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豹纯电XJ就是换壳i-Pace”“800V架构不过是营销噱头”——最近关于全新捷豹XJ的争议在车友圈吵翻了天。要知道,这款曾是英伦豪华标杆的车型,如今带着纯电身份回归,瞄准的可是奔驰EQS、宝马i7占据的高端市场,它的实力到底能不能打破“德系垄断”?
很多人觉得捷豹拿旧平台改改就敢叫全新XJ,但实际拆解来看,MLA Flex纯电平台和i-Pace的D7e平台完全是两个时代的产物。
前者针对长轴距车型优化,轴距达到3100mm以上,比i-Pace多出近300mm,后排腿部空间直接对标宝马i7;而且底盘采用全铝合金材质,重量比奔驰EQS的钢铝混合底盘轻了12%,这对操控和能耗都有直接帮助。
再看800V架构,实测在180kW快充桩下,从10%充到80%只需28分钟,比宝马i7快了11分钟,更关键的是整套能源管理系统能让高速续航衰减控制在15%以内,这可不是简单的“噱头配置”。
全新捷豹XJ的定价大概率在82-98万元区间,比奔驰EQS(91.05万起)低了近10万,配置上却没缩水。它搭载双电机四驱系统,综合功率400kW,零百加速4.8秒,比奔驰EQS的5.9秒快了不少;
续航方面,CLTC工况下能到620km,虽然比宝马i7的650km略低,但考虑到车重更轻,实际城市通勤续航反而更扎实。值得一提的是,它标配空气悬架,而奔驰EQS需要选装,这对注重舒适性的用户来说,吸引力不言而喻。
智能座舱和驾驶质感上,捷豹没走“堆屏幕”的路线。12.3英寸仪表盘+11.4英寸中控屏的组合不算夸张,但InControl OS系统的流畅度很惊艳,语音控制响应速度比宝马iDrive快0.3秒,而且支持CarPlay无线投屏时的分屏操作。
驾驶时能明显感觉到调校偏向运动,转向虚位比奔驰EQS小很多,过弯时底盘支撑性十足,不过滤震没有一味追求软,路过减速带时能清晰传递路感,却不会让乘客觉得颠簸——这种“运动与舒适的平衡”,正是捷豹一贯的优势。
全新捷豹XJ的使命很明确:帮品牌在高端纯电市场“破局”。此前捷豹i-Pace销量平平,很大原因是定位中型SUV,没能触及豪华品牌的核心战场。
而这次XJ瞄准的中大型轿车市场,是BBA的“基本盘”,捷豹想用“性价比+操控优势”撕开缺口。至于保值率,参考同平台的揽胜星脉纯电版,三年保值率约58%,虽然比奔驰EQS的65%低,但比自家i-Pace的52%已有提升,随着电动化车型增多,后续还有上升空间。
当然,捷豹的短板也很明显。品牌溢价不如BBA,国内售后网点比宝马少30%,维修保养便利性会打折扣;而且内饰用料虽然用了真皮和 Alcantara,但细节做工比如缝线均匀度,还是比奔驰EQS差了点意思。
不过这并非技术问题,更像是捷豹“抓大放小”的策略——把成本花在平台、动力这些核心部件上,而非表面的精致度。
对于准备入手高端纯电轿车的用户来说,要是你预算80-100万,不想随大流选BBA,又看重驾驶质感和性价比,全新捷豹XJ值得等;但如果更在意品牌认可度和售后便利性,或许还要再权衡。
豪华纯电市场已经从“比参数”进入“比调校”的阶段,捷豹这次的尝试,或许能给其他品牌提个醒:不是只有堆配置才能赢,找准自己的核心优势更重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