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目前天然气价格看起来很低,反正没怎么涨,天然气也是多了个选择,听说2023年天然气价格在过去三年里波动不大,偏低,但这个价格优势似乎没有转化到销量的提升上。
我跟几个修理工聊天,他们都说天然气车没那么方便,充气、换气瓶麻烦,特别是车队用,管理起来挺折腾。这让我开始琢磨:为什么天然气车的市场份额还是不断下降?难道是性价比不够?还是技术瓶颈限制了它的发展?
数据不用我多说,2023年前八个月,天然气重卡的累计销量大概12.2万辆,同比去年下降了12%。这个数字挺直观,说明市场在吃天然气车的量。比起同期新能源的9.8万辆,竟然涨了200%,这跨度大得吓人。看来,新能源的增长速度要比天然气快多了。
但要注意哦,这两者的用途还不完全一样。新能源重卡多半用在短途运输、港口、工程现场,甚至一些城市配送。天然气车主要还是跑长途,像我认识某些低速大货车用户,去年买天然气车,跑了三四千公里后说太麻烦了,每次加气都得跑不同的站,等时间久了,也没省几个钱。这个体验,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类似感受。
我刚才翻了下我的旧笔记,看到一个朋友说:天然气价格已不具备明显价格优势,反观和电价的变化,天然气车的成本优势不再明显。这也没细算过,只是个估算:百公里油耗大约18升油,成本1.2元/升,百公里油钱就得算掉。新能源电力成本相对稳定,可能跑百公里花费在1元左右,当然这一块也有变数。
其实从供应链上来看,天然气车的气瓶、气体供应,跟加油站的布局有关。我想到,像我们买苹果,满大街都是苹果,但要是苹果供应突然出问题,比如价格变高,质量变差,很多人就会换别的水果,天然气车的苹果是不是也遇到这个问题?毕竟充气站密集度比加油站还要低,特别在偏远地区,天然气车的气源不算充裕。
说了供应链,不能不提研发。天然气动力系统先进点也好,技术不差,但难免要比电池包更重、更占空间。你问我,新能源车是不是现在性价比更高?我说,偏差很大。新能源车的续航、充电时间、充电设施的覆盖,一直是硬伤,但好在电池技术逐年提升,成本也在下降。
自然,也不能忽略价格影响。天然气价格低了两年,理论上车价应该便宜点。可实际上,厂商在天然气发动机上的投资没减少,售价还跟柴油车相差无几,加上维护、气瓶更换等运营成本,算下来,用户感受其实没那么便宜。
我在想:是不是天然气车主要被重卡行业的老同志们惯坏了?他们惯了可靠、省油,但当新能源重卡出现,比拼续航、多功能、智能化后,天然气车就开始掉队。我要承认,新能源还没完美,没有养车无忧那一说,但燃料炸弹插入市场后,天然气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得更紧。
讲到这里,突然想到:现在很多重卡厂商都发力新能源,比如解放、重汽,甚至东风,都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重卡。销量竟然开挂般增长。一汽解放去年销量接近3.5万辆,天然气都排第一,但新能源重卡的涨势可能会超越天然气线。你觉得,未来天然气还能坚持多久呢?至少未来五年,是不是都得看新能源的脸色。
从价格角度看,天然气的运营成本其实还算合理,但也不像初期那样有优势。我们算一算,百公里用气成本大概在80-100元,折合油钱,实际上差别不大。而且,如果突然飙升,天然气的便宜也就没了。
天然气车也不是一无是处。像港口、矿区、工地场景,天然气车还挺吃香。那段时间,我在港口旁边的供应站住过几晚,旁边有不少天然气货车,他们都说这个比油便宜点,但得自己加气站设计得合理才行。问题是现在这个布局,还不够普及。
你问我:新能源和天然气,谁更有未来?嘿,这个问题我不好答,毕竟我觉得两者都还在磨合期。有一点猜测……可能天然气未来走下沉市场,比如二线、三线城市或特定行业,还是有一定空间。你觉得呢?
(这段先按下不表)结束后,再看市场变化也挺有趣。不是我在担心,毕竟车轮转得快,但这个市场真正能坐多久,还是要时间验证。
想说,新能源重卡追得那么紧,天然气还能有什么硬底气?你觉得那些传统油气大佬们该怎么应对?ENDS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