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豪车设计塌方?罗永浩怒批“三傻”,东方美学正定义新潮流!

街头巷尾,时不时就能听到朋友们抱怨:“现在的豪车设计,咋越看越不对劲呢?”

这份疑惑,直到老罗那番“毒舌”言论在网上炸开锅,才算找到了一个共鸣点。

他说得那叫一个狠:“血盆大口,猪鼻子,下巴脱臼…

欧洲工业设计礼崩乐坏时代的德国三傻。”

听着刺耳,可细品之下,不少人心头的那份迷茫,好像一下子就有了答案。

德系豪车设计塌方?罗永浩怒批“三傻”,东方美学正定义新潮流!-有驾

您说,这罗老师的批评,是不是有点言过其实?

但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宝马、奔驰、奥迪近期推出的新车型,特别是慕尼黑车展上那些个新鲜玩意儿,比如宝马的新世代iX3,奔驰的纯电GLC,还有奥迪那款TT的继任者Concept C,你就会发现,他的话,并非言过其实。

iX3的双肾格栅,收窄了,说是向六十年代的1500车型致敬。

可那份收敛,总觉得少了点昔日宝马的锋芒与霸气。

德系豪车设计塌方?罗永浩怒批“三傻”,东方美学正定义新潮流!-有驾

奔驰GLC呢,前脸中网甚至比现有燃油版还要硕大,官方说法是汲取了60年代300 SEL 6.3的灵感。

德系豪车设计塌方?罗永浩怒批“三傻”,东方美学正定义新潮流!-有驾

奥迪的Concept C,更是彻底告别了TT曾经的圆润身段,变得棱角分明,一副方正的模样。

德系豪车设计塌方?罗永浩怒批“三傻”,东方美学正定义新潮流!-有驾

这不免让人思考,这些传统汽车巨头,究竟是在创新,还是在历史的故纸堆里打转?

它们似乎陷入了一种“复古情结”,试图从过去的辉煌中寻找庇护。

这就像一位昔日的武林盟主,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不再苦练新功,反而翻出祖传的武功秘籍,修修补补,希望凭着老一套,能继续称霸江湖。

可新时代的车主们,真的会为这份“旧瓶装新酒”的诚意买单吗?

笔者常常在想,当设计不再是引领潮流的旗帜,而成了追溯过往的符号,那份曾经的“高贵感”,还能剩下几分?

汽车造型,百年间就像一个钟摆,在“方”与“圆”之间来回摆动。

最早的车子,比如福特T型车,它就是个规规矩矩的方盒子,那时候,人们对“工业设计美学”的理解,还停留在实用层面。

德系豪车设计塌方?罗永浩怒批“三傻”,东方美学正定义新潮流!-有驾

到了上世纪30年代,随着空气动力学知识的萌芽,车身开始变得圆润起来,大众甲壳虫、克莱斯勒Airflow,一个个圆滚滚的造型,不仅看上去憨态可掬,更带来了风阻的降低,行车也更为流畅。

德系豪车设计塌方?罗永浩怒批“三傻”,东方美学正定义新潮流!-有驾

到了70年代,这股“圆润风”又被硬朗的线条取代,汽车再次“变方”。

特别是那些豪华轿车,宝马7系、奔驰S级,它们以棱角分明的姿态,彰显着力量与权威。

德系豪车设计塌方?罗永浩怒批“三傻”,东方美学正定义新潮流!-有驾

可还没等这份硬朗深入人心,90年代的潮流又将车子推向了“圆”的一端。

1997年奥迪A6 C5的横空出世,那仅为0.28的风阻系数,当年可是轰动了整个汽车界,将流线型的美学推向了极致。

德系豪车设计塌方?罗永浩怒批“三傻”,东方美学正定义新潮流!-有驾

而今,兜兜转转,汽车设计似乎又迎来了“方”的回归。

这种循环,既是对审美疲劳的一种反抗,也是技术进步在设计上的映射。

但关键在于,每一次“回归”,都应该带着新时代的烙印与思考。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为汽车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

