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全新速腾L上市售价11.49万起,智能配置不断升级但依然坚持燃油车的市场份额明显未减

一汽-大众全新速腾L一上线,价格和配置都挺有看头。十一万多起步,这价在合资车里还算合理,尤其是考虑到它的配置。别看叫L,其实就是在老速腾基调上加了点新鲜感——就像帮它穿了件智能满满的外套。售点三款车型,11.49万到13.19万区间,也就是说想要顶配,可能还得再掏点腰包,但整体价位对标同级别,还是挺不错。

我记得我刚拿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它是不是像个缩小版的迈腾?造型确实是。或者说,方向几乎可以说是迷你版迈腾了。你要我描述的话,就是线条干净,不像某些合资同级车那样忙乱,整个车身看上去很耐看,大方得体,没有爆炸式的夸张元素。相比老款,现代感更强,不一定抢眼,但有点油盐不进的稳重。

一汽-大众全新速腾L上市售价11.49万起,智能配置不断升级但依然坚持燃油车的市场份额明显未减-有驾

这车还有点让我惊喜——虽然燃油车,但硬件配置逐步向新能源车型看齐。像素矩阵大灯、隐藏式门把手(虽然我觉得那有点浮夸,但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现在颜值比较重要),车尾LOGO还能发光。支持CarPlay、CarLife和华为HiCar,脑袋一片瓜子都想:这配置是不是比很多主打智能的合资品牌都厚道点?

说到智能,IQ.Pilot的增强驾驶辅助,倒让我觉得它不像传统燃油车那么沉寂。它还搭载了高通8155芯片,理论上支持AI语音助手,实际体验中我还没试过,不过有这个技术,心里多了份底气。

问一句:你们觉得,现在大部分人会在这个价位上考虑纯燃油车还是偏新能源?我其实有点偏向后者,毕竟科技感在里边儿,试驾的话,新能源的平顺性和静音确实有优势。但,中间我又想到——燃油车的市场份额还挺大,尤其在三线城市的家庭中,大家还在等着涨不上去之前便宜点的车。

一汽-大众全新速腾L上市售价11.49万起,智能配置不断升级但依然坚持燃油车的市场份额明显未减-有驾

回到速腾L:它的动力配置其实很简单粗暴。它只用这一款EA211 1.5T EVO2发动机,最大功率118kW(也就是160马力左右),扭矩250牛米,配7挡干式双离合变速箱。其实这个参数不差吧,尤其是在这个级别。它0到100公里只要8.8秒——相当平顺,也不算慢。这配置我还真没找出明显的短板,毕竟这几年前大众门槛就嚼得挺碎。

说到底盘,还是一贯的体系: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偏向舒适偏向操控。整体来说,没有特别激进的调校,符合大众平淡中带点实用的风格。对比一下某些品牌在同等价位上(3-4万更贵)配置差很多,这个价位真的是油盐酱醋都很实在。

刚才翻了下我的相册,看到一些旧照片——有次修理工跟我吐槽:这个速腾啊,保养真不贵,油和滤芯跑不了几百块。我心想:这真是死磕用户的细节,换句话说,就是放得下那点维护成本。它们的供应链管理,还是有点像我们生活里油面粉的优质供应链,就是要高效,哪怕一开始价格可能会略贵点,但后续维护反而便宜。

一汽-大众全新速腾L上市售价11.49万起,智能配置不断升级但依然坚持燃油车的市场份额明显未减-有驾

说个小跑题的事情,我朋友开了辆新能源车,去年刚买,咱们一起从市区跑到郊区。一路上他说:我觉得,燃油车只要别老涨,还是挺稳的。我俩都没说完,又到高速路上,发现他的车自带的智能导航突然调到节能驾驶模式了。偏偏我开的速腾L,虽然没有那么多神器,但这点调校技术,跟他那个刚买的新车还真不能比。燃油车其实在油耗和续航方面,合作得还不错,我猜测大概每百公里油钱能控制在7-8块吧(算得粗糙,估算而已)。

销量方面也挺能看出来:现款速腾月销量冲到2万左右,比某些新能源品牌的整体销量都高。认识的销售说:客户其实更喜欢可靠的燃油车,没那么多担心续航焦虑。这不是没道理,毕竟咱们身边不乏用车焦虑现象,比如油电转换还不够成熟,充电站点不够普及。

一汽-大众全新速腾L上市售价11.49万起,智能配置不断升级但依然坚持燃油车的市场份额明显未减-有驾

至于谁知道变数大不大?新能源车的技术一直在突飞猛进,但我觉得燃油车还得至少有五年左右的缓冲期——尤其是在三线城市,这个市场还挺扎实。速腾L的到来也提醒我:别看行业潮流一浪接一浪,靠谱的燃油车依然占据一席之地。

你们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也觉得自己被裹挟到智能和新能源的浪潮中?或者觉得某些传统车型的血统、做工,还是值得期待的?我现在还没想明白,可能是这份确定感还在心里底端。不好意思,说了点自我纠结,但你们觉得——面对市场越来越碎片化,品牌还能在理性之外找到感性的认同吗?

(这段先按下不表。)

一汽-大众全新速腾L上市售价11.49万起,智能配置不断升级但依然坚持燃油车的市场份额明显未减-有驾

速腾L的上市让我想起:即使行业变得新潮,那些扎实、可靠的基础,依然有人在用。你会不会也觉得,有些常青树,看似平淡,却能一直站得住?或者,那个燃油车的未来,是不是只剩看路了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