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我的同事兴冲冲的买了一辆增程车。
开了一天后,在同事群里发了一句:
“增程车一点都不省油,闹心啊!”
一周后,同事又在群里发了一句话:
“增程车这驾乘体验真不错。”
这一前一后,三百六十度大转弯的态度,让人摸不着头脑。
其实,这种反差态度,恰恰是增程车自带的优缺点,既矛盾又自洽。
毕竟没有完美的产品,只有适合自己的。
为什么理想的增程车那么耗油,大家还愿意买呢?
答案肯定不是“可油可电”的双能源驱动模式。
因为这种混动模式,插电混动也可以实现,而且比增程油耗低,不一定非得选增程车。
理想汽车能够把增程车打造成“爆款”车型。
并借增程车,结束亏损状态,超过其他造车新势力,成为首个盈利的互联网车企。
那么增程车就一定有它的过人之处。
实际上增程车有3点好处,你可能想不到:
看似双驱动,实际单驱,简单稳定
同样都是混动车,插电混动和增程混动是两套不同的产品设计思路。
插电混动是直接用两套不同的驱动系统,相互配合着使用。
电力充足就直接用纯电驱动模式,节约汽油。
电力不足的时候,就用发动机燃油驱动模式。
还可以在高速行驶或者启动阶段,切换不同驱动模式,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油耗,并回收动能。
但这种看似十分灵活且高效的双驱动模式,需要一个非常精准的能量调校系统。
准确把握车子的使用状态,判断什么时候用油,什么时候用电,什么时候油电混搭。
但这个调校技术和系统,很难达到百分之百的精确性,也很考验车企的调校的经验和能力。
不同车企的同类产品,调校起来千差万别。
而且双驱动模式把相当于把油车和纯电车,两辆车的驱动系统,都揉进了一辆车里。
系统的复杂性大大提升了,机械结构和驱动系统也会变得越发复杂。
增程车就没有这个烦恼,增程车看似也是双驱动模式。
但实际上是纯电车的单驱动模式,发动机压根不参与直接的汽车驱动。
只是作为一个辅助存在,通过发动机烧油,给车子发电,提供电力驱动。
这样就不需要复杂的结构和系统,只需要通过增程器的简单零部件,来实现能量转换。
增程车凭借简单的结构和系统,让车子变得更具有稳定性。
不用为插电混动的双驱动系统的兼容性、故障问题,失速问题担忧。
简单稳定就是大家愿意买理想增程车的原因。
即使增程车耗油,也比完全靠燃油驱动的油车省油。
既满足了油车车主对于驾驶稳定性的需求,又满足了车主省油的需求。
车内驾乘体验感更好
油车其实也有一个小电池,用来给油车内部配置的简单电子设备供电启动比如收音机等。
那时候新能源汽车的高配置还没有出现,豪车配置也没有平民化发展。
欧美日韩靠垄断内饰配置市场,来赚取更高差价,提升单车利润。
现在你在15万新能源汽车能够体验的各种科技配置,以前都是传统豪车产品才有的加价配置。
正是因为车内空间的内饰配置简陋单一,燃油车只需要一个“小电池”,转换一点电力出来给内部设备供电就行。
现在不一样了,车主要拥有更好的车内驾乘体验,就必须要有新能源汽车豪车般的内饰和科技配置。
而新能源汽车的这些低价高配置体验,也需要纯电车型的电力驱动才能实现。
油车的小电池带不动这些需要车内的电子科技配置,更无法满足辅助智驾需求。
插电混动的双驱动模式,油电两套系统,削弱了车内空间内饰和科技配置体验。
而增程车以纯电驱动为主,本质就是一个加了增程器的纯电车。
还能用燃油发动机,为车子提供更多电力,提升电力驱动能力。
完全可以将车内空间配置体验展现出来,让车主和乘客有更好的车内驾乘体验感。
保值率更确定
油车、纯电车、插电混动和增程混动车,都属于一落地就贬值的汽车消费品。
但在保值率和确定性这块,增程汽车在二手市场表现和反馈更稳定一些。
为什么呢?
其实还是上文提到的增程汽车3点好处,虽然油耗高是一大缺点。
但胜在结构简单,系统更稳定,可以降低买到故障二手车的概率。
这等于在每一个车主心中都建立了一种确定性。
一辆二手增程汽车既能体验纯电车的豪华驾乘体验,又能兼具油车的稳定性。
优缺点都摆在你面前,没有什么潜在的坑等着你,自然就有着更高或者更稳定的保值率了。
理想为何转向纯电车?
至于理想汽车现在开始布局纯电汽车,不是因为增程车不好,而是理想需要走多元化模式。
增程汽车只是让理想逆势盈利和增长了,但纯电汽车的主流市场份额,理想汽车还存在短板。
理想i8是理想汽车的首款纯电SUV,与乘龙卡车的碰撞测试虽然让理想汽车市值波动极大,但也达到营销目的了。
增程汽车和纯电汽车更像是孪生兄弟,彼此共存,有了增程汽车再发展纯电汽车本身不冲突。
你觉得增程汽车的驾乘体验比插电混动好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