传统燃油车,前脸必须为进气格栅预留大片空间,以满足发动机散热需求,这无疑给设计师戴上了“镣铐”。

但电动车摆脱了这一束缚,不再需要大面积的进气口,设计师的笔触得以彻底放飞。

过去设计被功能所限,现在功能反而成了设计的助力。

灯光,如今成了汽车的“第二张脸”。

无论是国内品牌还是那些老牌劲旅,都开始运用大量的灯光效果来点缀前脸,甚至将品牌标志也做得流光溢彩。

还记得当年比亚迪首次推出发光Logo时,网上不乏质疑的声音,觉得有些“非主流”。

可如今,这种设计已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甚至成了科技感与辨识度的象征。

鸿蒙智行的车型,更是将灯光玩出了花样,那点亮瞬间的仪式感,仿佛一艘未来座驾正缓缓驶来。

德系豪车设计塌方?罗永浩怒批“三傻”,东方美学正定义新潮流!-有驾

数字化的工具,更是为设计师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参数化建模、空气动力学模拟技术,让设计师能够在追求极致美学的同时,精确控制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这种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正在催生出前所未有的汽车造型,让那些曾经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线条与曲面,变为现实。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咱们中国设计了。

以往,咱们的汽车品牌在设计上,总免不了带着几分模仿的痕迹。

人家出了什么热门款式,我们便赶紧追随。

可如今,局面早已翻天覆地!

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品牌,正在设计上构建起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

它们不仅外形吸睛,更将咱们五千年文化沉淀下来的东方美学,与现代科技巧妙地融为一体。

你看,有些车的车身线条,流畅得就像山水画里的写意笔触,蜿蜒曲折,意境深远,那份“山水意境”在钢筋铁骨间跃然呈现。

有的车,前脸方正硬朗,车顶却又圆润饱满,这不正是“天圆地方”的哲学理念,在现代工业品上的精彩演绎吗?

德系豪车设计塌方?罗永浩怒批“三傻”,东方美学正定义新潮流!-有驾

还有那些内饰,不追求繁复堆砌,而是讲究一个“留白美学”,简洁大气,看着就舒心,坐着更惬意。

那种对称均衡的美感,让人感受到一份沉稳与典雅。

德系豪车设计塌方?罗永浩怒批“三傻”,东方美学正定义新潮流!-有驾

咱们中国的汽车设计师,现在是真的在从老祖宗的智慧里汲取养分。

他们将这些传统元素,巧妙地转化成现代的、全球化的设计语言,让全世界都能看到,中国车,不光能造得好,更能设计得美!

正如古人所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旧的格局正在消逝,新的生机正蓬勃生长。

好的设计,它不光要满足你日常驾驶的各种功能需求,更要能触动你的心弦,让你产生情感共鸣。

您买一辆车,它不单单是个代步工具,它可能承载着你对一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对自由的追求,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而眼下,中国品牌正从过去的“制造者”向“创造者”转型,设计,无疑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桥梁。

这种对设计价值的重新定义,标志着咱们中国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而激动人心的转型升级。

笔者曾有一次,在路上偶然瞥见一辆新出的中国品牌电动车。

那车身漆面,是一种很特别的墨绿色,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泛着幽幽的光泽,仿佛一块温润的玉石。

侧面的腰线,并非那种笔直生硬的刻画,而是带着一丝微妙的弧度,从车头流畅地延伸至车尾,宛如一道流动的光影,特别有韵味。

轮毂的造型也颇具匠心,没有过度浮夸,而是通过几何线条的巧妙组合,营造出一种动感与精致并存的视觉效果。

德系豪车设计塌方?罗永浩怒批“三傻”,东方美学正定义新潮流!-有驾

拉开车门,内饰的材质触感极佳,摸上去软糯细腻,很有高级感。

中控大屏尺寸不小,但布局合理,丝毫没有那种迎面而来的压迫感。

坐进驾驶舱,那份由内而外的静谧感,真的让人心头一暖,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私密空间。

当时我心想,这车,真是把“范儿”拿捏得死死的!

德系豪车设计塌方?罗永浩怒批“三傻”,东方美学正定义新潮流!-有驾

这种深植于文化自信,又融合了全球视野的设计理念,无疑将塑造下一代中国汽车的形象。

在新能源这个崭新的时代,咱们中国汽车品牌,第一次拥有了与那些传统豪华品牌同台竞技,甚至重新定义全球汽车美学标准的绝佳机会。

这不只是一场简单的市场份额争夺,更是一场关于设计话语权的根本性变革啊!

想想都让人热血沸腾!

对于这些设计上的风云变幻,您又有什么独到见解呢?

您认为罗老师的批评是否精准到位?

或者,哪个中国品牌的设计最让您眼前一亮,心生向往?

欢迎在评论区里,咱们一起敞开心扉,聊聊您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