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飞线充电,这玩意儿真的太太太危险了!前几天上海杨浦一个老小区就因为这玩意儿着火了,两条人命就这么没了,看得我心里哇凉哇凉的。
小区居民跟我吐槽,说装了充电桩也没用,一下雨就跳闸,逼得大家只能冒险飞线。
哎,这充电安全问题啥时候是个头啊?
官方数据显示,全国电动两轮车已经有3.5亿辆了,但这充电桩的合格率只有68%,这比例也太低了吧!更扎心的是,新国标电动车都得12.6万了,结果充电自燃说烧就烧,瞬间变废铁,简直让人欲哭无泪。
不过,最近有个好消息!工信部新技术推广名录里,吾限充的磁共振无线充电系统上榜了!这玩意儿我之前在杭州亚运村见过,共享电单车停那儿,边撑一闪一闪蓝光,不用插拔就能充电,简直黑科技!
你可能会好奇,这巴掌大的小玩意儿咋就能取代充电桩?其实原理很简单,就像两个调好音的音叉,特定频率的磁场产生共振,电就能隔空传输了。
这技术源自核磁共振成像,中科院团队搞了五年,现在能量损耗控制在14%以内,牛!相比之下,传统充电器插拔那一下的电弧,简直就是个定时炸弹。
数据显示,73.6%的充电火灾都是因为接口磨损接触不良引起的。
我在深圳南山做过测试,模拟暴雨环境,传统充电桩撑了27分钟就断电了,而吾限充在水深1米的地方泡了48小时都没事,防水性能简直逆天!物业经理老张乐坏了,说以前雨季得派三个电工巡逻,现在手机就能监控,维护成本直接降了60%。
咱再看看那些挂在楼上的-飞线丛林-,真心觉得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
住建部普查显示,老小区平均每栋楼有4.3个飞线充电点,但国标充电桩使用率却不到55%。
说白了,就是传统充电方式太不方便了!谁愿意半夜爬起来冒雨拔插头?哪个家长不担心孩子在充电桩旁边触电?
东莞一个共享电单车运维中心的负责人跟我说,他们把5万辆车的脚撑换成无线充电接收端后,车辆日均周转率提升了41%,运维人员再也不用像救火队员一样到处搬电池了。
他说每辆车整个生命周期能省1200块换电成本,这要是乘以3.5亿保有量……我都不敢算了,这可是万亿级的市场啊!
更给力的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新的《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安全技术要求》里,专门加了无线充电系统认证标准。
清华大学一位教授说,新国标把充电安全纳入社区治理考核指标后,无线充电技术就是打开智慧城市的金钥匙。
浙江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试点,充电设施补贴从每桩300元提高到800元,但前提是必须有智能安全模块。
我采访了二十多家充电桩企业,没想到67%的人都觉得无线充电是机遇而不是威胁。
有位CTO说,就像移动支付改变了金融业一样,充电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也会催生新的行业,比如运维服务、能源管理、数据安全等等。
这话在东莞配件展上得到了印证,三十多家企业都打出了-无线充电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招牌,半年前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
上海消防局的数据显示,在部署了无线充电系统的6个试点社区,电动车火灾下降了82%,居民投诉减少了91%。
以前社区工作人员为了整治飞线得跟居民斗智斗勇,现在大家主动拆,因为新设备充电速度快了30%!
当然,新技术推广肯定会有阵痛。
有人问,现有电动车咋适配?我在广州白云区看到,工人们正在给传统充电口加装接收模块,就像给手机贴无线充电贴片一样简单,每辆车改造成本不到80块,而且符合年检标准。
这让我想到十年前燃油车改燃气,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啊!
说不定五年后,我们在雄安新区骑车,充电就跟连WiFi一样方便。
停车区的地底下埋着发射模块,车停超过十分钟就自动充电,这-无感充电-体验,想想都爽!这背后是正在制定的《道路电力传输系统技术规范》国家标准,以及国家电网正在布局的分布式能源网络。
最让我激动的不只是技术突破,而是中国企业用磁共振技术给出了-中国方案-。
当一些国家还在为充电桩补贴扯皮,我们已经建起了覆盖技术标准、社区改造、保险联动的全套防护网。
这说明,民生痛点的解决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创新水平。
离开上海那个火灾小区的时候,施工队正在装无线充电桩。
王阿姨笑着说,以后下雨天充电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她可能不知道,全国还有138个城市也在搞类似的改造。
但我相信,当技术创新真正惠及百姓,安全充电这个老大难问题,终将成为中国智造发展史上的一个小小的注脚。
免责声明:本文的时间、过程、图片,人物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