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克至境L7以16.99万起的“骨折价”杀进市场时,我第一反应是:这车是不是标挂错了? 长超5米,轴距3米,中大型轿车的块头,卖的却是A级车顶配的价格。凯美瑞、迈腾这些老对手看了都得抖三抖。你说它是合资车?可这定价、这配置、这智能化,怎么越看越像新势力的打法?
别克这次,真有点“不讲武德”了。
这价格,合资的底裤都不要了?
以前咱们说合资车,脑子里蹦出来的是“品牌溢价”“三大件稳”“保值率还行”。但现在,别克至境L7直接把价格打到地板上,16.99万起,比速腾顶配还便宜。你说这不“上头”?消费者肯定上头,老车主怕是要“气的蹦起来”——刚提车就“跌冒烟了”,天都塌了。
但这招狠就狠在:它用C级车的空间和配置,卖A+级的价格。你想想,5米多的车长,后排能跷二郎腿,后备箱能塞下露营全套装备,这不就是妥妥的“床车”潜力股?关键是,它还不费油。WLTC百公里综合油耗0.5L,亏电状态下油耗也才4.7L,比很多混动轿车还省。这燃油经济性,谁看了不说一句“真香”?
动力系统:增程界的“老咕噜棒子”翻身了?
说到动力,别克这次可不只是“拿来主义”。通用早在2007年就搞出了雪佛兰Volt,算是增程车的“祖师爷”。可后来呢?眼看理想、问界一个个“支棱起来”,自己却在油车堆里打转。这次至境L7搭载的“真龙增程系统”,算是把家底翻出来了。
302km纯电续航,比理想L6还多出近80km,日常通勤基本可以当电车用。综合续航1400km,跨省自驾不用频繁找桩。最让我惊喜的是,零百加速5.9秒,满电和亏电状态下动力差异几乎为零。以前总说“增程车没电就变拖拉机”,至境L7直接给你“打脸”——有电是龙,没电还是龙。
而且这车是前置增程器+后置电机,后驱布局,开起来有种高级感。底盘调校也不再是“船感”十足,动态稳定控制系统介入得很自然,过弯侧倾控制得当,不像老别克那样“走路摇头晃脑”像喝多了。
智能化:撕掉“合资无智驾”的标签
坐进车里,第一感觉:这还是别克吗?15.6英寸中控屏+50英寸AR-HUD+10.25英寸仪表,三屏联动,高通8775芯片加持,系统流畅得不像话。你划个页面、切个导航,一点不卡,这体验,顶呱呱。
更狠的是智驾。城市NOA无断点通行,不是“高速可用”那种半吊子,而是真能在市区自己开。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30亿公里数据训练出来的,不是简单买个方案贴牌了事。一键泊入不停车,连机械车位都能搞定,这功能,别说合资了,很多新势力都还在“PPT阶段”。
对比一下日产N7,虽然也用了Momenta,但只是基础版,城市NOA还得等。而天籁呢?顶多算个“华为鸿蒙座舱体验店”,智能化全靠外挂。至境L7的智能,是实打实联合研发、深度自研的结果,这步子,迈得比很多“车界网红”都大。
对比竞品:谁才是15-25万区间的王?
咱们拉三款车出来遛遛:至境L7、迈腾PHEV、深蓝SL03增程版。
先看迈腾PHEV,合资老牌,品牌力强,但纯电续航才67km,基本就是个“插电工具车”。智能化?还是大众那套MQB味儿,CarPlay都算高科技了。价格呢?落地轻松奔30万,性价比直接“劝退”。
再看深蓝SL03增程版,15万左右能拿下,价格香。但车身尺寸小一圈,后排空间紧凑,跑高速风噪明显,舒适性配置差一截。智驾?基本为零。想上L2?选装包再掏一万。
最后看至境L7,空间大、续航长、智驾强、价格低,四条全拉满。唯一可能让人犹豫的,就是别克车标在新能源时代还能不能“上桌第一个动筷”?
除了车标,它还是合资车吗?
说实话,除了那个三色盾牌,至境L7哪还有传统合资车的影子?它用的是中国团队研发的逍遥架构,针对中国路况调校的底盘,联合中国公司深度自研的智驾系统,甚至连电池都是奥特能磷酸铁锂,专为中国市场定制。
它不再是从美国“空投”一款车来卖,而是从骨子里为中国用户量身打造。通用把研发中心搬到中国,泛亚团队说了算,这已经不是“技术输入”,而是“本土再造”。
所以你说,它还算合资车吗?
从资本结构看,是。
但从产品逻辑看,它更像一个披着合资外衣的“中国特供新物种”。
结尾灵魂拷问
别克至境L7用实力告诉我们:合资的标签,不该是落后的借口。当它能在价格、续航、智能、空间上全面对标新势力,甚至反超时,我们是不是也该重新定义“合资车”了?
这样的别克,你还觉得它“老咕噜棒子”吗?
你会考虑买这样一台“不像合资的合资车”吗?
如果让你在至境L7、迈腾PHEV和深蓝SL03之间选,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