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大厂出手!13万级纯电SUV丰田bZ5实测,这波反击稳了

最近的汽车市场,真是越来越有看头了。

就在很多人都觉得,新能源车这片天,基本上已经被咱们国内的新势力品牌和比亚迪给占领了的时候,那些曾经在燃油车时代呼风唤雨的合资大厂,好像突然睡醒了。

一汽丰田推出的bZ5,就是这么一款让人感觉“狼来了”的产品。

合资大厂出手!13万级纯电SUV丰田bZ5实测,这波反击稳了-有驾

最让人跌破眼镜的,是它的价格,一台合资品牌的中型纯电SUV,起步价直接定在了13万以内,这几乎是把市场的价格底线又往下拽了一大截。

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降价促销,而是丰田这位“老将”把自家压箱底的本事都给亮了出来,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告诉大家:电动车,我们也可以玩,而且玩得跟别人不一样。

很多人看到这个价格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丰田是不是疯了?

这比自家的RAV4荣放还要便宜一大截,怎么做到的?

其实,这恰恰是传统大厂最可怕的地方,那就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成本控制能力。

这就像一个武林高手,内力极其深厚,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实打实的硬功夫。

首先就是电动车最核心的电池部分。

现在市面上的电动车,电池成本能占到整车的三到四成,是个不小的开销。

bZ5用的是丰田自己研发的磷酸铁锂电池,他们在青岛的工厂里,把电池包的设计玩出了新花样。

他们把电芯做成标准化的模块,就像搭积木一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组合,一条生产线就能生产好几种不同规格的电池,这种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直接就把成本给压下去了。

而且,它的电池包能量密度很高,专业术语叫“成组效率”达到了78%,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5%,通俗点说,就是在同样大小的电池盒里,能塞进去更多的电量,续航自然就更扎实,性价比也就更高了。

再来看电机,bZ5全系标配了一台最大功率200千瓦的电机,动力上是完全够用的。

但丰田厉害的地方在于,它在追求动力的同时,还把车内的安静舒适做到了极致。

合资大厂出手!13万级纯电SUV丰田bZ5实测,这波反击稳了-有驾

在试驾过程中,很多人都反馈这台车开起来异常安静,几乎听不到电机工作时那种特有的电流声。

这背后是一种叫做“转子斜极”的技术,它能有效地抵消电磁噪音,让车内的噪音水平低到只有28分贝左右。

这是什么概念呢?

就跟我们平时在图书馆里安静看书的环境差不多。

当别的品牌还在宣传零百加速快了零点几秒的时候,丰田已经在考虑如何让你的驾驶过程更加静谧和放松,这种造车理念的差异,体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一点,也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就是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

新势力品牌大多采用直营模式,在市中心的大商场里开漂亮的体验店,虽然看起来高大上,但店面租金和人员成本都非常高,这些成本最终还是会转嫁到车价里。

而丰田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拥有超过2600家成熟的4S店。

这意味着bZ5的销售和后期保养,可以完全融入到现有的体系里,和凯美瑞、RAV4这些燃油车共享工位和技师。

这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也让车主未来的维修保养费用,要比新势力低上不少,对于普通家庭用户来说,这笔经济账是非常现实的。

更关键的是,丰田这次一反常态,没有搞什么“低配版”来拉低入门价格,而是直接把550公里的续航和200千瓦的电机作为了全系标配,这种诚意,确实打动了不少持币观望的消费者。

当然,价格只是敲门砖,真正让传统车企立足的,还是他们深入骨髓的安全理念。

这一点在bZ5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合资大厂出手!13万级纯电SUV丰田bZ5实测,这波反击稳了-有驾

开过车的人都知道,车辆在高速行驶时,车身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bZ5的车身结构中,超高强度钢材的使用比例达到了78%,这个数据在同级别的车型里是相当领先的。

相比之下,市面上一些热销的新势力车型,这个比例可能在60%左右。

这多出来的百分之十几,在关键时刻,可能就是保护车内乘员安全的重要屏障。

对于电动车来说,电池安全更是重中之重。

丰田为bZ5的电池包设计了一套复杂的“五重防护”结构,在模拟侧面撞击的测试中,这套结构能够承受住巨大的冲击力,最大限度地保证电池在碰撞后不起火、不爆炸。

除了被动安全,丰田在主动安全系统的逻辑上也显得非常“保守”,但这种保守,恰恰是对生命安全的尊重。

比如它的驾驶辅助系统,在判断是否要变道时,会比一些新势力品牌的系统多留出大约30%的安全余量,并且在执行每一次变道前,系统内部都会预先演算好几套备用方案,以防万一。

这种逻辑,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永远把“防患于未然”放在第一位。

还有一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那就是bZ5全系标配了前排中间气囊。

这个配置在很多同价位的车上为了节约成本都被取消了,但丰田却坚持保留甚至增加。

据供应链的消息说,单单这一个气囊,就会让每台车的成本增加八百块钱。

在安全这件事上,丰田似乎有一种不计成本的偏执。

合资大厂出手!13万级纯电SUV丰田bZ5实测,这波反击稳了-有驾

最后再来谈谈智能化。

很多人都觉得,丰田在智能化方面比较落后,车机系统不好用,屏幕也不够大。

但在bZ5身上,我们看到了丰田对智能化的不同理解。

它没有去堆砌屏幕数量和尺寸,而是把算力用在了更务实的地方。

比如它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具备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无图作战”能力。

这在咱们国内这种道路建设日新月异的环境下,优势非常明显。

系统不依赖固定的地图数据,而是更多地通过实时摄像头和雷达来感知周围环境,做出判断,这样一来,即使遇到临时修路或者道路标线不清晰的情况,系统也能稳定工作。

它的高算力芯片,大部分算力也不是用来渲染华丽的界面,而是用来运行各种安全冗余模型,确保在任何极端情况下,系统都能有备用的解决方案。

它的电池管理系统(BMS)也很有意思,它会学习和记录车主的用车习惯。

比如,一位车主每周五下班都要经过一段非常拥堵的路段,那么系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就会在每周五下午自动为他多预留一些电量,以应对堵车时的电量消耗。

这种智能化,不是为了炫技,而是实实在在地解决了用户的痛点。

包括在北方寒冷的冬季,电动车的充电效率和续航衰减一直是个大问题。

bZ5通过一套精密的电池温控系统,包括PTC加热膜和双循环液冷技术,能让电池始终工作在最舒适的温度区间。

即使在零下10度的青岛冬天,它的快充功率也能长时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大大缩短了冬季的充电等待时间。

这背后,是丰田在电池技术领域数十年的深厚积累,是实打实的工程技术的体现。

总而言之,一汽丰田bZ5的出现,更像是给当前火热的纯电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当智能化的浪潮逐渐趋于平稳,消费者最终看重的,或许还是那些最基础、最可靠的车辆品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