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奥迪销售高层换人,郭永锋接棒李凤刚能否带来新气象?
成都车展还没结束,一汽奥迪那边又有新动静。9月1号那天,听说梁贵友直接在会议上宣布了人事大调整:郭永锋和李凤刚互换岗位,一个去管销售公司当执行副总经理,一个调去富华生态公司做党委书记兼总经理,说是马上生效。这消息在我们车友群里传得挺快,有哥们还以为只是例行轮岗,其实背后还是压力大的原因。
最近几年豪华品牌都不好过,尤其是一汽奥迪这块。虽然宣传口径一直挂着“国产燃油豪华车市场份额第一”,但实际上销量已经连着下滑了好几波。我记得去年全年卖了61万多辆,同比少了12.5%,今年上半年更惨,只剩28万多,又降了一成。宝马和奔驰的销量都把它甩开一截,BBA那个头部位置算是丢掉了。而且内部还有个上汽奥迪抢资源,这两家有时候车型定位也撞,就像前阵子Q6L e-tron出来时,有师傅吐槽南北产品线越来越乱。
其实今年他们已经三次调人事架构。一月刘洪涛、梁梁分头管网络和市场;五月又把销售端轮岗,让蔡宇顶替网络管理;七月冯衣鹏从红旗转过来,还真就让北区拿下区域销量第一。有点像我去年修A4L变速箱的时候,维修师傅说:“你们这些大厂,就是靠精准补位才不至于全盘崩。”不过阶段性动作归阶段性,大局还是难扭转。这回郭永锋接手核心销售岗,看起来集团是真想用“换帅”破局。
说到郭永锋,他1981年生的,在一汽系属于中坚力量吧。他学历挺杂的——吉林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加工商管理硕士,这种背景现在汽车圈里很吃香。我记得他04年进的一汽,从最基础的人力资源干起,一路做到大众管理服务部部长、数字化部副部长。他主导数智化营销改革那会儿,把订单响应周期缩短30%,库存压到行业最低点,还有电动车ID.CROZZ家族卖爆,那一年新能源年销破10万台,不少同行都觉得他对电动化节奏很敏感。
后来2022年去了富华,公司搞汽车电商升级、直播渠道、自建平台啥的,他还亲自盯文创零配件链路。据说红旗经销店也是他牵头开的。有一次我跟售后小哥聊天,他顺嘴提到:“你看富华那些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其实就是试水直售,为以后全国统一定价铺路。”而现在一汽奥迪8月份才刚启动融合直售模式,全国统一定价这个事,对渠道利益平衡要求极高。老王(我们小区做二手车)就爱抱怨:“价格全国统一,经销商咋挣钱?用户买车倒方便,可服务跟不上怎么办?”这活儿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啃下来。
反观李凤刚,也是81年的,但技术底子更硬——清华机械设计出身。从03年进大众就在奥迪体系混,从工程师一路做到战略运营总监,再到分管网络与培训副总经理。过去一年顶住压力稳住渠道,现在被调去富华生态业务,说白了就是给集团提供稳定支撑。这俩人的履历其实蛮互补,我邻居以前在经销店干过,说他们这种角色转换,是为了各自发挥长处,不然容易陷入部门内耗死循环。
不过话讲回来,新官上任三把火不一定好烧。一方面,“融合直售”落地难度太大,经销商失去定价权肯定心里不舒服。“政策补贴、服务赋能”,听起来美滋滋,但实际操作容易卡壳。我朋友买A6L等提车等了一周多,经销商嘴上答应快交付,可后台系统迟迟没同步订单,都怪流程改得太急。“厂家的效率再高,也要顾及门店脸面,”这是群里一个老技师常念叨的话,现在看来一点也不假。
另一方面产品矩阵正赶上新旧交替期,比如纯电领域押宝Q6L e-tron SUV家族,据说动力系统比上一代提升不少,但充电桩兼容问题还是有人吐槽,我自己体验下来感觉冬天续航掉得厉害,比特斯拉差远啦。而燃油版的新A5L,据隔壁维修站的小哥讲,用的是全新的PPC平台,不过底盘滤震偏硬,高速噪音控制比3系弱点,好多人试驾完摇头,“宝马C级打价格战,你这配置堆料也留不住客户”。所以新能源营销经验复用归复用,要真让用户掏钱,还得靠差异化亮点吸引眼球,否则销量只能继续往下探咧。
第三个难题就是南北协同,上汽奥迪越来越敢推新品,比如Q6和A7L,有些配置甚至比一汽版丰富一点(比如主动刹停系统),但终端售价浮动特别大。我有个表弟本来想买南方版本,被告知部分零配件供应慢半拍,到最后选了一辆库存的一汽款。所以资源整合不是喊口号那么简单,要协调定位避免用户流失,这里面猫腻可不少,“内部竞争挤压”这种情况估计短时间内解决不了哟。
最后嘛,人事调整只是开始,以后怎么走,全看执行力到底够不够硬核。有些老牌豪华品牌早就不能靠名气吃饭,新势力卷技术卷运营,把传统厂逼到了墙角。今年谁动作慢一步,就可能被彻底洗出圈外。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发:下一步如果融直售玩砸,那可真是要翻篇喽。不过这些都是业内八卦罢啦,该怎么养护自己的老A4,还不是照样每半年跑一次保养,小毛病自己修,大问题找熟悉技师聊聊行情罢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随机分布于正文插叙及生活场景描述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