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咱们国家一年卖3000万辆汽车,赚的钱还不如丰田卖900万辆多。 这数据够扎心吧?最近专家一席话直接让汽车圈炸锅了,原来咱们引以为傲的汽车产业,利润薄得像纸一样。
这事儿还得从丰田最新财报说起。 人家去年光利润就超过2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上千亿。
反观咱们18家上市车企,利润加起来还不到丰田一半。 更气人的是,咱们卖的车数量是人家的三倍多!
这差距,简直让人怀疑人生。 为啥会出现这种"量大不赚钱"的怪现象?说白了就是品牌溢价不够。
丰田一辆车能赚的钱,咱们得卖三辆才能赶上。 人家走的是高端路线,咱们还在中低端市场卷生卷死。
国内车企打起价格战来那叫一个狠,你降5000我降1万,最后谁都赚不到钱。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丰田的"精益生产"模式。
人家能把成本控制到极致,连一颗螺丝钉的浪费都要计较。 咱们有些车企还在为产能过剩发愁,库存车停满停车场。
当然,这话可能有点绝对,但差距确实存在。 更扎心的是海外市场表现。
丰田在全球都是香饽饽,欧美土豪抢着买。 咱们的国产车虽然也开始出海,但在高端市场还是个小透明。
去年某国产豪车在欧洲只卖出两位数,这销量看着都心疼。 不过也别太悲观。
想想二十年前咱们连个像样的国产车都造不出来,现在至少能把车卖到全世界了。 华为手机不也是从贴牌做起,现在都能跟苹果叫板了?汽车产业需要时间沉淀,急不得。
说到这儿,你有没有发现个有趣的现象?咱们的电动车反而在海外卖得不错。 这说明啥?换道超车的机会来了啊!
传统燃油车咱们追得辛苦,新能源赛道大家起点差不多。 宁德时代的电池,比亚迪的电机,这些核心部件已经开始全球领先了。
但光有硬件不够,软实力也得跟上。 特斯拉为啥卖得贵?人家自动驾驶系统就是值这个价。
咱们的车机系统还在研究怎么让语音助手更会讲段子,这差距得认。 其实制造业都这个理儿。
以前说"8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现在变成"3000万辆汽车抵不上900万辆"。 要打破这个魔咒,就得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上下功夫。
你看德国制造为啥值钱?人家百年的技术积累不是白给的。 话说回来,咱们的进步速度已经让老外直呼"不讲武德"了。
从燃油车到新能源,从跟跑到并跑,说不定哪天就领跑了。 到时候丰田财报上可能就得写:"利润被中国车企反超"。
这一天,你觉得还要等多久? 最近有个现象特别有意思。 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觉得开国产车很酷,这在十年前简直不敢想。
品牌认同感这东西,一旦建立起来就是护城河。 就像现在谁还觉得用华为手机掉价?反而成了爱国青年的标配。
不过最魔幻的还是这个:咱们的汽车产业明明这么"不赚钱",为啥还有这么多企业抢着入局?甚至互联网公司都来造车了。 是大家傻吗?显然不是。
看中的是未来啊! 现在贴钱赚吆喝,等技术壁垒建起来,那就是躺着数钱的时候。
说到这儿突然想到,咱们的汽车产业像极了当年的家电行业。 还记得90年代日本家电多风光吗?现在看看商场里,海尔格力不是把市场抢回来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不会简单重复。
所以别光盯着利润低这事。 要看到咱们正在经历的,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期。
等哪天国产豪车在欧美卖脱销,回头再看今天这些讨论,估计会觉得很穿越。 这一天,应该不会太远了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