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的风云变幻中,长安汽车独立成为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汽车企业,成为了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由 117 家分子公司整合而来,资产总额破 3000 亿的新长安汽车,不仅身份地位发生巨变,更定下了 2030 年整车产销规模 500 万辆的宏伟目标。这一目标看似“狂妄”,实则蕴含着长安汽车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和坚定信心。
身份蜕变
长安汽车的诞生历程充满曲折,其源头可追溯至 1862 年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设立的上海洋炮局。历经百年变迁,从兵工厂到民用品生产,再到正式投身汽车制造领域,长安汽车始终带着特殊的“编制”印记。
此前,长安汽车产权复杂,与兵器装备集团内上百家企业关系盘根错节,决策流程繁琐,管理效率受限。在全球贸易环境不稳定的大背景下,一个纯粹的汽车集团身份对于长安汽车的全球化布局和海外拓展至关重要。
直管的长安汽车,在决策链路上免去诸多流程操作,减轻了掣肘,管理效率大幅提升。这种自由度的提升,为长安汽车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其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抓住发展机遇。
新成立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肩负着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的重任。虽然官方表示业务层面变化不大,旗下五大整车业务和三大计划依旧稳步推进,但独立后的长安汽车在资源撬动方面却有着质的飞跃。
独立意味着长安汽车能够更好地落实国资委“聚焦主责主业”的要求,实现造车事务的自主决策。新长安进行了更高层级的资源整合,旗下不仅保留了作为整车业务主体的重庆长安,还将辰致集团(原中国长安)收为全资子公司。
辰致集团业务广泛,涵盖汽车零部件、物流、摩托车等新业态,且具有中性化、国际化的特点,合作伙伴不局限于汽车行业。这种资源整合模式类似于现代汽车集团下的现代摩比斯、丰田旗下的丰田纺织等,为长安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支持。
独立后的长安汽车在出海和流量经营方面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在出海方面,长安汽车将在原有“152”全球化布局基础上,实现全产业链出海,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在流量经营上,深蓝汽车独立之时便以“央企新能源销冠”身份进行宣传,这种经营流量的思路将有助于长安汽车最大化实现产品商业价值。
新长安董事长朱华荣表示,独立后的长安汽车资源丰富,众多大集团、大企业纷纷寻求战略合作,这为长安汽车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多品牌共赴 500 万销量盛宴
长安汽车深知,投入更多资源必须体现在优秀的销量表现上。上半年,长安汽车销量达 135.5 万辆,创 8 年新高,但要想完成 300 万辆的年销目标,下半年仍需努力。为此,长安汽车制定了密集的新品发布计划,长安启源和深蓝汽车将陆续推出多款新品。
在未来发展中,长安汽车新能源旗下的长安启源、深蓝汽车、阿维塔三大品牌各有明确任务。
长安启源作为主品牌新能源,将成为规模和利润担当,力争在 2027 年全球销量破 100 万辆,2030 年全球销量破 180 万辆。
深蓝汽车面向中高端主流人群,提供 15 - 30 万新能源产品,目标到 2030 年实现年销量 200 万辆,累计推出 30 款新车。
阿维塔则定位新豪华智能电动汽车品牌,聚焦 25 - 70 万价格区间,2025 年挑战年销 22 万辆,到 2030 年推出 17 款全新产品,目标全球销量 80 万辆,成为中国高端汽车品牌前三。
除了新能源品牌,长安引力将稳住燃油车基本盘。新长安 2030 年 500 万辆的整车产销目标,综合考虑了各品牌的发展规划和市场潜力,既留出了“取乎其上,得乎其中”的余量,也展现了长安汽车的雄心壮志。
探索国家队解题新思路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新势力崛起的背景下,汽车行业发生了深刻变革。用户思维融入造车过程,智能互联改变汽车属性,全球传统车企都面临着复杂挑战。外国车企急需转型,国内新势力虽然亮眼,但传统车企也各有难题。
新长安以新央企的身份做出改变,是国家队在汽车行业探索的一种解题新思路。董事长朱华荣提出“产品力、流量力、生态力”,体现了长安汽车对行业变化的敏锐洞察和积极应对。这种调整不仅符合市场发展趋势,也为长安汽车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了主动。
独立后的长安汽车,凭借身份蜕变带来的自由度提升、资源整合汇聚的强大力量以及明确的目标规划,在全球汽车行业的变革浪潮中,有望成为引领中国汽车品牌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