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场上,金属钢管风铃在急转弯中叮当作响,水杯里的液体泼洒在皮椅上,反重力摆锤像失控的钟摆左右乱晃——这是特斯拉Model Y和极氪7X在“0晕车挑战”中的狼狈画面。
但轮到东风本田S7上场时,神奇的一幕发生了:风铃静默,水流如镜面般平稳,摆锤仿佛被胶水粘住,连专业仪器测出的俯仰角速度都比对手低了40%。
一、底盘调校:给车轮装上“智能避震器”
Model Y过减速带像坐硬板凳,极氪7X软得像荡秋千,而S7的底盘却让乘客忘了颠簸的存在。 秘密藏在悬架结构里: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组合,本是保时捷这类性能车的标配,如今被本田塞进了一台家用SUV。 更狠的是ADS自适应减震系统——它像长了眼睛,每0.002秒扫描一次路面,遇到坑洼瞬间软化阻尼,过弯时立刻变硬锁死车身。
工程师还偷偷改了配重比例。 电池平铺底盘,前后轴荷比精准调到50:50,过弯时侧倾幅度直接比Model Y少了近三分之一。 现场测试中,S7以60km/h冲进环岛,后排乘客的手机稳稳立在膝盖上,而竞品车里的咖啡早已泼了一地。
二、动力输出:把“踹你一脚”变成“轻推后背”
电动车的晕车元凶,往往是起步时“被踹一脚”的暴烈推背感。 S7的解决方式堪称“物理外挂”:工程师硬生生把电机响应速度压到29毫秒(行业平均100毫秒),却故意让动力像挤牙膏般线性释放。 踩下电门,身体像被羽毛轻推着滑行;深踩加速,扭矩如温水漫过脚背般涌出,完全没有Model Y那种“开关式”的窒息感。
制动系统更是颠覆认知。 传统电车刹车点头像鞠躬,S7却通过EBB电子制动系统把压力建立时间压缩到0.15秒。 现场实测中,它从60km/h急刹停稳时,仪表台上的反重力摆球只晃动了3°,而Model Y车内的摆球已撞到玻璃。
三、座舱玄学:连光线和声音都在防晕车
2930mm的轴距塞进五座,后排能跷二郎腿的奢侈空间,只是S7舒适性的起点。 零压感座椅用三层材料挖了个“陷阱”:慢回弹棉包裹臀部,高回弹海绵承托腰背,底层EPP硬发泡稳稳托住脊椎。 抗菌麂皮面料下藏着四座通风/加热,夏天背不出汗,冬天坐垫三秒暖透。
1.85㎡的调光天幕堪称“防晒刺客”。 双层镀银+LOW-E技术隔绝99%紫外线,烈日下车内温度比竞品低6℃。 BOSE头枕音响更耍了个心机:导航声只钻进司机耳朵,后排继续播放周杰伦,彻底割裂驾驶指令与休闲氛围。
四、死磕细节:一杯泡面测出的行业真相
当某些品牌用“晕车模式”开关糊弄用户时,本田的工程师在襄阳试车场喝了67杯咖啡,测试了127种刹车曲线。 他们的终极目标让人瞠目:端着泡面急刹,汤汁一滴不洒。 这种偏执延伸到材料选择——25%的热成型钢强度堪比潜水艇耐压舱,68%的高强度钢把车身扭转刚度撑到40000+N·m/deg。 关上车门的瞬间,图书馆级的静谧裹住全身,ANC主动降噪掐灭最后一丝电机高频啸叫。
一场对比试驾会后,有晕车体质的媒体老师当场下单:“以前以为电动车与我绝缘,现在S7能拉着全家跑川藏线。 ”当Model Y车主忙着清理呕吐袋,极氪7X用户抱怨座椅闷汗时,S7用最笨的功夫证明:治愈晕车没有捷径,唯有用机械调校驯服每一寸颠簸。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