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年龄新调整?超过这个年龄或将不能再开车,你还能开几年车?

前阵子在小区门口碰见个事儿,现在想起来还挺后怕。76 岁的李大爷骑着电动三轮车出门,路过路口时没注意到一个低头刷手机的小伙子,俩人手忙脚乱差点撞上。好在最后刹住了车,李大爷还嘴硬:“没事没事,这孩子走路不看路,我反应快着呢!”

其实我知道,李大爷前年就把驾照交回去了。那会儿他总说看红绿灯费劲,有时候后面车按喇叭,他得愣一下才能反应过来,家里人劝了好几次,他才不情不愿地放弃开车。可没了车是真不方便,买菜得走两站地,去医院看个病还得等儿女有空送,后来干脆买了辆电动三轮车代步,说是 “不用驾照,方便”。李大爷这情况,可不是个例,现在身边开车的老人越来越多,可麻烦事儿也跟着来了。

一、老人开车越来越多,事故案例也不少见

邻市那起事故,72 岁的王大爷开车去乡下走亲戚,路过一个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没看见旁边冲出来的电动车,直接撞了上去。电动车上的夫妻俩一个骨折、一个擦伤,王大爷自己也吓得浑身发抖。后来交警调查说,王大爷当时没看清路口的 “减速让行” 标志,等发现电动车的时候,反应慢了半拍,根本没来得及刹车。

为啥老人开车容易出问题?不是技术不行,是身体跟不上了。之前看新闻里说,65 岁以上的老人,眼睛能看到的范围比年轻人小 18%,晚上看东西更费劲,能比白天差 32%。最关键的是反应慢,年轻人 0.2 秒就能做出反应,老人得慢 0.4 到 0.7 秒。别觉得这零点几秒不算啥,要是开着车,时速 80 公里的话,0.5 秒就能多跑 11 米,这 11 米可能就是撞不撞车的区别。我邻居王阿姨 67 岁,天天开车送孙子,她总说:“下雨天看路牌模模糊糊,绿灯亮了得先看半天左右,后面车一按喇叭,我更慌了。”

驾驶年龄新调整?超过这个年龄或将不能再开车,你还能开几年车?-有驾

二、法律没说 “到岁数就不让开”,但有明确的 “体检要求”

很多人都问:“到底多少岁就不能开车了?” 其实咱们国家的交通法,从来没说过 “到了某个年纪就直接不让开车”,而是用 “体检 + 换证” 来管理,不同驾照类型的要求还不一样,得掰扯清楚。

先看最常见的 C1 驾照(就是开家用轿车的驾照),根据《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以前是 “70 岁以上不能考驾照”,但 2020 年之后改了,现70 岁以上也能考 C1 驾照,不过得先过 “三关”:考驾照前要先去县级以上医院做身体检查,证明自己视力、听力、反应能力没问题;考试的时候还要加考 “记忆力、判断力、反应力” 测试,这三项都过了才能考科目一到科目四;拿到驾照后,每年都得提交一次身体条件证明,要是证明不合格,驾照就会被注销。

那要是已经有 C1 驾照的老人呢?比如 60 岁以上、70 岁以下的,以前是 “每两年交一次体检证明”,现在简化了,60 到 70 岁之间不用每年交体检证明,只要驾照在有效期内,就能正常开;但一旦过了 70 岁,就必须 “每年交一次体检证明”,要是没交,或者交的证明不合格,驾照就会被 “注销可恢复”—— 简单说就是,驾照暂时不能用了,要是想恢复,得重新去考 “记忆力、判断力、反应力” 测试,过了才能继续开。

驾驶年龄新调整?超过这个年龄或将不能再开车,你还能开几年车?-有驾

再说说其他驾照,比如 A1(开大客车)、A2(开牵引车)、A3(开公交车)、B1(开中型客车)、B2(开重型货车),这些驾照的要求更严。根据规定,超过 63 岁就不能再开A1大车了,必须把驾照降级成 C1 或 C2,只能开家用轿车。为啥?因为大车体积大、操控难,对反应速度和体力要求高,老人的身体条件确实不太适合,这也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

