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驾驶不再随心所欲!工信部新规为L2级系统划定安全红线

辅助驾驶不再随心所欲!工信部新规为L2级系统划定安全红线-有驾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 当你的汽车辅助驾驶系统因你多次脱离方向盘而自动锁定30分钟,别惊讶——这只是新国标为你和公共安全提供的最低保障。

9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这份文件针对目前已经普及的L2级辅助驾驶系统设置了严格的安全技术要求,构建了“三重安全保障”。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规定是:当驾驶员多次出现手部、视线脱离操作后,系统应在至少30分钟内禁止使用辅助驾驶功能。这意味着那些用水瓶卡在方向盘上欺骗系统的危险行为将成为历史。

01 野蛮生长终结:辅助驾驶有了安全底线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已成为新车的营销亮点和消费者选购的重要考量。今年1—7月,我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新车销量达775.99万辆,同比增长21.31%,渗透率升至62.58%。

然而,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不同车企产品在混合交通、占道施工等复杂场景下的可靠性、稳定性差距显著。部分企业在宣传中滥用“高阶智驾”、“零接管”等概念,刻意模糊“驾驶辅助”与“自动驾驶”界限。

02 三重安全防护:从技术到管理的全面保障

新标准从“提升产品能力表现”、“强化安全保障要求”和“规范系统使用方式”三个维度构建全方位安全防线。

标准要求系统只能在其设计运行条件下激活,针对单车道、多车道、领航辅助等不同功能设置了人机交互、功能安全、信息安全、数据记录等全方位技术要求。

为防范全生命周期风险,标准还面向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研发、制造以及使用过程提出了安全保障要求。在研发阶段强化安全风险设计,生产制造阶段保障生产稳健性和可追溯性,使用运行阶段动态监测车辆运行状态。

辅助驾驶不再随心所欲!工信部新规为L2级系统划定安全红线-有驾

03 驾驶员监控:30分钟禁用的背后逻辑

标准最引人关注的规定是针对驾驶员状态监测的严格要求。意见稿明确,系统应具备手部脱离检测和视线脱离检测能力。

一旦系统激活期间驾驶员出现手部脱离、视线脱离,系统应发出提示以及报警,并在驾驶员未及时响应系统报警的前提下可控地退出激活状态。

如果因驾驶员脱离导致系统启动风险减缓功能,或驾驶员多次出现手部、视线脱离,系统应在至少30分钟内禁止使用辅助驾驶功能。

04 事故追溯:车端数据记录提供证据支撑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运行期间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如何进行事故判定及原因分析,需要真实和准确地记录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

标准对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提出了数据记录相关安全要求:组合驾驶辅助数据记录系统记录的数据应能被读取并正确解析,包括整车级别和部件级别的读取。

这些数据应存储在车端非易失性内存中,且要求车辆能存储的时间戳事件次数不应少于2500次,为交通事故调查和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辅助驾驶不再随心所欲!工信部新规为L2级系统划定安全红线-有驾

05 产业影响:从“技术驱动”到“标准引领”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表示,该强制性国家标准将有助于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为行业管理提供技术支撑,规范车企营销行为。

标准推动智能驾驶行业从“技术驱动”转向“标准引领”,促进技术创新与安全并重。

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副总经理苍学俊认为,新标准将促进整个产业链安全技术水平提高,有利于扬优抑劣,提高产业链集中度。虽然短期内一些企业会面临成本压力,但长期将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06 国际接轨:中国方案与世界同步

标准与国际标准法规协调接轨,并紧密结合中国复杂道路交通场景,充分考虑不同产品形态和技术路线。

与联合国UN R171法规相比,中国标准有四大差异:更严格的驾驶员监控要求、更细化的试验方法、更全面的用户告知要求以及新增车端数据记录规定。

这些差异使标准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复杂道路交通环境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增加了施工区、纸箱、踏板式两轮摩托车、侧翻车等试验场景。

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标志着我国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从“无序发展”正式迈入“规范发展”阶段。车企们需要在2027年1月1日前完成产品调整。

未来,当我们回顾智能驾驶的发展历程时,可能会发现这个强制性国家标准就像当年的汽车安全带标准一样简单却重要——它不能防止所有事故,但确实为行业系上了“安全带”。

你认为辅助驾驶系统强制国标会如何改变你的出行体验?你是否曾过度依赖辅助驾驶系统而经历危险情况?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与经历。

辅助驾驶不再随心所欲!工信部新规为L2级系统划定安全红线-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