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的凌晨四点,霓虹还没完全熄灭,一群穿着荧光绿冲锋衣的年轻人已经围着几台改装领克03+拍照。他们不聊零百加速,却在讨论后备箱咖啡机的研磨刻度——这场景要是让十年前的车企市场部看见,估计得揉碎一摞调研报告。
第一幕:从“四个轮子”到“四个生活场景”
特斯拉还在用“自动驾驶”刷屏时,领克却把新车发布会搬进了露营基地。2023年成都车展上,领克08的展台直接搭起帐篷和篝火,销售顾问穿着登山靴讲解车顶行李架承重,比讲马力参数的时间还长。这招够绝——隔壁展台的老牌车企还在用镀铬件反光晃人眼睛,年轻人已经蹲在领克后备箱前研究怎么塞进两台公路自行车。
数据不会说谎:领克APP上“露营模式”教程的点击量是“发动机保养”的3倍,官方组织的车主公路旅行活动,报名人数比4S店试驾还多20%。你说这是不务正业?看看他们怎么玩“车友经济”——领克车主专属的滑雪场折扣、冲浪板联名,甚至和Manner咖啡搞的“后备箱快闪店”,硬是把4S店周边卖脚垫的生意,升级成了生活方式产业链。
第二幕:用户社群的“暗箱操作”
某新势力品牌高管私下吐槽:“我们用户群天天吵续航虚标,领克群里在约周末飞盘局。”这话听着酸,但点破了关键——当别人还在用“终身质保”当卖点时,领克早就把车主变成了“生活合伙人”。
杭州的领克车主阿凯,去年自发组织了30台车接力拍摄城市纪录片。车队清一色水泥灰03+,拍出来的成片被官方转发时,镜头扫过后视镜上挂着的“此生必驾318”徽章比特写车标还多。这种自发传播比砸钱投广告狠多了,毕竟谁能拒绝“我和我的车一起酷”的心理暗示?更绝的是领克CO客大会——别人家车主活动是领导致辞加抽奖,他们搞成露天音乐节,请的乐队唱《公路之歌》时,大屏幕滚动播放车主投稿的旅行vlog。
第三幕:当车企开始“不务正业”
最让传统厂商看不懂的,是领克居然把4S店改成了“城市会客厅”。深圳某展厅撤掉了发动机剖件模型,换成可以喝手冲咖啡的环形吧台;成都旗舰店二楼直接变成共享办公区,提车的程序员当场打开笔记本敲代码。这些操作背后有组耐人寻味的数据:领克车主中,设计师、自媒体从业者占比超出行业均值47%,他们买车的决策链里,“能否彰显审美”排在“油耗”前面三个身位。
还记得去年刷屏的“领克×亚朵酒店”吗?不是简单贴logo,而是把车内座椅材质复刻到酒店大堂,房卡做成车钥匙造型。住客退房时顺带预约试驾的转化率高到惊人——这哪是跨界营销,根本是给潜在车主提前发了“生活方式体验卡”。
所以问题来了:当年轻人买车不再只为代步,那些还在比参数表的企业,是不是该重新理解什么叫“用户需求”? 某竞品市场总监在行业论坛上嘀咕:“我们刚教会销售话术说‘底盘调校’,消费者已经开始问‘这车能装下我的陆冲板吗’……”你看,时代的转向灯早就亮了,只是有人还没打方向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