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曾有一个莫名的自信中国不会因安世事件和欧洲翻脸,因为“中国人丢不起这个脸”。但现实狠狠地甩了他们一记耳光。如今欧洲车企的头都大了,从东莞到德国的大批员工愁云惨淡。中国的安世半导体公司干脆利落地掐断了汽车半导体零部件的供应链,直接把欧洲汽车产业“雷到了”,尤其是德国的大众集团,手里握着热销王牌高尔夫,生产却戛然而止,这是典型的生产断粮式崩盘。
事情的导火索还得从荷兰政府的“开了脑壳”聊起。9月底,荷兰强行接管安世荷兰总部,还直接把中方管理层换成了自己人。这波大动作不可谓不硬气,但后果相当清晰中方没有惯着他们,东莞的工厂直接限制芯片出口。结果,欧洲这头就炸了,德国的大众集团最惨,公司生产线几乎要停摆,甚至有几千名工人可能因此失业。
就这你以为荷兰政府很愧疚很难受吗?不,他们的态度堪称迷惑典范。有个荷兰网民在论坛上还在一本正经地讨论“中国人反应不会太激烈吧?他们好像特别在乎脸面,肯定是觉得荷兰抢东西,才搞得这么僵……中国人最怕丢脸了。”瞧瞧,这论调绝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安世事件只是中国人怕丢面子的情绪爆发。
但很显然,这不是一场简单的“东方面子问题”,这背后是中方对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国际地位的高度警觉。欧洲社会对中方这种误判,可谓由来已久,几十年里美西方一直把中国人的“面子”丑化为不可理喻的情绪化行为。殊不知,面子观念在中国外交逻辑里从来不是单纯的脸面,而是核心利益的代名词。这反倒是西方用双眼皮滤镜看问题,咋瞧咋觉得中国只会“不理智”。
尤其是地缘政治这几年成了舞台主角,有些欧洲决策者脑袋却仿佛还停留在“二十年前西方主导世界”的梦境里。妄想中国会再多大方几次,但他们忘了一旦摊上技术、资源和国家安全的问题,经济账就得给战略考量让路。用再俗的话讲,中国不是那种家庭矛盾闹上菜市场,还只顾在朋友家维持和睦关系的邦交省钱型邻居。
这还不算,荷兰玩的路子简直堪称自砸脚用典他们时刻表白自己的动机是保护经济安全,结果呢?刚接管安世就被中方断了供。这不砸了自己脸吗?直接把很多依赖汽车半导体的欧洲企业全给拖垮了。从汽车到技改再到就业市场,全线连锁反应一个都没拉下,德国大众被迫缩短工期这事还只是个开端。
可笑的是,欧洲人的双标总能突破你的想象极限。跟中国聊经济,他们说担心自己国家安全;聊国家安全,他们又摆经济账来制衡。荷兰表面上拿规则来说事,实际却明显满嘴的保护主义,硬抢下安世这波操作无异于扯掉了维护国际经贸规则的遮羞布。如果非要从中国断链直接冲击欧洲制造这事里吸取教训,那只能说他们需要学一点当代地缘政治常识了。
欧洲社会,该重新认识一下中国了。中国确实看重脸面没错,但要是非把我们的底线问题当成“面子纠结”,那最后谁丢脸可就另有隐情。如果一个时代的大国博弈之下,还硬要用老眼光看新问题,原本聪明的决策者们就只会做出愚蠢又成本高昂的决策,而付出代价的,从政府到民众,无一幸免。
你觉得这次“芯片涨停告警”,真能让他们彻底清醒吗?问题在于,他们敢放下偏见重新打量中国吗?还是继续抱着那个过时的优越感,一边指责一边靠别人的技术维持生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