轻装上阵”,低粘度的机油,热传递效率更好,能更有效地把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带走,帮助降低发动机整体温度。

这就像给发动机“降温”,让它保持“冷静”。

“洗洗澡”,清理水路!

冷却液如果长时间不换,里面可能会产生水垢,影响散热效果。

“冰封千里”,冷却液如果“结冰”了,散热自然就差了。

如果发现水温偏高,并且伴随爆震,可以考虑清理一下冷却系统,把水垢给“洗”掉。

这就像给发动机“洗澡”,让它散热更顺畅。

“换个好牙”,用点火效率高的火花塞!

火花塞虽然是点火的“小零件”,但它的作用可不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点火效率高的火花塞,能让混合气燃烧得更充分、更快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爆震的发生。

这就像给发动机配个“好脑子”,让它指挥得更到位。

最后,咱得说说,这爆震,也不是一无是处?

你别说,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有些高性能发动机,为了追求极致的动力输出,会故意去控制那种“点火后爆震”。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因为这种爆震,虽然听着不舒服,但在某些工况下,它能让燃烧更“暴力”一点,在活塞即将到达上止点开始下行时,爆震产生的推力,理论上是可以稍微提升一点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的。

不过,这玩意儿就像“玩火”,得有专业的技术和控制,“玩火者必自焚”,普通车主可别自己瞎琢磨,弄不好就是“玩火自焚”!

所以说,咱们平时开车,遇到爆震,别光是听到那“咔啦咔啦”的声音就心慌,更要关注它背后可能带来的温度升高,以及对发动机的潜在伤害。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理解了这些,才能更好地爱护我们的爱车,让它跑得更稳、更远!

你平时开车遇到过爆震吗?

或者有什么更好的处理办法?

跟你身边的车友们聊聊,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让大家都能少走弯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