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能源车缺口三千亿,2500万新能源车收养路费势在必行?

风向变了,三千亿的窟窿摆在眼前,二千五百万新能源车安静地停在那儿,省下的那点油钱到底算谁的,这话题得说清楚,下面有戏;

2024年末,全国公路里程已经超过549万公里,路多起来是好事,但养路的钱没跟上,这个矛盾像个慢性病,越拖越难受;

全国新能源车缺口三千亿,2500万新能源车收养路费势在必行?-有驾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普通公路每年需要大约6000亿元养护,实际投入加地方财政也只有约5000亿元,缺口差不多3000亿元,这数字明确又刺眼;

省里县里天天喊着路网重要,地方财政紧,过了2024年,到了2025年,这口子没补上就更显突兀,养护率会往下掉,路面病害会提前爆发;

江苏举个例子,2023年省道从3500公里扩到9000公里,新扩的那部分只能按农村公路标准来管,养护缺口15亿元,这不是个别现象,很多地方也差不离;

中西部路网里山多雨多,桥梁隧道受损更快,地头财力又薄,农村路坑坑洼洼的事儿常见,高速和主干道先修,支路先放一边;

全国新能源车缺口三千亿,2500万新能源车收养路费势在必行?-有驾

一听到钱两个字,大家都紧张,燃油税和过路费是主力,经济一波动税收就缩水,机动车保有量到2025年上半年达到4.6亿辆,路网负担更重,钱没有同步上涨;

有的县市想法子发债,比如2022年某地批了2亿元专项债修农村路,但这点钱在全国的图景面前只是杯水车薪,治标但不够治本;

养护队伍也不都是新潮的,很多地方设备老旧,发现病害滞后,修起来成本高,路一旦病了很难短时间内回春;

与此新能源车保有量蹭蹭往上窜,截止2025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达到3689万辆,其中纯电动车有2553.9万辆,占比突破10%,这是刚出炉的数据;

全国新能源车缺口三千亿,2500万新能源车收养路费势在必行?-有驾

这两千五百万纯电动车,有一个现实问题,养路费现在是捆在油费里的,按每升油含税约1.5元间接承担道路养护,电动车主没有这笔开支,路还是要用,这个不平衡越来越明显;

早几年电动车少,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到了2025年上半年新注册新能源车562.2万辆,增长27.86%,量大了,声音就大了,燃油车主开始觉得被“白用路”了;

也有人提到燃气车同样不随油缴费,公平问题就摆在那里,不光是针对电动车,而是整个非油类驱动车辆的收费空档;

政策层面开始动起来,2009年的燃油税改革把养路费随油收的逻辑固定可当电动车占比明显上升,这套逻辑的边界就凸显出来了;

全国新能源车缺口三千亿,2500万新能源车收养路费势在必行?-有驾

两个主流方案出来讨论,一个是在电价里加一项养路费,但家用充电混在家电费里难以区分,公共充电桩容易计费,但家庭充电如何抽取成本是个技术和公平难题;

另一个方案是按里程收费,用北斗或车联网统计实际公里数,按跑的里程来收,不按能源种类区分,这种办法在精准性上有优势,但隐私和技术实施也有门槛;

海南早有动作,2022年7月省发改委曾发布征求意见稿,提议用北斗每公里0.12到0.3元浮动计费,按车型和路段区分费率,这事儿在2024年12月被误传为已经开始征收,引发争议;

海南官方后来辟谣,说那只是讨论稿,不是正式政策,但2025年4月海南北斗自由流平台处理了超2195亿条数据,模拟计费出21.8亿元的数字,显示出技术上可行性正在被试验;

全国新能源车缺口三千亿,2500万新能源车收养路费势在必行?-有驾

省里制定里程收费改革方案的口号是要在2025年前完成,打造5G、北斗、车联网融合的智慧交通体系,目标是实现动态调费,根据时间和路况调整费率;

地方政协和城市提案也在推动,有的地方建议取消对纯电动车的特殊免征,主张恢复基于使用付费的公平性,这些声音在2025年上半年越来越多;

燃油车主里,一部分人松了口气,觉得终于等到公平的那一天,电动车主则开始担心用车成本上升,生活里的算账变多了;

从政府角度看,若能把那3000亿元缺口补上,养护队伍就能配齐设备,病害能早发现早处理,路况从50%的养护率上升到80%并非空想,事故也会相应减少;

全国新能源车缺口三千亿,2500万新能源车收养路费势在必行?-有驾

物流成本下降,路网顺畅,经济运转会好看一点,这是钱到位后的直接效果,现实的诉求很明确;

燃气车主也该准备,若最终按里程统一收费,车型无差别,大家的焦点会从谁交不交转到怎么公平实施;

政策落地要多征求意见,避免一刀切,技术和隐私保护要并行,实施节奏不能太急,关乎每个车主的荷包和出行体验;

回到,风向已经变了,油税绑定的老逻辑遇上新能源浪潮,3000亿的缺口摆在中间,二千五百万纯电动车是这场变革里的重要变量,你我都得往前适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