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集团又一次令行业为之一震。此次,他们不再只是抱着中国市场大卖汽车的心态,而是拿出了“硬核”的发展战略,迈向以技术研发本地化为核心的新阶段。简直是有科技味的“大众了不起”!
日前,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大众宣布了一个令业内瞩目的大动作:旗下软件公司CARIAD与地平线联合成立合资企业酷睿程(CARIZON),将在中国自主研发系统级芯片。这不仅仅是研发技术的升级,更是一场符合趋势的战略转型。早前,各大车企在中国习惯走“生产本地化”的套路,但酷睿程的到来显然不只是组装车辆,而是在芯片研发上实现全栈自主,一步步打通从硬件芯片到软件算法的整条技术链。这就好比厨师不仅仅是摆盘,而是把食材的种子撒到自家地里,给成长的每一环节都加了点“秘制配方”。
这枚自主研发的SoC芯片据说相当厉害,单颗算力居然能达到500 TOPS到700 TOPS的水平。再简单说,这意味着车辆能在复杂路况下处理摄像头和传感器数据时,决策稳定得像超快电脑,帮助自动驾驶更聪明、更安全。有人不禁要问了:“大佬们不都在依赖外部供应商,比如‘老黄家’的芯片吗?”嗯,这就好像打游戏时你非得租个人物,不如自己造一个——大众如今用自己的芯片底盘,肩扛起“本土设计”的口碑,对L3及以上的自动驾驶功能来个硬核支撑。
当然,做芯片并不是只埋头苦干。地平线的软硬件技术与CARIAD的整车集成实验室是合作的关键。地平线精通AI芯片设计,而CARIAD对整车和系统编程有着深入了解,让芯片从硬件到软件的匹配直接来个“无缝衔接”。两家技术巨头合作可能有点像我们生活中的“双厨狂喜”,但他们的目标很清晰:给中国市场专属服务。
大众的芯片故事,不过是其逐步构建“芯片—软件—系统—整车”研发闭环中的一个高潮。这结构就如同一个盖满了砖块的万里长城,芯片是地基,夯实了技术后,大众从区域控制电气架构到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再到最终的整车开发,逐步扎牢了本土研发的“地网”。据大众透露,酷睿程的首款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很快将投入量产,软件硬件一条龙服务,2026年起将交付中国消费者。可不要小瞧这背后的潜台词,这可标志着车企技术落地从点到面的转型,告别了“卖车赚钱”的舒适圈,迎来了“技术驱动”的新竞争模式。
市场反应更是耐人寻味。韩三楚甚至透露了未来酷睿程芯片在驾驶与座舱中智能“一体化”发展的愿景。你有没有想过,未来汽车不仅知道你喜欢喝什么咖啡,还可能在城市拥堵时自动帮你选择最快的路线。这正是AI加持汽车智能化的新风口。
大众还放出了“大棋盘”的计划:到2030年,他们在中国销售的车型里八成都要搭载该芯片的相关架构。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全线覆盖,从深耕智能驾驶到通向智能时代的电动化战略,这看起来更像是“大众掌舵者们”一手推动的惊人变化。
最后,值得深思的是,为何外国车企都在打出“为中国、在中国”的情怀牌?实际上,这就是一个不言而喻的趋势——中国市场不仅在销售规模上不可忽视,更是全球创新的中流砥柱。如果说此前推动生产本地化是车企觊觎市场红利,那么走到这一步,显然更多思考到了技术竞争与未来主导权。
不过话说回来,全球大牌车企转头扎根中国核心研发领域,虽说是国际技术加码,“在中国,挺中国”,但最终能否让中国消费者真正获得性价比与技术红利,又能否在竞争中拉开实质性差距,可还真是需要时间验证的一出好戏——别光看星光闪耀,结果是否“炫酷+实用”才是关键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