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伙伴,陪你一起追逐梦想与自由

“喂,哥们儿,听说你最近也开始玩机车了?咋样,找到那股‘风 में उड़ना’的感觉没?”老李,一个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生意人,却在五十岁这年,突然迷上了重型机车。 这事儿,在我们这群老友中炸开了锅。

要说摩托车,那绝对是中国老百姓记忆深处的一抹亮色。 改革开放那会儿,谁家要是能蹬上一辆摩托,那绝对是“壕”的象征。

它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伙伴,陪你一起追逐梦想与自由-有驾

但你知道吗?在那个年代,摩托车可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它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甚至是一些人改变命运的希望。 我小时候,对摩托车其实没啥感觉。

八十年代末,摩托车开始流行,那时候能开上摩托的,基本都是村里的“先富起来的人”。比如包工头,他们骑着“幸福”、“嘉陵”,风风火火地穿梭在乡间小路上,那叫一个神气! 我舅舅算是村里较早一批“摩托骑士”。那时他买了一辆在今天看来可能有些冷门的125摩托,但在当时可是时髦玩意儿。

那时候,农村的公共交通不发达,去隔壁县城,坐公交得倒好几趟,明明只有十几公里的路程,硬是能绕上一大圈。 摩托车就成了最佳的替代品,方便快捷。

上了高中,我第一次“摸”了摩托车。 借了亲戚一辆重庆嘉陵,简单学了5分钟,搞清楚离合、刹车和档位,就敢上路了。

那种感觉,跟骑自行车完全不一样,刺激! 后来,摩托车逐渐普及,尤其是在农村。

当时最火的,就是“铃木王”。红色的车身,油箱上印着白色的“SUZUKI”字样,倍儿有面儿。 晚上,镇上到处都是骑着“铃木王”的情侣、兄弟,甚至一家三口,去看电影、逛街。

当然,这也是交警叔叔重点“关照”的对象,因为很多车手续不全,被扣是常有的事。 交警队的停车场,简直成了“铃木王”的集中营。

它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伙伴,陪你一起追逐梦想与自由-有驾

现在想想,那时候真是青春无畏啊! 对于真正的骑士来说,车身高矮、车身轻重,都不是问题。

“铃木王”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有个亲戚,个子不高,一米五多,当年成了失地农民,拿着补偿款买了辆“铃木王”。那得意劲儿,就别提了!

天天擦车,比对自己媳妇儿还上心。 别看他个子小,骑车技术却一流,大车在他胯下,灵活得像条泥鳅。

现在回想起来,总觉得他骑“铃木王”的样子有点违和,但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劲。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反差萌”?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摩托车可能只是一个代步工具。

无需懂太多,只要它能安全可靠地把你送到目的地就行。 但换个角度看,摩托车又像一个老朋友,随时待命,陪你风里来雨里去。

它与其他交通工具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有“灵魂”的。 相比汽车,摩托车更灵活,更能贴近大自然。

它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伙伴,陪你一起追逐梦想与自由-有驾

迎面而来的风,是自由的味道。 心情不好的时候,拧一下油门,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说这个社会还有什么“骑士精神”的话,那可能真的只有在摩托车上才能找回了。 那种无拘无束、勇往直前的感觉,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就像电影《逍遥骑士》里那样,骑着哈雷,一路向西,寻找自由和梦想。 作家海明威曾说过:“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这句话用在摩托车骑士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最近油价又涨了,有人说骑摩托更省钱了。 真的是这样吗?也许吧。

但对于真正的摩托车爱好者来说,省钱并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那种骑行的乐趣,那种与风对话的感觉。

老李最近经常在朋友圈晒他的“新玩具”,一辆崭新的宝马水鸟。 照片里的他,戴着头盔,穿着骑行服,笑容灿烂,仿佛年轻了二十岁。

你有多久没有感受过风的速度了?你是否也想找回那份最初的激情和梦想?不如,找个时间,约上三五好友,一起骑上摩托,去追逐那自由的风吧! 屏幕前的你,有没有关于摩托车的故事想要分享?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聊聊那些年,我们追过的风。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