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达单飞7年,月销从2万滑到不足一万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成都娃儿,打小就听我爸念叨:“咱家第一辆车,是辆捷达。”那时候他开出租,黑白两班倒,一脚油门踩到底,跑了快30万公里,发动机还跟新换的一样。他说:“捷达嘛,皮实得很,喝口凉水都能跑!”那会儿满街都是方头方脑的捷达,驾校、出租、家庭代步,哪儿都能见着它。谁也没想到,这辆“国民神车”,有朝一日会从一个车型,变成一个品牌,还走上了一条跌跌撞撞的路。

2019年,大众一拍脑袋,说要把捷达单拎出来,搞成独立品牌。当时好多人觉得,哎哟,这是要放大招咯?毕竟背后站着一汽-大众,技术底子摆在那儿,德系血统听着也硬气。可谁曾想,这一“独立”,反倒成了销量的分水岭。

以前啥概念?2018年那会儿,捷达一年能卖32万多台,月月轻松干过2万辆。那可是和轩逸、朗逸掰手腕的节奏。结果呢?独立之后,销量一路往下溜。2020到2023年,年销量在15万上下打转,再也没回到巅峰。去年更悬,全年才卖了12万辆,好几次月销量连一万都摸不到边。今年前七个月,加起来6.42万辆,平均每个月还不到一万。你说这落差大不大?

捷达单飞7年,月销从2万滑到不足一万-有驾

为啥会这样?我琢磨了很久。一方面,消费者心里还是认“捷达=老三样”那个形象,突然说它是新品牌,大家有点懵。另一方面,国产车这几年太猛了!比亚迪秦PLUS DM-i一出,9万块给你混动,油耗低得吓人;五菱宏光MINIEV这种小车,三四万块就能上牌代步,年轻人抢着买。你捷达还在卖燃油车,价格卡在8到11万区间,不上不下的,尴尬得很。

最要命的是,电动化这班车,捷达明显没赶上。人家比亚迪2020年就开始全面转型,五菱2021年就把小电车铺满了大街小巷。捷达呢?直到2025年8月,才跟中国一汽、成都经开区签协议,说要成立新公司,发力新能源。动作慢了不止半拍。

不过最近倒是有点动静。9月初,捷达推出了VS8,三款车型,9.59万起,主打“大空间+家用SUV”。听起来挺实在,但用的还是MQB平台的老底子,动力也是EA211那套1.4T+6AT,没啥新鲜感。虽然官方说了,2026年会有首款新能源车上市,未来四年推4款新能源产品,用上大众最新的SOA电子架构,智能化也要跟上。话是说得漂亮,可老百姓信不信,还得看实车表现。

我在成都街头问过几个年轻娃儿:“你们会考虑买捷达吗?”他们摇头,“感觉像是我爸那辈人的车,不够潮。”这话听着扎心,但也真实。品牌形象这块,捷达还得下大功夫洗牌。

捷达单飞7年,月销从2万滑到不足一万-有驾

前几天我去了一趟经销商店,销售小伙很热情,说现在政策多,补贴加上置换,落地价确实划算。但我坐进车里,内饰还是硬塑料居多,车机反应慢半拍,语音识别经常听不懂四川话。我心里嘀咕:这哪像2025年的车?

但话说回来,捷达毕竟有超过五百万人用过的口碑在那儿,维修便宜、保养简单、耐造抗操,这些优点不会一夜消失。要是真能把新能源车做出性价比,别光靠“情怀”吃饭,说不定还能杀出一条血路。

捷达单飞7年,月销从2万滑到不足一万-有驾

能不能逆袭?我不敢打包票。但作为一个从小听着捷达故事长大的四川人,我还是希望它能争口气——别让那些年陪我们走过风雨的老伙计,真的变成回忆里的绝唱。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