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幸站在十月的汽车4S店展厅门口,大概率会被一阵复杂的气味裹挟。
从刚上牌的新车味道,到销售员指缝里还带着油墨的销量榜单,每一个细节都在喋喋不休地诉说着市场的暗流。
五菱的销售小哥正用手里的小红花贴纸,笃定地在墙上“战绩”栏补上一个“10万+”,旁边的上汽-大众同仁则盯着下滑的数字,若有所思。
你如果此刻走过来,问一句:“今年生意怎么样?”大概率等来的会是沉默,或者一句“还行吧,新能源太快了。”
有时候市场像是侦探小说里的现场,所有“证据”都摆在眼前,只是解读的人各怀鬼胎。
224.8万辆——10月中国乘用车的总体零售销量,这数字像一只温吞的猫,不温不火,比去年同期少了0.5%,但比上个月多了0.2%。
一边是连续刷新纪录的5-9月刚刚谢幕,一边却是10月未能再创新高,反而略有回落。
你如果是厂商的市场部,看到这跌宕曲线,大概率会说“正常波动”,但真相到底有多少“正常”,又有多少被“新能源”偷梁换柱?
新能源10月卖了128.1万辆,同比增长7.2%,环比竟然下滑1.4%。
新能源渗透率已经摸到了57%的门槛。
燃油车的日子真是越来越像老唱片,每个月都在翻旧账,910.6万辆的1-10月累计销量,已经被新能源甩出一条街,差距达到了104.4万辆。
如果我是燃油车阵营的老将,这会儿大概正在琢磨“如何优雅地被淘汰”,或者在内部邮件里讨论“转型为时尚电动咖啡馆”的可行性。
让我们把目光拉近一点。
五菱宏光MINIEV 10月销量6.15万辆,成了今年第一个月销破6万的车型。
一边是五菱的工程师在为“便宜好用再多一根充电枪”开午夜会议,另一边,特斯拉Model Y的销量腰斩到1.95万辆。
要说特斯拉的日子不好过吗?
也不至于。
但这就像是有天你发现,隔壁老王家的小猫突然不爱吃鱼了——你既想知道原因,又担心真相太刺耳。
合资新能源里,广汽丰田铂智3X终于破万,东风日产N7和上汽通用别克GL8 PHEV则分别是6540和5375辆。
合资品牌的新能源之路,像极了老戏骨转型演小鲜肉,观众买不买账全凭机缘。
现实是,这些数字虽然不算丢人,但放在比亚迪、吉利、五菱的面前,总有种“主角配角分明”的尴尬。
厂商排名,是每个月的宫斗剧。
吉利10月26.56万辆,同比大增36.8%,距离比亚迪只差3万辆。
从前比亚迪是“神话”,吉利是“后起之秀”,今年倒好,主角和配角的台词快要换了。
比亚迪29.59万辆,同比跌31.4%。
但就像快递员抱怨今年包裹少了三成,去年那是全国人民都在疯抢快递箱,今年不过是“神话回归理性”。
上汽通用五菱108,061辆,同比增长12.6%,首超上汽-大众,谁能想到,曾经“人民的代步车”成了压倒传统合资的最后一根稻草?
上汽-大众10月只有9.25万辆,同比暴跌22.9%。
如果我是大众的市场分析师,这会儿大概在内网发起无奖竞猜:“下个月能稳住第七吗?”
奇瑞10月销量13.01万辆,同比下跌9.9%。
比起过山车,奇瑞像是老戏骨,稳稳守住第五,波澜不惊。
长安13.22万辆,同比增长2.3%,增速放缓,但输在气质,不输在数量。
一汽-大众13.6万辆,同比微跌3.9%,用3700辆的微弱优势守住季军,像极了马拉松最后一公里拼尽全力的中年大叔。
“丰田兄弟”也很努力了,一汽丰田7.13万辆,同比降6%,广汽丰田7.16万辆,同比降9.2%。
前十榜单里,合资厂商从三家又回归四家,特斯拉被挤出,像极了上一季的“常驻嘉宾”被新人替换。
长城汽车7.72万辆,同比增长20.09%,而魏牌高山成了MPV销量的“黑马冠军”(9,928辆),哈弗大狗则以18,875辆稳居SUV榜单前十。
把所有的数据都拆开看,发现绝大多数厂商,不是在涨幅减缓,就是在同比下跌。
只有极少数,比如吉利,还能在低迷大盘中“逆流而上”。
但冷静点讲,这种大幅增长能持续多久?
说到底,比亚迪去年增长太猛,如今的下滑本质上是“大象回归地面”,不是“断崖求生”。
新能源的进攻,是“润物细无声”。
在边角地带,燃油车还有自己的小天地,但地盘越来越小,就像老城区的裁缝铺子,门口都被新开的咖啡馆霸占。
合资品牌的新能源阵地,多少有些“亦步亦趋”,像是追不上节奏的乐手。
曾经的王者,现在要么在赛道边喘气,要么在后台补妆。
有时候看销量榜就像看一场无声的黑色喜剧:上汽-大众被“人民五菱”超车,丰田兄弟守门,特斯拉被请到“荣誉榜”最后一桌。
每一个数据都是一颗子弹,击中的是过往的神话,也是未来的不确定。
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不是偶然,更像是一场“按部就班”的市场演进。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当新能源的渗透率逼近60%,所有厂商都要重新写剧本。
如果你问我怎么看这场大戏?
我的结论是不悲观也不乐观,这更像是市场的“新常态”。
五菱、吉利的逆袭,看似意外,实则必然;比亚迪的下滑,不是崩盘,而是“高原反应”。
合资、外资的出局,并非“天灾人祸”,而是进化论的日常。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表象。
你如果明天再去4S店,可能会听见销售员小声嘀咕:“新能源补贴还有多久?”或者“油车是不是快绝版了?”可见,谁都不知道下一个拐点会何时出现。
我们能做的,恐怕只有——在数据和趋势的戏台上,学会不被情绪左右,静静看完每一场剧终。
最后,抛个问题给各位:当新能源成为新王,合资品牌还有机会吗?
还是说,这一切只是下一个轮回的开始?
市场的“真相”,你又相信哪一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