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轩逸,你看了吗?”朋友把手机怼到我面前,屏幕上是一张申报图。我当时嘴里还嚼着东西,差点没噎住。第一反应是,这哪家新势力又搞了个什么博人眼球的设计,结果定睛一看,车尾清清楚楚地写着“东风日产”。
这下轮到我愣住了。这还是那个每个月能卖出三四万台,稳坐家轿销量榜首,主打一个四平八稳的轩逸?这前脸,简直是把上一代的设计稿撕了重来,换上了一张几乎是从大哥探陆脸上扒下来的“成熟”面孔。格栅巨大,线条复杂,大灯的造型也变得异常锋利,还硬要跟镀铬条连在一起。感觉就像一个一直穿优衣库的邻家男孩,突然换上了一身潮牌,还打了耳钉,让你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跟他打招呼。
可你还没从这副新面孔里缓过神来,视线移到车身侧面,心里的别扭感又上来了。轩逸之前那个挺有辨识度的悬浮式车顶,就是C柱那块黑色的饰条,没了。对,就这么简单粗暴地拿掉了。这一改,侧面看过去,那股子熟悉的味道瞬间淡了一大半,甚至有点像隔壁丰田家的产品了。这种为了改而改的操作,背后恐怕藏着不少成本核算的小九九吧。
车尾倒是没那么多戏,老老实实换上了现在流行的贯穿式尾灯。这部分的设计语言,算是跟上了大部队,没什么功,也没什么过。
把这些外观上的变化拼凑在一起,一个巨大的问号就浮现在脑海里:日产这么折腾,到底图什么?直到我翻到了动力信息那一栏,一切似乎都有了答案。发动机型号HR16,最大功率99千瓦,匹配CVT变速箱。得,还是那套祖传的动力总成,一点没变。这颗心脏,你说它不好吧,它确实省油、平顺、可靠,是无数家庭用户的信赖之选。可你要说它好吧,在这个涡轮增压和混合动力满天飞的时代,它的性能数据也确实有点不够看了。
这下全明白了。这番大张旗鼓的外观手术,本质上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障眼法”。内核不变,就只能在皮囊上大做文章。日产在赌,赌消费者会不会被这副焕然一新的面孔吸引,从而忽略其动力系统上的“不思进取”。这背后,是深深的焦虑。想当年,轩逸是何等风光,月销四万跟玩儿似的。可现在呢?看看隔壁比亚迪的秦PLUS,凭借DM-i技术,销量上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压迫感。根据乘联会的数据,秦PLUS家族的月销量时常能冲到轩逸的前面去。
面对这种局面,轩逸的这次改款,更像是一次被动的防守,而不是主动的进攻。它用尽全力换了一身华丽的铠甲,试图掩盖自己内心的疲惫。行业里的一些分析师认为,在成本控制和维持市场热度之间,日产选了一条最稳妥但也最保守的路。他们没有选择投入巨资去更新动力平台,而是把宝押在了设计上。
这台车现在就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它有一张2025年的脸,却跳动着一颗2015年的心。这身新衣服,或许能吸引一些新的目光,但那些真正懂车,或者说对驾驶有那么一点点追求的消费者,恐怕还是会犹豫。毕竟,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看的。
所以说,这台新款轩逸,就像一位功勋卓著的老将,换上了一套新军装。远远看去,依然挺拔,但走近了,你仿佛能听到他骨节里传出的嘎吱声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