可能有人会问:“那老年代步车呢?用不用驾照?” 这里得提醒一句,现在很多老年代步车其实是 “超标电动车”,不在国家机动车目录里,严格来说是 “违规上路” 的,既不能上牌,也不能买保险,出了事故还得自己担责任。要是想合法开代步车,得选 “新能源微型汽车”(就是车长 3 米左右、时速不超过 70 公里的),这种车需要 C2 驾照,而且同样要遵守 “70 岁以上每年体检” 的规定。

三、“一刀切” 不现实,试点用 “能力评估” 代替 “年龄限制”

虽然法律有明确的体检要求,但实际执行中还是有争议。比如去年 3 月,交通安全评估委员会建议 “把 70 岁设为重点管理年龄,超龄者每年评估驾驶技能”,这话一出,老人们就不乐意了。我们小区 75 岁的张爷爷开了 50 年车,从来没出过事故,他说:“年轻人开车玩手机、闯红灯没人管,为啥只盯着我们?我身体好得很,凭啥不让我开?”

张爷爷的不满有道理,因为每个人的衰老速度不一样。有人 80 岁还思维敏捷,有人 60 岁就反应迟钝,要是只按年龄划线,确实不公平。而且在很多小地方和农村,公共交通不完善,开车是老人保持独立的唯一办法 —— 要是不让开车,买菜、看病都得靠儿女,要是儿女忙,老人就只能在家 “宅着”,这也是现实问题。

但数据也不会骗人,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研究显示,75 岁以上驾驶人,单位驾驶里程事故率是 35-45 岁群体的 3.7 倍,致命事故率更是高达 4.2 倍。安全和自由的矛盾,该怎么解决?其实去年年底,有个省会城市搞的 “驾驶能力评估试点”,就给出了新思路 —— 不唯年龄论,只看实际能力。

今年 7 月试点出了数据:60-70 岁的老人,82.3% 都通过了评估;70-80 岁的,通过率降到 64.7%;80 岁以上的,只有 38.2% 能过。这数据说明,年龄和驾驶能力确实相关,但 “以龄定限” 太绝对了 —— 不能因为部分人能力衰退,就剥夺所有老人的权利。现在这个试点已经在几个城市推广了,以后可能会全国普及,到时候 “能不能开车”,就不是年龄说了算了。

驾驶年龄新调整?超过这个年龄或将不能再开车,你还能开几年车?-有驾

四、老人和家人该咋做?记住这 “三个要点”

不管是法律要求,还是试点评估,最终目的都是让老人 “安全开车”。那家里有老人开车,该咋做才能既保安全,又留尊严?其实不用太复杂,记住三个要点就行。

第一个是 “定期自我评估”,不用去医院,自己在家就能测。

第二个是 “参加老年驾驶培训”,现在很多城市都有这种班,专门教老人怎么应对身体变化。比如教老人 “晚上开车尽量走有路灯的路”“遇到加塞别慌,先减速”“后视镜调不好就用小圆镜”,这些小技巧特别实用。

第三个是 “家人别硬拦,要‘商量着来’”。很多儿女一看见老人开车就急,直接说 “你别开了”,老人肯定不乐意,觉得丢了尊严。我有个朋友就做得好,他爸 72 岁,晚上看东西模糊,他没硬拦,而是跟他爸约定:“只白天开,早晚高峰别出门,不去那种车多的立交桥,要是去远地方,我送你。” 他爸听了愿意,既没丢面子,也保证了安全。

五、安全永远是前提,自由得建立在 “不害人害己” 之上

驾驶对老人来说,不只是 “出门的办法”,更是自由和尊严 —— 能自己开车去公园遛弯、去看老朋友,不用麻烦别人,这才是老人想要的生活。但自由得有前提,就是不能影响别人的安全。要是老人确实看不清、反应慢,自己也觉得开车费劲,主动放弃开车也不是丢人的事儿,毕竟 “平平安安” 比啥都重要。

我们现在关心老人开车的问题,也是在为自己以后考虑。谁都会老,等我们到了那个年纪,也希望能方便出门,也希望被理解、被尊重。所以别光顾着争论 “能不能开”,多想想怎么让老人既能方便出行,又能保证安全 —— 比如完善公共交通、推广智能汽车、建立更科学的评估体系,这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要是你家里有老人开车,或者身边有这样的情况,不妨跟家人、朋友聊聊,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毕竟,让每个老人都能安心出门,才是咱们最想看到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