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块,蔚来乐道L60就能上路?这价格,真的假的?
最近一条新闻炸开了锅,说蔚来乐道L60的上路价格可能压到10万左右。这话一出,不少人纷纷惊呼“这也太不正常了吧?”一个以高端定位出圈的新势力车企,忽然推出一款十万级产品,这不就是直接杀入了比亚迪秦、广汽埃安AION S这些主流家轿的价格区间?而且这个价位的车,还是蔚来?蔚来不是主打高端车的吗?不是换电站、智能化和服务体系拉满的“电车天花板”吗?这么一算,难道说蔚来准备放下身段,贴着成本卖车了?甚至亏着卖?
这事儿确实看着挺吓人,但别急着下结论。我们今天就来慢慢拆拆这个现象,看看事情背后的逻辑是不是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离谱。
先说说价格。从蔚来现有的产品线来看,十万级别确实是个明显断层。蔚来目前的主力车型,比如ES6、ET5、EC7,动辄三四十万起步,已经完全站在了新势力里“高端化”的那条线上。你很难想象,一家曾经完全不碰中低端市场的车企,会突然跳到10万这个价格区间——这简直像是从奢侈品跑去拼多多开店。你是不是也会疑惑:蔚来图啥?
然而,拿“十万”这个数字直接下结论,有点太简单粗暴了。我们得看看这款车背后,蔚来的账本到底是什么样的。
蔚来过去几年的财报数据并不算好看。2023年第二季度,蔚来的毛利率甚至一路跌到了负值——没错,造一台车不是毛利低,而是直接亏钱。这事一度引发了外界的无数质疑:高端车企怎么做到连车都亏着卖?而且蔚来的研发投入一直居高不下,2022年全年研发费用就超过百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超过20%,在整车行业里绝对是“烧钱大户”级别。而这背后,蔚来还在疯狂扩张自己的换电网络,建一个换电站动辄几百万到上千万的成本,2023年目标是建到1700座,这笔投资放到谁头上都够沉重。
如果你只盯着这些数字,很容易觉得蔚来简直是个“乱花钱”的公司。但我们回头仔细想想,蔚来这样“砸钱”,真的是因为经营问题,还是战略选择?
我们先从行业角度对比一下同行。比亚迪、特斯拉、理想这些车企,虽然各自风格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在不同阶段,大家都曾经烧过不计其数的钱。比如特斯拉早年的亏损大家都知道,连续好几年入不敷出,几乎是靠资本输血撑了下来。然而,等到量产规模上来,成本摊薄后,再加上超级工厂的产能释放,特斯拉迅速扭亏为盈,甚至成了全球利润率最高的车企之一。
同样的,比亚迪虽然一直被诟病单车利润不够高,但凭借海量的销量基数和供应链优势,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中已经是跑得最快的一家。理想则靠着精准聚焦家庭场景的SUV市场,在利润率上扛住了不少压力。行业里大家都明白一点:烧钱是必要的,但烧得好不好,取决于你能不能活到盈利的那一天。
那再看回蔚来。蔚来看起来亏的这些钱,其实很大一部分并不是“亏”在直接造车上,而是投在了未来的布局里。比如换电网络,这是蔚来区别于其他新势力的最大特色。换电站不是今天建了就能立刻回本的东西,甚至前期的运维成本会让它看起来像个“烧钱黑洞”。但如果这个体系最终能够跑通,那它的护城河也是行业里最深的。毕竟,换电模式不仅能解决充电焦虑,还能为用户提供更灵活的电池升级、租赁等服务——这其实是蔚来在押“未来用户习惯”这一场大赌注。
再回到这次的L60。十万级的价格让人听着吓人,但仔细想想,其实有可能是一种“战略性亏损”。蔚来并不是打算靠这款车赚钱,而是想通过这个价格区间,迅速扩展自己的用户基础。因为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十万左右的价格是他们接触新能源车的“第一站”。如果蔚来能够通过这款车,给更多人建立品牌认知,让他们感受到换电的便利性、智能化的体验,未来当这些消费者有能力升级到更高端车型时,他们最先想到的品牌,可能还是蔚来。
当然,这种战略也不是没有风险。蔚来过去几年一直定位高端,如果硬生生拉低品牌形象,可能会让原本的高端用户反感。其次,十万级的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比亚迪、广汽埃安、零跑这些车企的车型早就杀红了眼,蔚来在没有价格优势的情况下能不能站稳脚跟,也是个问题。
不过,从更大的行业角度看,新势力车企转型做低价车,这事本身就不是稀罕事。特斯拉当年也从Model S降到了Model 3,最近还在筹划更便宜的车型。而蔚来推出L60,某种程度上也是看到了国内新能源市场从高端向大众化转移的趋势。随着补贴政策的退出、高端车市场逐渐饱和,更多消费者的预算向10-20万区间集中。这时候,不进入这个市场,就等于主动放弃未来的增长潜力。
所以,别光看“10万”这个数字就吓一跳。蔚来的选择,可能是赌了一把大的。它不是简单地降维去抢市场,而是在尝试把自己的体系从高端扩展到更广的用户群体。如果这个战略成功,蔚来可能会从一个“高端车企”变成一个“全价格段覆盖”的品牌。而如果失败,那它的天花板可能就会被死死压住,连高端市场都可能被后来的对手反超。
总之,这场博弈里,蔚来赌得很凶,但也有它的逻辑。数据看着吓人,但背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离谱”。它的每一步,都是在为未来的增长空间铺路。至于能不能走通,那就得看它的执行力和市场接受度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