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与华为联手打造启境品牌,首款车型成功通过新疆高温测试

最近汽车圈的“联姻”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以前是车企和电池厂合作,现在直接升级到车企和科技巨头“组CP”。这不,广汽和华为联手搞了个新品牌——启境汽车,一出手就自带流量。要知道,华为在智能领域的实力有目共睹,而广汽作为老牌车企,在制造和供应链上根基深厚。两家强强联手,目标很明确:不做平庸的电动车,要打造“高品质智电车”的新标杆。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启境品牌主打年轻化,聚焦智能驾驶和智慧座舱,这不正是当下年轻人最关心的点吗?就在前几天,启境汽车CEO刘嘉铭在微博上透露,首款车已经在新疆完成了高温夏测,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离见到这款“神车”不远了?

先说说这个品牌背后的掌舵人——刘嘉铭。这位老将可不是普通的职业经理人,他可是广汽丰田和广汽集团的老兵,手握汉兰达、凯美瑞这些“爆款”的操盘经验。你能想象一个把传统燃油车做到极致的人,转身来打造一款智能化电动车吗?这种跨界本身就充满了看点。他懂产品、懂市场、更懂消费者想要什么。所以,启境的第一款车,大概率不会是那种“为了炫技而堆配置”的花架子,而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实用派“神车”。毕竟,从汉兰达到“启境”,变的是技术路线,不变的是对品质的追求。

那这款车到底“神”在哪里?目前虽然还没有实车图曝光,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大胆预测一下。首先是智能化,这绝对是启境的核心卖点。既然是和华为深度合作,那车机系统大概率会搭载华为最新的鸿蒙座舱。想想看,手机、手表、车机无缝流转,动动嘴就能控制车内所有功能,甚至还能用手机当车钥匙,这种体验已经不是“好用”能形容的了,简直是“魔法”。更重要的是,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积累深厚,ADS高阶智驾系统已经在阿维塔、问界等车型上得到了验证。启境的首款车会不会标配或高配搭载这套系统?如果真能做到高速NOA、城区NCA,那在同级别里绝对是个降维打击。

广汽与华为联手打造启境品牌,首款车型成功通过新疆高温测试-有驾

再来看动力和续航。虽然官方还没公布具体参数,但从“高品质智电车”的定位来看,续航肯定不能拉胯。个人猜测,CLTC工况下600公里起步,高配可能突破700公里,应该是基本操作。至于三电系统,广汽自家的弹匣电池技术安全性口碑不错,再加上华为在电驱、电控方面的优化能力,这套组合拳打下来,效率和稳定性都有保障。而且别忘了,这车都拉去新疆做高温测试了!极端高温对电池的热管理是巨大考验,能顺利通过,说明它的三电系统和热管理系统相当靠谱。你想想,连吐鲁番的地表温度都能扛住,咱们平时用车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当然,光有技术和性能还不够,设计也得跟上。启境面向的是年轻群体,这意味着它的外观不能太沉闷。我猜它的设计语言会走“未来感+运动风”路线,线条凌厉,比例协调,可能会采用隐藏式门把手、贯穿式灯带这些流行元素,但又不会过于浮夸。内饰方面,大尺寸中控屏、全液晶仪表盘估计是标配,材质用料也会下本钱,毕竟要对标“高品质”。不过,再多的屏幕也比不上一个好用的交互逻辑,这方面还得看华为的功力。

说到竞品,启境一出生就站在了“巨人堆里”。第一个绕不开的就是比亚迪的王朝系列,比如汉EV。比亚迪的优势在于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强,成本控制好,销量基数大,保值率也不错。但短板也很明显,智能化体验相比华为系还是有差距,车机偶尔卡顿,语音识别不够聪明,这些都是用户吐槽的点。第二个对手可能是小鹏G6。小鹏在智能驾驶上一直很激进,XNGP系统表现亮眼,性价比也高。但它的问题在于品牌影响力和渠道覆盖不如广汽,维修保养可能没那么方便。相比之下,启境背靠广汽,生产、销售、服务网络成熟,再加上华为的智能化加持,可以说是“两条腿走路”,综合实力不容小觑。

广汽与华为联手打造启境品牌,首款车型成功通过新疆高温测试-有驾

还有一个潜在对手是特斯拉Model 3。它品牌光环强,自动驾驶FSD虽然贵但名气大,操控性也是一绝。可问题是,Model 3的内饰被很多人吐槽“毛坯房”,舒适性配置一般,而且价格波动频繁,让不少消费者心里没底。启境如果能在保证智能化水平的同时,把舒适性和豪华感做上去,完全有机会在20-30万的价格区间杀出一条血路。

最后聊聊大家最关心的——什么时候能买到?刘嘉铭在微博里说了,“努力让它们尽快上市”。这话听着像官话,但结合已经完成夏测的进展,我觉得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发布,明年上半年交付,是比较合理的预期。毕竟新车还要经历冬测、路试、公告等一系列流程,急不得。

广汽与华为联手打造启境品牌,首款车型成功通过新疆高温测试-有驾

总的来说,广汽和华为这次合作,不是简单的贴牌,而是从底层就开始的深度融合。启境汽车的出现,不只是多了一个新品牌,更是传统车企与科技公司融合模式的一次重要尝试。它能不能成为年轻人心中的“Dream Car”?能不能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市场站稳脚跟?这些问题,或许只有等到实车亮相、试驾之后才能找到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汽车,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移动的智能终端。那么问题来了——当一辆车能听懂你的话、帮你开车、陪你聊天,甚至比你更了解你的出行习惯时,你还会仅仅把它当作“代步工具”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