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话题挺热的,就是长城汽车的老总魏建军在直播的时候,说他们家新出的混动车能做到“不贬值”。
这话一出来,网上很多人都觉得是吹牛,毕竟买车跟买手机似的,落地就打折,哪有不贬值的道理。
大伙儿的疑问很直接:现在新能源车,尤其是插电混动的,最让人担心的就是那块大电池,几年后一衰减,换一下好几万,车价直接掉一大半,这怎么可能不贬值呢?
一开始,很多人都觉得这不过是厂家为了卖车喊的口号,但仔细去了解了一下他们这套叫“Hi4”的技术之后,会发现这背后还真有点门道,它跟现在市面上卖得最火的比亚迪DM-i混动,在根子上的想法就不太一样。
咱们先说说这个Hi4到底是个啥东西。
普通老百姓买车,不用搞懂那些复杂的专业术语,咱们就看它实际能干什么。
长城的这套系统,简单来说,就是给车安了三个动力来源:一台发动机,再加上前轮和后轮附近各一台电机。
这三个“大力士”怎么干活,电脑会根据你开车的情况来智能安排。
比如你在城里堵车,走走停停,那就用电,跟纯电车一样,安安静静不烧油。
如果你想急加速超个车,那发动机和两个电机会一起使劲,动力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因为后面也有电机,这车天生就是个四驱,雨雪天开起来也更稳当。
如果跑高速,路况很好,那就让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轮,这时候发动机效率最高,反而比用电更省。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既保证了动力,又把油耗控制得很好,官方说一辆中型SUV的百公里亏电油耗能做到五升多,对于一辆四驱车来说,这个数据确实挺亮眼的。
不过,光是省油和动力强,还不足以支撑“不贬值”这个说法。
所有混动车都能省油,也都有不错的动力。
长城Hi4真正的杀手锏,是它考虑到了一个所有新能源车主都最头疼的问题:电池要是坏了怎么办?
这才是影响一辆混动车二手价格最核心的因素。
现在市面上的插电混动车,都带一块不小的电池,这块电池要是出了质保期,性能大幅下降或者干脆坏掉了,那换一块的费用,低的要四五万,高的甚至要八九万、十几万。
一辆开了几年的车,可能总共也就值个十来万,换个电池的钱都快赶上车价了,那这车的残值基本上就崩了,二手车商收车的时候,会把这个风险往死里压价。
长城Hi4在这里就提供了一个“后悔药”。
它给车主准备了两条后路。
第一条路,如果你的大电池不行了,你可以选择不换那个昂贵的原装大电池。
你可以去服务站,花几千块钱,换一个容量非常小的电池包,只有1.7度电,跟一些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差不多大。
换上这个小电池之后,你的车就从一辆可以纯电跑上百公里的插电混动车,变成了一辆不能外接充电的油电混动车,就像丰田的凯美瑞双擎或者本田的雅阁混动那样。
这时候,车子主要靠发动机驱动,这个小电池只起一个辅助作用,比如起步的时候帮你推一把,刹车的时候回收点能量,让油耗变得更低。
虽然你失去了纯电行驶的便利,但你花小几千块钱,就保住了一辆功能完整、性能不差,而且依旧非常省油的四驱车。
这笔账算下来,对于车主来说,无疑是大大降低了未来的维修成本和车辆贬值风险。
第二条路更绝。
假如你连那几千块钱都不想花,电池坏了就让它坏着,行不行?
长城说,也行。
Hi4系统里有一个应急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系统会直接绕过那块坏掉的大电池。
发动机启动后,它会一边驱动前轮让车跑起来,一边带动前轴的那个电机发电。
发出来的电,通过电线直接输送到后轴的电机,驱动后轮。
这样一来,虽然整个系统的能量转换会有一些损失,动力会比正常状态弱一些,车开起来可能感觉有点“肉”,但最关键的是,车能开,能动,能把你安全地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而不会直接趴窝在路上,让你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尴尬地等待拖车。
这个设计,就像是给车辆的动力系统买了一份意外险,彻底解决了车主对于车辆在半路失去动力的深层恐惧。
对比之下,我们再来看看现在市场上非常成功的比亚迪DM-i技术。
DM-i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它以极致的省油和顺滑的驾驶体验赢得了大量用户。
但它的技术路线和Hi4有根本性的不同。
DM-i系统可以理解为一个高度依赖大电池的“中央集权”系统。
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它的发动机扮演的是一个“发电厂”的角色,主要任务是发电,然后把电能储存在大电池这个“蓄水池”里,再由驱动电机从“蓄水池”里取电来驱动车辆。
这种设计结构简单,能量利用效率很高,所以能做到非常省油。
但它的弱点也恰恰在于对这个“蓄水池”的过度依赖。
如果大电池这个核心部件出了问题,比如严重衰减或者损坏,那整个能量传递的链条就断了。
发电厂(发动机)发出的电,没有地方储存和中转,就很难高效地传递给驱动电机。
这时候,车辆的性能会受到极大影响,想要彻底解决问题,就必须花大价钱去维修或更换那个“蓄水池”。
它没有像Hi4那样,预设一条可以绕过电池的备用动力路径。
所以,这两套技术背后的设计理念差异就体现出来了。
比亚迪DM-i追求的是在电池状态良好的前提下,实现运行效率的最大化,把省油做到极致。
而长城Hi4在追求高效率的同时,多走了一步,加入了工程设计中常说的“冗余备份”或者叫“容错”思维。
它提前想到了“如果最核心的部件坏了怎么办”,并且为此准备了不止一套解决方案。
这或许就是魏建军敢于说出“不贬值”的底气所在。
当然,“不贬值”是一个绝对化的说法,任何商品都会贬值。
但他的潜台词是,Hi4技术通过解决混动车最大的后期使用痛点——高昂的电池更换成本,为车辆的二手价值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托底”。
一个几年后的二手车买家,在面对一辆Hi4车型时,他不用再为那块未知的电池而提心吊胆,因为他知道,最坏的结果也是可控的、可负担的。
这种确定性,本身就是一种保值。
它让一辆二手混动车不再是一个充满未知风险的“电动爹”,而是一个可以放心购买和使用的、皮实耐用的交通工具。
这种从用户全生命周期成本出发的设计思路,确实为中国品牌汽车的价值提升,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方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